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段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范文
本節課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并注重數學知識的生活的'緊密相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從一開始就在創設的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探索問題,自然的就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線段的大小的比較;在比較的方法上也有時讓學生得出比較方法,教師適當引導就可以得出比較方法,課中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熟悉掌握方法,恰當引出“線段中點”的定義,讓學生在動手中摸索并熟悉工具的運用,在一組練習題中讓學生加深理解,并在思維上進行升華拓展,為以后三角形的邊角關系也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去主動地獲得性質的方法,并學習用語言描述出事實結論,鼓勵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探索,小結交流所學所獲所感。整節課呈現一種層層推進的節奏,環環相扣的銜接,也讓學生經歷了“實際問題-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解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過程。
【《線段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線段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07-12
線段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06-19
《線段的大小的比較》說課稿03-07
線段的大小比較說課稿11-05
比較線段的長短的教學反思01-15
《小數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01-01
《小數大小比較》教學反思03-30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05-10
比較數的大小教學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