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分解質因數是四年級第五單元倍數和因數中的內容,是在因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分解質因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下面給大家分享《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歡迎借鑒!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1
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反思:
第一,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意義和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的教學落實不到位。
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引出了質因數的定義后,學生對質因數的理解還是可以的,但對分解質因數的意義就處理得不夠好,我只是通過60=2×2×3×5這個例子指出60這個合數可以通過2、3、5這幾個60的質因數相乘的形式表示出來,像這樣的表示方法就叫做分解質因數,接著課件顯示分解質因數的意義,指出分解質因數的書寫格式要注意的地方后就直接進入幾個式子是否是分解質因數的判斷練習。其實在練習之前,我還可以抓住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這兩個意義的重點詞提出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指出質因數是一個質數,這個質數是對應合數的因數,而分解質因數是一個合數的表示形式,是用幾個質因數想乘的形式表示一個合數。經過這一強調后再來做相關練習可能效果會更好。
第二,要明白什么時候該老師講,什么時候該學生講。在教學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時,我本來的設想是想讓學生去說,想經過他們的思考去認識短除法分解質因數的一般規律,這樣印象會更深刻。想不到這種方法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后來老師的點評中也強調了各步驟中的細節問題,但在學生練習時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像短除法這樣操作性步驟性強的基礎性的知識,剛開始還是由老師來講解比較好,因為學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初灌輸的知識它們很快就會定型,所以繁瑣性的.問題還是由老師講比較好。但如果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觀察發現的知識點,還要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老師作引導便可。
第三,清楚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給太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有幾次在發現學生遲疑了一點,我就會忍不住提示他。整節課下來,個人感覺也是我講得多,學生講得少。用拍電影做個比喻,老師既是編劇,又是導演,更身擔策劃,舞臺設計等多重身份,但即使這樣,主角永遠都是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只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時刻記住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2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在自主寫算式、小組合作驗證等學習活動中,經歷認識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過程。
2、知道質因數,會把一個數分解質因數。
3、在小組合作中積極與他人交流,體驗合作學習的收獲和樂趣。
認識質因數、會分解質因數是本節課知識技能目標的重點和難點。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恰恰是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在突破難點的過程中有效地落實過程性目標和情感目標。
在認識質因數的教學中,利用課前學生猜老師的年齡、身高、體重的數據,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數據開展研究。如先研究老師的年齡(36),通過學生自主寫算式、比較、分析、交流得出36=2×2×3×3是與眾不同的,從而引出“質因數”的概念,而此時學生對質因數的概念并不是真正了解。因為概念的形成大致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展示大量的感性材料——分析、比較、綜合、抽象——得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試誤辨析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形成概念——付諸實踐應用——加深概念的理解。而上述過程中學生只是初步形成了概念的表象。所以,此時,充分利用黑板上板書的大量數據,讓學上按要求把他們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使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在自我試誤辨析中、在同學間的交流中形成質因數的概念。在質因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對分解質因數的基本方法也已基本形成。下面關于分解質因數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方法和格式方面的問題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3
數學課堂教學應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最近我上了“質數、合數和分解質因數”的練習課,這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質因數的概念,進一步學會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但課前我發現課中還有一精彩處,那就是讓學生研究一個數的質因數與它的約數之間的關系,及兩個數的公有的質因數之積與它們兩數的關系。
我知道,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益而無害的,而且能讓學生探究、發現這些關系比學生單純掌握幾個概念,模仿一些解題方法更為重要,但另一方面也得舍得騰出一些本可用于“多練”的'時間讓學生去觀察、研究。事實證明,我的這一設計是成功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學習。不僅能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能提高觀察、操作、分析、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相信,經過長期的訓練,定能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4
分解質因數是五年級第三單元倍數和因數中的內容,是在因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分解質因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設計還算流暢,但在個別環節的處理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課后,經過聽課教師的評議及個人總結,感覺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質因數概念揭示有些“蜻蜓點水”,落實得不夠扎實到位。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將60寫成幾個因數相乘的形式,這一環節后,讓學生觀察式子發現其中的特殊性,這些都引導的較為恰到好處。可之后就匆忙地揭示了質因數的概念,開始進行下一環節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質因數的概念只是理論上的了解,而沒有實質上的應用。所以,應將揭示質因數概念環節放到舉例完成后再進行,讓學生觀察所有的式子,再說說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學生會說道:所有的式子中因數都是質數。此時再揭示質因數的概念,同時加入讓學生找質因數的環節。在此,教師可先以“60”為例找出其質因數,說明2、2、3、5都是60的質因數,其中雖然“2”出現了兩次,但不能只說一個。之后,再將舉例環節中學生所舉出的一些例子做為訓練點,再讓學生去找每個合數的質因數,這樣學生對質因數的理解就更扎實到位了。
二、在小組合作時,沒有合理化的利用時間,有些拖沓。
在小組合作舉例說明時,本想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舉例驗證,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找到答案。由于所要求每組舉例的個數有些多,班內學生又比較多,這樣一來,無論是小組討論環節還是匯報環節都耽誤了不少時間,以至于后面的環節有些擁擠,甚而沒有了更多練習的時間。在此應要求舉3個例子即可,這樣還可以均出時間給更多小組匯報的機會,以此來充實例子進行總結,效果會更好。
三、沒有利用好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去輔助教學。
在小組合作舉例環節,學生在匯報時式子中出現了合數,可教師卻沒有及時的發現,失去了一次實例教學的機會。如果當時能夠及時發現,引導學生討論,相信學生會對分解質因數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也會對學生后期的應用練習起到警示的作用,就不會在后續的練習中屢屢出現有合數的現象了。
四、教學短除法環節處理較好,引導到位。
在教學短除法時,由于短除法是學生新接觸的內容,而且只是一種特定方法而已,在未接觸時學生是沒有探究能力的,所以采取先由教師利用最簡單的例子介紹講解方法,再由學生探究難點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師先以“6”為例,講解短除法,只除一步即可,之后寫成式子。再舉出“18”為例,讓學生按剛剛所講的方法來敘述,學生在敘述完這一步之后就出現了問題“商是9,是否停止?”讓學生討論明白:9是一個合數,還要象上面這樣繼續除下去,直到商是質數為止。這樣,學生對短除理解掌握就更深刻了。接著再緊跟練習,進行嘗試訓練,由此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再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補充教學。這樣,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既突破了方法教學的難點,又讓學生很自然的掌握了方法,效果較好。
總體來說,這節課在整個教學設計上環節清晰緊湊,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簡練,評價到們,引導適度,但在重難點突破上有些急于求成,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實現有效、高效地教學,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5
