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的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在引導學生揭示出分數化百分數的一般方法后,我讓學生研讀課本中的結語:“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遇到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化成百分數”。讀后提問:在這段結語中,有一個詞挺特別的,你發現了嗎?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學生提出了:“這里為什么要用兩個“通常”呢?這里的兩個“通常”意思一樣嗎?兩個“通常”之外的含義是什么?”教師接著提問:“對于這些問題,誰能結合剛才的例題作出合理的解釋?可以先商量一下”。學生在經過討論后說出:“第一個“通常”的意思是如果分母擴大若干倍后,恰好是10、100、1000時,可以直接把分數化成百分數。如=25%;第二個“通常”的意思是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一般保留三位小數;通常之外是指有特定要求時,應按要求保留小數位數。”教材中的兩個通常,顯現了數學結論的簡約性和嚴密性。而學生的回答是那樣的準確,這是我所未預想到的。
在本節課中以通常為突破口,展開了師生與教材的對話。隨著對話的不斷深入,學生對數學結論的`固有內涵和豐富外延獲得了個性化的領悟,數學知識的意義在師生對話中得到建構和生成。在以后的概念教學課中,這樣的方法應常用。因為在學生主體先逐字逐句地閱讀教材內容的同時,本身就在努力從整體上建立對數學知識的初步感知,從而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
【數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教學反思08-13
《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教學反思08-11
《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11-07
《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數學教學反思08-29
分數和小數互化教學反思12-16
分數和小數互化教學反思精選06-09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的教學反思08-11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的教學反思08-15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反思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