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1
青島版教材的最大特點是把知識融于一個個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學生在情境串中解決問題。本課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勤勞的小蜜蜂整裝待發采花粉的情境,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圖,通過學生講故事——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把知識學習與解決問題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了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知識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在教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筆算的算理和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筆算方法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獨立解答自己喜歡的問題,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2
教學本節課我首先是引導學生復習過去學習的兩位數的減法的筆算,通過引導學生用豎式計算,回顧兩位數的減法的筆算法則:即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就向十位退一當10加在個位上再減。
為三位數的減法的筆算做好知識準備。例題6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本題中的數量關系:總的本書—借出去的本數=還剩的本數,理解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用一條線段表示總的本數,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借出去的,另一個部分是剩下的,在學生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列式計算,發展學生的數量關系思維。列豎式計算時,要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計算,留給學生充足的計算時間,安排一名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板演,從學生板演的情況來看,出現了如下一些問題:豎式書寫不規范退位時“點”的寫法不規范百位上退位后,計算百位上的得數沒減“1”,教學中將巧妙利用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進行講解,本題的驗算要引導學生理解清楚數量關系:借出去的本數+剩下的本數=總的本數,根據這個數量關系進行本題的驗算。
從這節課的練習情況來看,學生對三位數的減法的驗算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是新課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觀察清楚驗算的每個數和原算式中的每個數的位置關系。如果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進行表述,取得的效果一定會好一些。
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3
《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在確定上課內容時,原本想上角的認識或者是統計的,但是考慮到這些內容在公開課中上的實在太多了,所以就很想嘗試上一節計算教學的家常課,對自己來說也算是一個挑戰。
這節課主要是教學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教學時我先呈現了例題中圖書室的三個書架上分別擺放著三種圖書的場景,其中每個書架旁還分別標注了相應圖書的本數。根據圖中的已知條件,我讓學生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減法算式。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不退位的二位數減二位數的筆算方法,而且也會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所以我在這里鼓勵學生嘗試自己獨立進行計算。在反饋時,我讓三個學生將三道題的計算過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讓學生來評價做得對與否,并跟自己的結果作個比較。在這個過程之后,我又緊接著讓學生對三道題進行比較,思考它們之間的不同,從而得出減法有退位減和不退位減之分,而退位減中又有退一次位和連續退位之分。在練習中,我選擇了想想做做的第2題,讓學生通過計算練習,進一步掌握筆算減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確筆算相關減法式題的能力。接下來我安排的是錯題醫院,呈現了學生在實際計算方法中容易出現的幾種典型錯誤,讓學生在找錯和改錯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并啟示學生計算時盡可能避免類似的錯誤。
在這節課中,學生學得還算扎實,雖然各個環節都出現了一些錯誤,但是我并不回避,我反而認為這是絕好的教學資源,讓作為老師的我知道了這個階段需要進行哪些專項練習,也讓學生感到學習并非那么的一帆風順,但是通過對比反思、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最終能突破學習上的難點。通過上這節課以及教研組老師的評課,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足,在整個課堂節奏控制上、在教材處理上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收獲甚多。
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筆算減法中比較難的,因為它涉及到了連續退位。學生學習新課之前,已經積累了相關的筆算兩位數的退位減法以及三位數的不連續退位,所以我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后讓他們嘗試說完整的計算過程,從而發現他們存在的錯誤。上完這節課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個環節的連接詞該如何簡明地表達出來
每一次上課,我總有如此的感覺,就是每一個環節之間不是很緊湊,總感覺聯系不是很緊密,就像脫節了似的。我想這一點是我必須要努力達到的。
二、該如何讓學生進行正確地估算
在學生計算之前,我讓學生先進行估算,我卻把估算看成了一個走過場,并沒有真正地落實到實處。我只是在例題時讓學生進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拋棄了估算,沒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應該注重重要環節的計算過程
學生在計算時,我強調讓學生說過程,讓多個學生重復,互相說,可是在后面的檢驗的環節時,學生的正確率卻不盡人意,我有點迷惑了。本節課,十位上的計算過程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而個位和百位上的計算方法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也懂得遷移過來,可是十位的計算方法第一次碰到,因為十位扮演了“借”與“被借”兩個角色,學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個角色,需要多次重復強化。
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5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法》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探索并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學會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并逐步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培養并發展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本節課的。
為了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知識來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我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在導入環節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告訴學生我校圖書館新增設很多圖書的消息,從而激起學生去看一看的愿望,之后出現了新書情況的信息。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自然的進入了上課的狀態,而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由于在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這就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正向的遷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沒有對新授的內容做任何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讓學生在親自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內容,也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原有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計算方法。進而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說明和強調,既不繁瑣又能畫龍點睛,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為了使習題形式新穎而又與生活密切聯系,在鞏固時我設計了買電飯鍋,釣魚等活動,學生興趣很濃。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探索,讓學生在嘗試與探索中獲取知識,而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與必要的指導。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設計能與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的減法筆算》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三位數的減法》說課稿11-1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2-16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7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202101-29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3
《識字五》教學反思(蘇教版)12-16
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數學優秀教學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