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
動手操作是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必要手段,是嘗試開啟智慧的鑰匙,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是學生自身成長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變得豐滿、深刻。
本節課以一個故事為導火線來展開學習活動,生動有趣。在整節課的時間內,同學們都表現極大的興趣與熱情,不論是在小組內擺卡片、三人互助的“握手”游戲,還是在電腦上演示衣褲的搭配,同學們都是興趣盎然。當他們自己解決一個個問題后,當發現自己的解答是正確時,同學們都會情不自禁鼓掌、歡呼。這種場面使我真正感到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必須在課下花力氣、動腦筋、設計既能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又能符合課標要求的課堂預設,在課堂上也要適當的語言、輔助教學工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2
《集合》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內容,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數學思想,集合理論可以說是數學的基礎。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學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里只是讓學生通過學生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感知集合思想,能夠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本節課設計時我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數學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知識出發,創設接近生活的問題情鏡,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時感受數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應用價值,初步體會集合思想。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發現擺兩個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小棒,其中有一根小棒既是第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又是第二個三角形的一條邊,發現其中的重復現象;然后通過創設參加運動會的情景,發現中間的重復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究該如何重新整理名單,進而引出集合圖,再帶領學生明確集合圖中每一部分的含義,并學會用算式表示出來;最后通過小練習加以鞏固對運算的理解,并設計一個開放式的練習,激發學生思維。
課堂上不足之處很多,特別是制作好的微課沒有播放出來,是個小失誤,在對課堂生成的把控還有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3
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廣泛存在著,數學廣角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重要性。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在教學《數學廣角》時,我沒有按知識結構為主線,而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來組織教學。創設“游數學廣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點——游數字樂園(數字搭配)——聰聰給大家的啟示,一系列的情境。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但是在組織教學上,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說自己的想法,總想替學生說出來,這是一直以來我最愛犯的大忌。數學老師要求數學語言精密嚴謹,評課老師給了我寶貴的.點評,說話有點碎,有點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加鍛煉,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符合一名數學的基本語素。
總之,這節課較前兩次的成長課來說,感覺自己進步了很多,找到了上公開課的感覺。我要跟學生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體驗。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4
《排列與組合》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不僅能融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關注、鼓勵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了解了簡單的排列、組合的知識,并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評價鼓勵,獲得有效的數學活動經驗,滲透數學思想:
1、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以聰聰過生日時一整天的活動為線索,設計了幫聰聰搭配衣服、吃早餐、邀請小朋友、選擇路線、趣味朗讀及拍照等六個情景串聯起整節課的內容,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融入教學中,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
2、關注學生思維過程,順利實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教學時,我把例1設計成實物連線,在緊接著的練習中,課件出示了食物圖片,卻沒有給學生提供可以連線的內容,迫使學生不得不思考:該怎么辦?用什么方法表示更合適?讓學生被動的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在路線選擇問題上不再讓學生畫或寫,而是讓學生說,在“說不清”的情況下主動地用數字、字母或符號表示,讓學生主動完成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并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處理教材時,沒有直接呈現排列組合原理,而是從排列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學枚舉法。因為學生只有按照一定的順序將事情的各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才能夠保證計數時不重復不遺漏——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怎樣才能既不重復又不遺漏是學生必須面臨的問題。學生的思考過程就是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過程。對小學數學課堂,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本節課在這個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5
這節課是解決植樹問題,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例:公路兩旁栽樹,安置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這一節是關于兩邊全栽的植樹問題。教學以后有以下反思:
1、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并貫穿教學的始終,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把書上例題改為學生能自己畫出線段,即15厘米長線段,讓學生在線段上面種樹,每隔5厘米栽一棵(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學生被我提出問題吸引了,立刻開始自己畫,因為15厘米,5厘米在格尺上都有,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畫,自己數,知道栽了6棵樹,我又趁熱打鐵讓他們列式,總結規律。我這樣創設自己動手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了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產生一種積極主動學習欲望。
2、為教學內容注入生活情境,使之具有實踐性。
一改過去呈現式例題教學方式即讓學生只憑文字敘述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因此這樣勢必要影響學生對數量關系的分析,理解。學生為解應用題而解應用題。這樣會對數學感到厭燥,枯燥。因此,我把例題簡單化,用學生自己能操作范圍內來自己去做,使抽象的數據變化現實中數據,把100米改為15厘米,隔5米改為5厘米栽一棵樹(兩端全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學生在自己操作中完成了問題,總結出規律:即總長除以間隔+1=棵數、這種處理方式有兩個優點:一、使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應用題例題的結構,從而不會對抽象的數量關系感到厭煩和畏懼,二放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在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對數學生產生親近感,由此激活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同時有效地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3、采用了差異教學
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在解答應用題這一環節中,采取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允許不同方法即例題中的列式:(100÷5)+1或100÷50=2020+……我都給予肯定,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各自的理由,最后選擇喜歡自己方法,這個環節不僅僅尊重了學生的獨立思考,也實現了一題多解策略,尊重了學生個性差異,讓學生在自己空間,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這一節不足之處個別學生沒有積極參與,他們成了旁觀者,沒有更好地學到知識。這就告訴我以后教學中要注意調動所有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熱愛數學,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給每一個學都創造參與學習,發表自己見解,展現自己的廣闊空間。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5篇)01-25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3-08
數學教學反思(通用35篇)03-01
二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01-22
二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01-22
三年級數學廣角搭配問題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3-07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