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聽后反思

時間:2021-04-27 14:08:4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聽后反思

  美國教育家彼得·可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他用精練的語言總結和概括出數學課堂應該體現的內涵所在,他也告訴了我們所上的每節課都最好都能夠包含這些因素在內。如果說這些因素都能夠體現在我們的課堂上,那么我們的課應該是比較成功的。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聽后反思

  黃老師所執教的《比的應用》一課中,從最初的“看一看”“說一說”:“誰能夠根據比的知識來說一說所看到的畫面?”到“分一分”“試一試”,再到后來的“填一填”表格。每個環節都井井有條、環環緊扣,讓我們從中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所有的程序都能夠體現出彼得·可萊恩所說的“三大要素”。

  “說一說”讓學生把自己感官數學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符合《標準》指出的:“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中學習方式的轉變的指導思想,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用語言“說”數學的表達能力。

  “分一分”活動中,教師用實物教具給學生親手操作的體驗,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了如何按照比例來分配這些紀念幣更合理、更合適,從從實踐中體驗了“比”的應用。《數學課程標準》突出是的“數學”活動的外化與“數學”活動的內化要相互統一的教育哲學觀點,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以來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分一分”就是活動花策略的外顯活動。通過“分一分”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比”在生活中應用需要更科學的計算。為后面的“試一試”“算一算”做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于利用學具輔助自己學習的習慣,訓練了學生接觸、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算一算”教學活動中,很好的將學生剛剛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了實際問題中,盡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是很多種多樣(可能由于時間關系等原因),但是從中已經可以看出來,學生的思維已經被激活了。因為學生在后來的聯系實際生活中應用到“比”的例證就可以得到答案:“混凝土、農藥的配制、調料、配菜......”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膽的說出來,由此可見,學生也很樂于學習“比的應用”,應該說會更加喜歡數學的學習了。

  唯一讓我有點納悶的是:黃老師在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同時是否應該多考慮教學具在課堂上的操作性與時間處理之間的關系以及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時間處理問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聽后反思】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認識》聽后反思12-02

小學數學《植樹問題》聽后反思08-24

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教學反思04-06

《認識周長》數學課聽后反思08-23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學反思04-04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學反思11-13

數學“比”的應用教學反思06-23

《比的應用》數學教學反思05-29

《比的應用》數學教學反思01-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 亚洲爱啪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在线步兵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