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言文基礎》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7-04 10:31: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反思文言文基礎》的教學反思

  歷年中考文言文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面對大量的文言文字,詞,句,段,篇,同學們往往有畏難情緒,經常無從下手,如何既從容自若,又線索清楚學習古文呢?我在教學過程中,一面探索,一面反思,逐漸從雜亂無章的古文現象當中,整理總結出幾個方面并在教學中介紹給同學們。

《反思文言文基礎》的教學反思

  一字

  1、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字音異讀,往往不同的讀音在不同的句子當中有不同解釋,例如:《為學》中“為之則難者亦易矣”的“為”,讀wei,是做的.意思,是動詞,而表示“因為”,“為了”,“被”的意思則讀作wei,是介詞。又如“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解釋減少,讀“cui”,但這個字更多的地方用作“衰敗”,“衰退”讀作“shuai”。

  2、通假字

  讀古文時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句子里的某一個字,從本義和引申義都講不通,但讀字音,看字形似乎跟另一個意義可講的通的字相同或相近。如果去查字典有這么一條“通X”或“同X”說明句子里原來那個字是借字,“通”或“同”后面的字是本字,這種現象叫做通假字。初中出現的通假字可以例舉一些,讓同學們有所體會。如《兩小兒辯日》當中,“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賣油翁》當中,“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爾”通“耳”(罷了)。

  3、形近字

  形體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形近字,在初中課文當中,平時稍不注意往往會混淆,造成默寫中錯誤頻率較高,因此稍做整理,引起同學們重視。如《狼》中暇—假,徑—經,《黔之驢》中博—搏,技—枝等。

  二詞

  1、古今詞義不同

  語言中的詞匯是社會現象最直接的反應,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它的意義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例如“聞”古代解釋:用耳朵聽,現代解釋:用鼻子嗅。“無賴”古代解釋:無所事事,現代解釋:流氓,放刁等流氓手段。

  2、一詞多義

  由本義直接或間接引申出來的叫做引申義。例如,“亡”由“逃跑不見”引申出“物質丟失和人的死亡”再引申出“國家的滅亡”。

  3、語法地位的不同

  “之”一般情況下,作助詞解釋“的”,但也可以作動詞用,解釋“往”,“到”例如“吾欲之南海”,“吾”是主語,“南海”是名詞,斷定“之”是動詞。

  經過整理再結合平時的練習,同學們腦子從模糊變為清晰,學習起來也得心應手,并且還學會從課內遷移到課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同,大大提高了學習古文的效率,在今后的教學中將不斷的進行反思,力求更好的提高同學們語文水平,進一步培養同學們對祖國語言博大精深的熱愛。

【《反思文言文基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基礎會計教學反思06-08

機械基礎教學反思08-30

基礎會計教學反思09-02

文言文的教學反思05-23

文言文教學反思05-22

文言文教學反思03-28

機械基礎教學反思范文04-14

《基礎會計》教學反思范文04-12

淺析教學反思的知識基礎02-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 亚洲国人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黄不卡在线播放放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亚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