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數學上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的教學反思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上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數學上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的教學反思 1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為同類項、以及如何合并同類項。這節課的內容不是太復雜,但其中有些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比較多,尤其在合并同類項這一部分,所以我準備了大量大量的練習,但多沒有時間做。雖然課前我做了精心準備,但效果很一般,出乎我的意料。現將這節課的不足反思如下:
1、備課不充分。不論是備教材還是備學生都準備不足,把學生的.能力估計過高,所以當學生回答得與自己設想的不一樣時,顯得手忙腳亂。應變能力比較差。
2、不利于面向全體。由于學生學習中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在自學時總有一部分學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而另一部分學生還在思考,而教師又不可能等到全班學生都想好以后再作交流。結果是中下學生還沒想好,就開始討論,他們只能停下來,聽別人說。于是就形成了優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唱配角,學困生當群眾演員的局面。一節課下來,學困生沒有一個問題能解決掉,當然是學習困難越來越多,成了名符其實的學困生。
3、時間把握不夠。本節課整體呈現前松后緊,在前段時間因小問題消耗不少時間,以致后面的重點講解不祥,課堂練習及小結沒完成。學生對同類項概念認識上不能完全掌握。
4、作業仍然有不少錯,須加強練習。
七年級數學上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的教學反思 2
一、設計
1、復習回顧: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最終將方程轉化為什么形式?
2、讓學生嘗試解這兩個方程:(1)x+2x+4x=140;(2)x+4=-6
3、學生做好后先分析第一個方程,左邊做了什么變形?這樣做起什么作用?再分析第二個方程,根據等式性質1由x+4=-6變形為x=-6-4發現數據怎么變化的?從而歸納出利用移項、合并同類項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4、學生練習鞏固、反饋。
5、最后小結收獲與運用合并、移項的注意點。
二、反思
1、本堂課是在利用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歸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規步驟,使解題更趨合理、簡潔。因此在設計復習題時有意為后面做鋪墊,一題多用。
2、合并同類項起到化簡的作用,把含有未知數x的項合并成一項,從而達到把方程轉化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數;移項使方程中含未知數x的項歸到方程的同一邊(一般在左邊),不含x的項即常數項歸到方程的另一邊(右邊),這樣就可以通過合并把方程轉化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數;再將系數化為1,從而得到方程的解x=m,m為常數。整個過程體現了化歸的數學思想。
3、在練習的`過程中始終讓學生銘記要移項首先要變號(變號移項),并知道它的依據,加深對變號的理解。
4、本堂課如果前面能更緊一些,最后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小結就更好了。
【七年級數學上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合并同類項教學反思10-28
合并同類項教學反思06-19
《合并同類項》教學反思11-05
合并同類項教學反思09-09
七年級合并同類項教學反思11-07
合并同類項教學反思(精選9篇)11-07
《合并同類項》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07-16
合并同類項教學12-19
數學合并同類項的教案09-20
七年級上冊數學合并同類項法則總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