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來了幾個好朋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來了幾個好朋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來了幾個好朋友》教學反思1
第三周的星期五,我組織幼兒進行了數學活動《來了幾個好朋友》。目標是1、復習4以內數的組成,初步學習4以內數的加減。2、認識“+”“—”“=”符號,理解其意思。
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數學經驗,活動開始,進行了4以內數的組成,通過“碰球”游戲,提高了幼兒的興趣,也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待他們熟悉了4的組成以后,及時進行引導,通過出示一道簡單的應用題,演示幼兒熟悉的情景,讓幼兒仔細觀察后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后讓幼兒在游戲的操作演示中體驗并感知加法的意義,同時請幼兒完整地說說圖片中的意思。大班的孩子對現實生活反而有興趣,他們有欲望去探索、去發現生活中的奧秘。所以,我們選擇的演示內容要貼近孩子的生活。
在學習4以內數的減法時,方法基本和加法相同,幼兒基本上會根據直觀圖計算4以內的減法,但是在看圖的`時候我特別強調,在做減法的時候一定要把圖上的總數一起算進去,不要只看一部分,比如在操作練習題上,有一些小動物的身體或頭是轉過去的,表示要離開的,幼兒往往在做的時候就已經把這些轉頭的不算在總數里了,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用剩下的來減去離開的。
在集體活動時,幼兒的表現都不錯,能大膽地講述,完整地表達。但是在練習時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加法基本沒問題,減法對于個別幼兒來說,稍有困難,老師強調的事情沒有完全領悟,只是簡單地看圖片了。
本次活動我發現本班幼兒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幼兒能獨立完成作業,但也有些幼兒對自己缺乏信心,做作業時總喜歡看別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剛剛拿到練習本就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幫助這部分幼兒樹立自信心。
大班數學《來了幾個好朋友》教學反思2
《猜猜來了幾個好朋友》是數學活動中的一個“概率”問題,其中又有關于“交集”的知識滲透在里面,知識點比較深,怎樣把知識深入淺出地寓于游戲中呢?在本次活動中,我借用ppt的形式,以小鴨請客為故事主線,讓幼兒進行猜測。在猜測中,排除一些不合條件的數字,并通過三次排除,逐步接近答案,從而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本次活動組織中,我發現自己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故事情節太過牽強,為什么一定要知道朋友來了幾個呢?這樣的情節對大班的孩子來說,沒有什么積極性。
第二,活動的目標定位還不夠,活動所體現的內容其實是關于概率的,而不是關于物體的組合方式的。
第三,在活動的準備中,我的匯總表不夠明顯,到底哪個才是答案?孩子看不清楚,使得排除的環節對孩子來說有點困難。
第四,在活動的環節組織中,我的指導語比較啰嗦,大班孩子的數學活動教師的指令應該是簡潔明了。我的環節安排沒有體現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而將簡單的操作放在了第二個環節,而復雜的操作卻放在了第一次的猜測。
第五,觀幼兒的參與,我發現孩子雖然一開始不明白到底在要做什么,但是在老師再次引導下,大部分孩子們還是能按要求進行操作,并得出結論。我比較注重個別幼兒的表現,沒有讓更多的孩子進行表現。
查漏補缺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提高教師的能力,這次的活動讓我感觸頗多,反思更讓我受益匪淺,我想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大班數學《來了幾個好朋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音樂《好朋友》教學反思12-23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玩牌》09-23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排序》09-22
大班體育教學反思03-04
大班教育教學反思11-27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教學反思12-25
大班春游教學反思范文12-23
兔子折紙大班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