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一次地球上發生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神奇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童話表達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本文情節簡單,但包含的內涵很深刻。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上設計了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上,認識本課8個生字,正確認讀10個生詞,理解課文內容和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例如:焦渴、喜出望外等。在能力目標上,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在情感態度目標上,體會愛心對別人及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上自認為比較不錯,但是現實與想象存在者很大的差距,應印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反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課堂預設和應變能力太差了。
下面是我針對這一節課的具體反思與改進:
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和我預想的有很大的差距,學生都能引弄清水罐發生的變化和原因,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也感受童話故事想象的神奇。但是在最后的`小練筆“愛的箴言”效果不是很好,因為時間關系,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多,而且這一環節相對略有難度,教師的引導不到位,所以效果不太好。
課堂氣氛
本節課的課堂氣氛整體比較悶,在與學生溝通時,學生表現很活躍,但是一看到許多老師來聽課學生就開始緊張不敢回答問題,甚至沒有勇氣舉手,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如果我在過程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活動環節也許會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課堂把握
在這一環節暴露出的問題最多,首先時間把握不合理,前松后緊,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傾聽的習慣,在與學生交流時我就發現這個問題了,當時還特意的糾正了這一點,但是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整體結構慢了下來。發現這一問題時我還特意把第一環節中的默讀時間省去了,時間到最后還是不怎么夠用。其次,教師的問題不夠精準,導致學生答非所問。最后,個人的應變能力不夠,例如,我問學生“哪句話能夠體會出小姑娘的孝心?”學生的回答是“我從: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這句話體會出了小姑娘的孝心,因為······”學生回答有些畫蛇添足,我采取的是不理會的態度,后來想想就應該順著學生的思路往下講,這樣這堂課就會好很多。
最后,我還犯了一個非常不應該犯基礎性錯誤,那就是“孝”的最后一筆寫的不規范。這是由于我平時寫字時不注意字的結構,才出現了這樣最低級的錯誤。今后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嚴格要求學生。
這真是一次難得機會,雖然課講的不是很成功,但是確實讓我得到了鍛煉,讓我收獲滿滿。最后,我想對教研室的領導,歡喜莊的領導老師和學生以及我們豐登塢的領導老師們,由衷的說聲謝謝,感謝你們的辛勤的付出。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顆鉆石》語文教學反思07-20
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的教學反思07-04
關于《七顆鉆石》語文教學反思07-08
七顆鉆石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2-27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的教學設計10-01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設計12-15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6-25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12-17
《離奇鉆石案》教學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