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
《一共有多少天》是第八單元的第二節課,是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通過“一共有多少天”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進一步鞏固編制口訣的方法,體會相鄰口訣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乘法口訣。本節課嘗試著改進在亮相課《兒童樂園》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組在試講之前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入的教研,在兩位老師的幫助下,這節課明顯比上節課有了很大的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讓數學走進生活,引入了文學作品和古詩文,在習題的呈現方式中我們也引入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擬人化的`小人物,將習題用“故事串”串起來。改進后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強,改進后,學生做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改觀,他們能將自己設計成到為故事中的某一個角色,報著必勝的信念來完成每一道題目,進而提高了做題速度和興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但是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但是再次試講后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平時已經帶領學生背誦過乘法口訣,認為學生對口訣已經掌握的很熟練,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進行識記,沒有照顧到個別后進生的學習能力。
改進策略:經過研討后我們準備設計一個“對口令”或者“拍手”的游戲環節來幫助學生盡快地記住口訣。本節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組還要不斷地進行研磨。
《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2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7的乘法口訣,根據教材的教學設計意圖,本課旨在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簡單計算,進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這節課中,我以西游記的故事導入本節課,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7的乘法口訣編制的過程,更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世界一樣豐富多彩。
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點:有學生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看法,而我卻直接忽略了他,這是我的一個小小的.不足,還有整堂課下來,在講述后面的知識點的時候,我可能有點趕,趕著把每一個環節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有了這方面的顧慮,就欠缺了對孩子的關注,在該慢的時候沒有慢下來。
《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3
《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主要教學7的乘法口訣。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不管從學習方法上說,還是從教學內容上說,這都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學生很容易可以把7的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有的老師甚至覺得它不是上公開課的好選擇,似乎太簡單了,沒什么好上的。因此在選課時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設計才能從簡單入手,給學生創造“運用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進行思考”的機會;怎樣設計才能為長遠打算,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從數學角度去分析問題的素養。感謝我的導師在磨課過程中,用她專業的數學素養、精準的數學眼光指導我逐個環節地預設、推敲、改進。其中對我又不乏尊重,給我提過建議后,給我獨立思考、領會、自我把握的空間,她總說,只有我自己覺得順了才能夠準確地引導學生。
課堂中,在培養學生數學思考方面的能力,我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參與觀察,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本節課創設了“一共有多少天”的情景,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一個星期有7天,觀察情境圖中的對話提出“2個星期一共多少天?3個星期一共多少天?9個星期一共多少天?”的問題。接著再觀察表格,思考“幾個星期一共有幾天”,在集體交流中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乘法口訣算或用前一個數加7。在學習過程中,參與觀察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課標中數學思考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二、從編制口訣入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課標在概括闡述“數學思考”時指出希望達到三個目的:讓學生學會思考,體會數學思想,體會數學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特別是學會數學思考,是數學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而學會思考的重要方面是學會數學抽象,學會數學推理,學會數學思維。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活動,在學習卡中設計了點子圖幫助學生編口訣,分解學習數學抽象的困難。在乘法口訣編制出來后,又結合點子圖引導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表示的不同意義,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如:四七二十八,點子圖橫著看是4個7,豎著看是7個4。接著又安排觀察討論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口訣間的聯系,充分給學生表達想法的機會。如:口訣里有都一個“七”;有一個數字是從一到九在增加;后面的得數每次多7等。學生經歷了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滿足了表達的欲望,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三、從點子圖入手,理解數線圖,數形結合,記憶口訣。數線圖的`理解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比6的乘法口訣中的使用點子圖推算的方法抽象得多。因此我在教學中還是借助了點子圖的教具,結合板書幫助學生理解1個點代表1天,7個點代表一個星期有7天,7個點用一條線段表示有1個7。這個做法,化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接著還加以延伸,讓學生思考其它分法,數形充分結合,幫助記憶口訣。在調動課堂氣氛的思考中,我設計了打電話對口訣、摘星星兩個游戲,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鞏固了新學的口訣。當然這節課中也存在著不足:教學評價語言比較單薄;對于課堂上生成的錯誤資源,反應不夠迅速,要遲疑一會兒才能改變策略;對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時,個別提問的語言比較瑣碎、不夠準確;在引導過程中,自己還是比較著急,對學生放手還不夠,扶得比較緊,尤其是課堂前10分鐘。一個人,如果只會理解和接受別人的觀點,只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或者不善于進行獨立思考,將會十分平庸。學會數學思考,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學會思考的教師才能實現專業化成長的夢想。“實踐探索在繼續,我的思考也在繼續。”未來,我會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不斷前行……
《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4
《一共有多少天》是一節基礎的數學課程,主要講授小學一年級學生對日歷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以下幾點需要反思和改進:
活動設計需要更具有互動性和趣味性。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日歷,因此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游戲和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畫日歷、比較日歷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這些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此,我需要在活動設計中加強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課堂管理需要更加細致。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表現都比較好,但是也有少數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經常開小差。因此,我需要更加細致地管理課堂,提高學生的課堂紀律和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來。
對學生的個性化關注需要加強。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調整和關注。在本節課中,我發現有一些學生對數字和日歷的`概念不是很熟悉,因此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更加詳細的解釋和講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共有多少天》北師大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04-09
《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06-09
《一共有多少天》教學反思 (通用5篇)11-23
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03-28
《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7篇04-09
《一共有多少》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11-04
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精選12篇)10-19
一共有多少的教學設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