在教學《分解質因數》這一知識點時,我主要采用了講解、演示、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講解方面,我首先讓學生們回顧了一下質因數的概念和性質,然后通過列舉分解質因數的方法進行講解,并用例題進行了說明。在演示方面,我用圖形方式展示了分解質因數的過程,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理解。在實踐方面,我安排了一些小組討論和課堂練習,讓學生們動手實踐,提高了他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對于分解質因數的方法還不夠熟練,需要加強練習。同時,我也意識到有些學生在分解質因數時,容易出現漏分和重復分解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和強化理解。此外,我還發現在分解質因數的過程中,學生們容易出現錯誤,例如把分母變為1的情況,需要加強對于這種錯誤的`防范和糾正。
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會進一步加強對于分解質因數的練習和強化,特別是針對學生易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和糾正。同時,我也會繼續采用講解、演示、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6
《分解質因數》是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復習內容之一,為以后學習約分、通分打下基礎。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將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同時滲透集合的數學思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創設了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具體操作和認真思考,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首先我引導學生回顧了約數和倍數的概念,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約數和倍數,然后我出示一組數讓學生判斷這些數是不是合數,從而引出質因數的概念。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概念,我讓學生找出20的因數,并說說20的因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再讓學生總結什么是質因數。接著我出示一組練習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數是合數,哪些數是質因數。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理解了質因數的`概念。
為了讓學生學會將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我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將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學生通過思考發現可以將合數分解成幾個質數的乘積的形式。于是我讓學生嘗試將28和36分解質因數。在分解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找質因數時容易遺漏,于是我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確保找全所有的質因數?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可以將每個質因數配對,直到配對結束為止。通過這一思考,學生明白了如何找全所有的質因數。為了讓學生鞏固這一知識點,我又出示了一些合數讓學生分解質因數。
在小結部分我讓學生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說學會了什么是質因數,有的學生說學會了如何將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7
《分解質因數》是五年級數學下冊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通過對該內容的教學,我發現了一些反思。
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因為在學習分解質因數之前,學生需要掌握整數的概念、整數的加減乘除、小數的乘除等知識。如果學生沒有這些基礎知識,那么分解質因數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其次,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可以采用圖形化、動手實踐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分解質因數的概念和方法。
最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例如,讓學生分解出一個數的質因數,然后求出這個數的所有質因數的乘積,再根據這個質因數的大小關系判斷這個數的大小等。
總之,分解質因數是五年級數學下冊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8
《分解質因數》一課是小學階段真正接觸“因數”這一概念的一節課,它為以后學習約分,通分以及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運算打下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將指定的合數分解質因數,能找出12和18的所有質因數,能將一個合數改寫成幾個素因數的乘積形式。本節課學生能夠按照要求正確分解質因數,但是在將合數寫成幾個素因數的乘積形式上還存在一定困難。
成功之處:
1. 突出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這節課,我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通過分解幾個數的質因數,概括出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整個過程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小組合作交流環節,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優化和完善。
不足之處:
數學語言的嚴謹性、規范性有待加強。在描述結論的語言上不夠嚴謹、規范,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描述數學結論。
再教設計:
在再教設計時,我將對一些細節問題予以關注。例如,如何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和概括分解質因數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獲得更深刻、更全面的體驗;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等等。同時,我也將更加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數學語言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9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覺得教授學生分解質因數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以下是我對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1、創造互動和參與感
我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游戲、小組討論等,這些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更好地理解分解質因數的概念。
2、提供實例和練習
在課堂上,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實例和練習,讓他們通過實踐來更好地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此外,我還通過不同難度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3、注重概念和技能的.結合
我強調分解質因數是一種數學技能,同時也是一種概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重點放在如何正確地分解質因數上,同時也會教授學生如何理解和應用這個概念。
4、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我會給予學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總的來說,我認為在教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互動和參與感、提供實例和練習、注重概念和技能的結合以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等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概念和技能。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 10
《分解質因數》是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中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明確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通過具體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用質因數分解的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能解決有關約數的`實際問題。
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找一個數的約數的方法,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從找一個數的約數入手,緊緊抓住約數的特點,引導學生理解什么叫做質因數,以及質因數的概念,然后通過舉例、辨析、交流,使學生明確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從而引出質因數分解的概念。
為了使學生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分解質因數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嘗試著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通過具體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用質因數分解的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以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還能進行合理地約分和化簡分數。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同時,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時間比較緊張,部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同時,我也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解質因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解質因數數學導學案06-06
分解質因數教案02-26
《分解質因數》優秀教案05-31
分解質因數的教案范文04-26
因式分解數學教學反思09-21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2-20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2-20
分解因式的教學反思03-28
分解因式的教學反思04-07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