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課程教學反思
連續兩堂課,走進這篇課文,對于情感強烈的課文,在把握感情朗讀指導的基礎上,希望能帶給孩子們一些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滲透寫法,達到言語內容與形式的和諧共生。回顧自己的課堂實施,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1.鞏固書寫格式。這篇文章屬于書信體,借助文本的形式,引導孩子再次復習書信格式這一保底要求,為仿寫練筆打下基礎,
2.梳理正文結構。聚焦課題,孩子們最想了解的就是,這個中國孩子發出的呼聲是什么?結合閱讀也不難找出相應的段落。于是,我順學而導,為這部分擬寫小標題,同時將剩下的段落進行分段,通用擬寫小標題。這樣既達到對前兩節課擬寫小標題的強化,又能起到整體感知文章結構的目標。很高興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有的用四個字,有的用五個字,基本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內容,簡潔清晰,很了不起。
3.體會父親形象。以這個問題為牽引,感知課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延續概括提煉能力的訓練,一找句子,二說一說這是個怎樣的爸爸,三文中批注練習。(保衛和平的勇士、熱愛家庭的好丈夫、好父親、知識淵博、有才華的人)。
4.品讀細節描寫。文章讀起來催人淚下,有一處描寫特別打動人心。就是第三自然段第三句話的細節描寫,最后一句的聯想的細節。過讀讓孩子們感受作者悲痛的心情,通過想象運用細節,爸爸本來可以__________,卻被戰爭奪取了寶貴的生命。這一處的拓展加了引導,而更加深入感人,我讓孩子們運用細節來想象,如果爸爸活著,會做什么?具體的畫面。(陪我們逛公園、和媽媽白頭偕老、親手為我帶上藍盔的……)一幕幕形象可感的'畫面加深悲痛的心里,隨之讀的味道就更濃厚了。聯想的細節,我采用的是比較體會,朗讀感受,體會包括父親,所有的人對和平的強烈渴望。
5.理解重點句子。“和平之花”這個句子,是文章的一個難點。結合課文的學習,出示圖片資料,通過交流,孩子們真切感受,當今世界并不太平。體會戰爭對兒童,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引發同情與關注。
可惜的是時間的倉促,我未能進一步引導,讓孩子們練筆:學習課文的寫法,給戰地兒童或者聯合國秘書長等人寫一封信,表達我們的心聲。留著尾巴,只能明天落實了。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1-07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3-28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7-21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11-09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09-11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10-18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反思08-28
有關《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07-27
關于《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