小老鼠的旅行教學反思
餐點前的準備時間,我對孩子們說:一起念一首兒歌吧!“小老鼠,吱吱吱,小老鼠,爬繩子”七嘴八舌的,但說的卻是同一首,我知道,是前一周學的“小老鼠的旅行”,最近在班里非常“流行”,孩子們在一起學做小老師的時候,也是拿這首兒歌當“范本”的。
“小老鼠的旅行”是一堂很有趣的語言活動,活動前我將大象的長鼻子——爬管子,換成了滑滑梯,我覺得更貼近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活動的一開始我就以小老鼠要帶小朋友去旅行開始,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活動反思一二三】
掛圖圖片有些小,我出示第一張圖片的時候有好幾個孩子都說這是掃帚,(其實是老牛的尾巴)活動上到這兒的時候有點卡住,我引導幼兒看看它的形狀,長長的細細的,并且配合上了手攀爬的動作,終于發現小老鼠是在爬繩子。
課后我仔細看了圖片,確實有些像小老鼠在拿著掃帚掃地,這張圖片是否可以自制?可以鮮明些,活動也會更緊湊。在我揭開老牛的圖片的時候孩子們馬上發現了是老牛的尾巴,接下來的'幾幅圖片孩子的認知程度大大超出我的預設,“小山坡”一出示,男孩小楓就說是駝峰,我馬上肯定他,把下半部分編出來,我在想是不是因為第一幅圖片:繩子和老牛的尾巴,讓幼兒初初的明白了兩者的關系,從而讓活動變的更加順暢。這也讓我想到: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要解決好,不要急,解決好了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音樂活動《這是什么車》中,我就因為太過著急沒有解決好第一小段的學唱,而使整個活動的目標達成度并不高。
加入動作,讓活動充滿趣味,小班的孩子喜歡做一做,動一動,所以在完整的念兒歌時,我加入了手的動作,不僅讓幼兒容易識記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爬繩子,爬山坡,滑滑梯,鉆樹林這些動作都讓孩子很是喜歡。也在動作中將這首兒歌學會了。
每一個活動的設計都應該是服務于孩子的,孩子也是活動效果的最優檢測者!
【小老鼠的旅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老鼠進城教學反思07-19
《小老鼠奇奇》教學反思05-17
《小老鼠的旅行》教案11-26
小老鼠的旅行作文05-01
種子的旅行教學反思05-29
《信的旅行》的教學反思07-13
種子的旅行教學反思01-27
小老鼠進城教學反思范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