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學反思
1、這節課導入的時候,利用創設情景,提出了一個問題:父親是雙眼皮,孩子就一定是雙眼皮嗎?這個問題一下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知識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新課程強調從小養成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只有主觀上愿意學,有興趣,有好習慣,才有可能學好生物學,可以說積極參與在教學中必不可少。
2、在本節課中,教師如果像通常情況下,把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現象及結果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調動,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師講的記住,就算完成任務,而本節課我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出發,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問題。“高豌豆與矮豌豆雜交的后代F1豌豆表現出怎樣的性狀?”讓學生進一步猜測,然后教師話鋒一轉“雜交豌豆為什么只表現高的呢?”然后讓學生嘗試寫出遺傳圖解。”又引導學生把基因圖和性狀進行對比,自行總結出結論。學生在老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下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贏造一個師生交流、思維碰撞,共同創新的平臺,使課堂成為學生體驗和獲得知識的動態過程。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追求,即對人的關注,實現了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同時改變了教師的課程觀,實現教學相長。
不足之處:
這節課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因此教學中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感覺有一部分學生不是很能理解,可能需要放慢講課的速度,盡量把難點反復強調,講解清楚。
【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教學反思02-17
《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學反思范文01-28
《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學反思(精選5篇)03-18
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08-30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學反思(精選3篇)03-26
基因的顯性與隱性教案04-18
生物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和顯性和隱性》教學反思06-29
初中二年級生物上冊基因的顯性與隱性學習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