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綱要》指出:“環境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社會、心理調節的綜合,是兒童發展的資源!庇變簣@環境是一種隱性的語言,它能通過色彩、形象和布局隨時隨地的影響幼兒的思想行為和道德品質。在實施“二期課改”的教育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要以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角度創設環境,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環境是屬于他們的,使幼兒園成為兒童真正的樂園。我們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嘗試和探索,這些實踐所反映的是對兒童發展實實在在的真切關注。
一、創設互動的墻面環境
教師的墻面是孩子每天看到最多的地方,是吸引孩子注意力最有效的手段。墻面環境的創設隨著教師的觀念不斷轉變而悄然變化著,不像以前過多地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那樣是幼兒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墻面環境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師幼之間零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感情氛圍。
①環境與教學互動
新教材的學習活動內容都是以主題形式出現的。我們認為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應該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來設計主題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幼兒來說具有更深的教育意義。大班新教材中有一個主題“大自然的語言”,根據這一主題,幼兒又生成了許多小主題,如:“小水滴旅行”“眼睛里的春天”“天氣劇場”等。幼兒經過熱烈的.討論,決定通過畫、剪、貼、記錄的方式,分工合作來完成該主題活動。在“小水滴旅行”主題中,幼兒畫了小水滴手舞足蹈旅行的快樂樣子,并把自己比喻成小水滴,請同伴來猜一猜,小水滴到哪里去旅行,非常的有趣、幽默,
幼兒完全是按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達。
②環境與師生互動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動來形成的,所以,教室環境建設為幼兒通過主動活動獲得知識經驗,提高能力創造條件。同時,幼兒的活動表現又為教室環境的再建設提供了依據。
例如:中班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學習,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們產生了把活動室變成“家”的愿望。孩子們與教師商量后,決定把半間教室變成一個“家”。教師和孩子搬來了五顏六色的積木,共同拚搭,終于完成了一個廳、臥室、廚房、廁所齊全的小“家”。
二、創設開放性為主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實現的,而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發地與空間、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活動,所以游戲環境就成為影響幼兒游戲行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因此,我園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引發幼兒多種經驗、有利于幼兒與之互動的開放性游戲環境。
、儆螒蛐问降亩鄻踊
我園走廊較多,空間較大,根據這一特點,在二樓、三樓、四樓創設了藝術長廊、科學長廊、樂器長廊、建筑長廊,打破了以往幼兒在規定時間才可以游戲的常規,嘗試了孩子來園、離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游戲的方式,使所有的空間都成了幼兒游戲的場所。全體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自由的選擇游戲的內容。這一方式使我們進一步拓寬了游戲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游戲的自主性、獨立性,擴大了幼兒的交往面,提高了幼兒的交往技能,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谟螒虿牧系亩嘣
在投放材料時,我們考慮到:僅為幼兒提供現在的操作材料是遠遠不夠的。操作材料的多元化,材料的擺放位置也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小班階段,我們注重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在提供游戲材料時還創設具有吸引力的趣味性情景,由此來激發幼兒參加游戲的愿望。
例如:為了鍛煉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練習用“小勺”的技能,設計了“喂喂動物寶寶”游戲場景,根據動物的特征,制作了動物寶寶,張著大大的嘴巴想吃東西的模樣。幼兒看到后都非常喜歡,馬上拿起“小勺”,選用了不同的食物,送到了動物寶寶的嘴里。由于教師創設了生活化的環境,使幼兒不感到厭煩,動手能力在游戲中得以練習和鞏固。
中大班階段,我們則多提供各種類型的低結構材料,以環境來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如:在表現表達區制作“昆蟲的一家”時,教師考慮到幼兒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為他們提供的材料十分的豐富,有水粉顏料、水彩筆、油畫棒、回形針、牙簽、牛奶盒、一次性圓盤、即時貼、各種顏料的紙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表現方法,在教師創設的自主環境中,幼兒探索、想象的需要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滿足。
三、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
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心理環境的創設比物質環境的創設更為重要。良好的師幼關系和生生關系應成為心理環境創設的主要內容。首先,教師與幼兒的關系由傳統的權威轉化為與幼兒平等的伙伴式;其次,教師的指導方式由指揮式、命令式轉化為與幼兒的交談式與商榷式;再次,教師的教導行為也由直接干涉與介入轉化為心理暗示與啟發。只有當教師的觀念轉化為行為,才能自覺地創設高度心理自由的環境。如:大班主題活動“自然測量”中,幼兒可以從小木橋、棉簽棒、游戲棒、繩子、積木、雪花片等各種材料中自
由選擇對正方形的椅面、長方形的桌面和不能用肉眼馬上辨認出形狀的東西進行測量。從幼兒選擇的測量材料、運用的測量方法、記錄方法的不同,可以發現幼兒都有自己的想法;顒又,教師不依據幼兒運用的方法合適與否進行評價,而是將評價目標定位在幼兒活動中是否積極思考、深入探究;是否能用獨有的思維方式尋求答案;是否能與同伴經常交流并對問題提出合理的解答;能否在集體交流時大膽表達等等。
在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幼兒需要時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更應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出現,去傾聽、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縮小與幼兒的距離;顒又校處熓冀K要以開放的心態,鼓勵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兒,積極引導幼兒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關系,并時刻作出表率,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不指責、不偏愛、不歧視、不放棄,讓每位幼兒從心底里感到自己是受同伴和教師歡迎的,這樣才能在幼兒群體中營造一種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樂于傾聽、共同成長的良好心理氛圍。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是環境創設中不可缺少的兩大方面。物質環境的創設離不開對心理因素的把握,而心理環境的創設中,有時物質環境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只有把兩者有機整合,這樣的環境才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深遠而有意義的影響。在今天的工作中,我們仍將遵循“以兒童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創設更能適應幼兒發展和激發幼兒創造潛能的新環境。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黃河的主人》的教學反思01-13
課文《黃河的主人》的教學反思01-13
大班主題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小主人》09-23
《人物與環境》教學反思04-16
《人物與環境》教學反思04-16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誰10-11
我是你的朋友教學反思04-18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4-13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11-02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