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找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
今天剛剛組織學生學習了"找最小公倍數"這一節的內容.在課的前部分,學生經過自己的預習基本能夠懂得找最公倍數的一般方法,即先分別找出這兩個或三個的倍數,再從中找出最小的.但是我們知道,這樣太麻煩了.于是我便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競賽:你能用幾種方法找出這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3和65和118和106,8和12
12和483,4和78,12和153,7和14
學生們在這種競賽方式下的學習活動中表現得非常活躍,他們在學過的找最大公因數的基礎上,很快找出幾種有規律的情況:
第一種:兩個數有倍數關系的,較大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如3和6,12和48
第二種: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時,它們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5和118和9
以上兩種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對于除此之外的其它情況行不通,那么其它的情況有沒有快捷的方法呢?大家再研究研究看.一句話再次掀起學生的探索熱情.經過一陣吵吵鬧鬧過后,一種種新鮮方法閃亮登場:
第三種:用短除法求取如8和1012和15他們從"你知道嗎"和老課本中發現了.
第四種:學生們公認最便捷的方法,即用較大的數依次去乘234等,直到積也是較小的倍數時,這個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第五種:最后出爐并占盡風頭的一種,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它們最大公因數有很大的關系: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數是40,最大公因數是2,它們的關系是8乘10除以2等于40,所以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等于這兩個數的積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為了便于口算,也可以先用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先去除其中一個數,再用商乘另一個數即可,如8和10,先用8除以2等于4,再乘10即是40.嘿嘿,真是妙吧.這學生呀,還真不能小瞧他們.只要老師肯放開自己教學的框框架架,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求知氛圍,敏于捕捉學生每個創新的思維火花,善于相機點撥與引導,這樣的數學課堂肯定富有實效.
【北師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找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找最小公倍數北師大版數學五上冊教學反思01-04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7-28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找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范文01-20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拔蘿卜》教學反思10-14
北師版數學名師教學反思07-28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8-03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疊》教學反思02-12
北師大版數學《圓錐》的教學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