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自然災害》教學反思
八年級地理《自然災害》教學反思 1
《自然災害》這冊書的內容即將結課,我是首次用這本教材,講完回頭想想這冊教材知識有些凌亂。有很多知識在三章內容中不同程度的提到。例如有關地震災害的知識點,第三章當中的第二節,講述了一部分有關地震的防預問題,對于這部分內容如果按照教材的循序講解感覺浪費了一些時間,如果將打破教材環節的完整性,把整個教材當中所涉及到的有關地震的.知識點進行了重新的提煉、分析,整合到一節課當中。而不僅僅是地震,其它的自然災害,教材在安排的時候也是分在了三個章節中,如果每一種自然災害的講解我們都將其整合到一節課當中,這樣就大大節省了時間,而且能讓學生對每一種自然災害有一個系統的了解。但是每一種自然災害都散落在教材的三個章中,而且教材內容很多,要把散落在這三章內容中的相關內容結合在一節課中,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我們教師必須熟悉把握教材,認真解讀課程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準每一節課的內容及重難點。
2、要利用學生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教學,有很多知識學生已在必修教材中掌握了,這樣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把它設計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自然災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較密切,所以我們在講授時要盡量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3、設計好課外延伸環節,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繼續深入的探討在課堂上未完成的內容。
4、我們不光是要教給學生有用的文化知識,而且要注意到他們的能力的提升,要讓他們通過學習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八年級地理《自然災害》教學反思 2
本次上課內容為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自然災害》,備課過程較為匆忙,所以上課時有些知識的表述不夠準確,內容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經驗不足,沒辦法很從容地啟發學生回答問題。
在備課過程中,忽略了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重點放在了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和成因上。
導課部分的`視頻為自己制作,旨在激發學生對災難的同情和對祖國的自豪,但視頻播出后學生反應一般,可能是搭配圖片的文字描述有些平淡,需要繼續深化。
學生認識的自然災害較多,但部分災害的形成機制學生并不了解,為了后面分析自然災害分布的成因,可適當為學生講解某些多發自然災害的形成機制。
學生分析自然災害分布的成因時難度較大,所以設計活動小組討論,可能由于第二章學習內容較多,時間較長,學生掌握不扎實,討論效果不大,學生對分布的成因分析有限,大多還是由教師總結得出結論。
防災減災部分學生完成較好,可見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知識,學生普遍能夠較快掌握。
【八年級地理《自然災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0-24
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反思10-21
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4-15
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反思01-08
地理教學反思05-08
地理教學反思10-25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3
地理教學反思06-14
地理的教學反思02-19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