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25 17:26: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

  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于中小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功之處: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負數,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組短語或句子,讓學生用意義相反的量進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500元。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表示的數來表示,當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時,原來所學的數無法進行表述,由此引入負數。然后通過不同城市的氣溫對比感受生活中出現負數的必要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負數的意義,體會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重點介紹溫度計和海平面的的分界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在教學中,首先介紹溫度計的單位°c和°F,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為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為零下度數。然后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數,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為負數。

  3.拓展數的范圍,便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在教學中,首先把整數的概念拓展為正整數、0和負整數;數拓展為正數、0和負數。這樣教學利于學生把在小學階段所學的數進行歸類、構建。

  不足之處:

  由于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再教設計: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教學反思2

  8、7、6加幾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教學的,計算方法與9加幾相同。用給同學們送小花引入情境教學,在此之前,學生已多次接觸類似的問題,都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用加法計算,但計算起來有困難,因為孩子沒有學習過類似的計算方法。所以我班學生出現了點數的算法,和接著數煩人方法,還有直接列出加法算式計算的,體現了算法多樣化。

  由于這節課是在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對用“湊十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我讓四人一組,用擺小棒計算8加幾,在反饋時,我發現所有的學生用的都是湊十法,多數的學生是拆5湊8,看來學生能運用原有的知識順利的進行知識的'遷移。

  在教學例2時,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法計算8、7、6加幾,有的學生借助小棒完成湊十的過程,大部分學生直接看算式說出湊十的過程,在集中反饋時,我發現90%的學生用的是“拆小湊大”的方法,并能夠完整的說出每道題用“湊十法”計算的過程,而且還有學生提出計算6+5時,除了把5分成4和1,6和4湊成10,還可以把6分成1和5,5和5湊成10,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與5相加時,拆大數和5湊十也是很簡單的。

  例3教學8+9我完全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前,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你能有幾種方法計算8+9?你最喜歡那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同時進一步理解湊十的方法,體驗“湊十法”的簡便性和適用性。

  這節課通過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學生真正體驗8、7、6加幾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湊十法”的算理,學生學得輕松,教學效果較好。

  數學教學反思3

  在命題的探索和證明過程中,蘊涵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比如:歸納,類比,轉化等。在數學教學中注重這些思想方法的滲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會這些思想方法,并用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性質判定定理的基礎上,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首先,一些新的結論的獲得,是在創設問題情景,設疑,質疑的前提下,教師再恰如其分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獲得。比如,在探索平行四邊形過程性質的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將四邊形轉化為三角形,提示學生從邊的角度,角的角度,對角線的角度去探究個自的相等關系,然后展開討論,請學生反思其間的轉化思想。在此基礎上,順其自然的引入等腰梯形,讓學生自行轉化,探究。充分體現了化歸,類比的思想在幾何題中的應用。

  二: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與應用中,則注重培養數學建模思想。以實例為背景,建立數形結合,公式等模型。并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建立數學模型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步驟,最終使問題的以解答。

  三:要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將數學思想轉化為終身的財富,必須給予足夠的刺激。所以,設計相關的思考題,再次將各種思想理念應用到實踐中去,肯定其價值。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上臺階。

  但是,由于對學生的知識層面與內在潛能認識不徹底,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所以,在引導學生去探索,歸納新知的時候,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夠。使“優生未的盡興,中生的獨到見解沒有及時展示。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各盡所能。最后畫龍點睛的小結,會使自己的教學效果更進一步。

  數學教學反思4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8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教學8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八塊小餅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塊),然后將小餅干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后檢查是否有重復或漏分的現象,最后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后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8的組成,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蛋糕盒,幼兒在分“小餅干”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于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為

  幼兒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于樂。

  數學教學反思5

  有人曾經說過:“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數學教研中我執教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在這“遺憾的藝術”中,我也收獲了不少,靜下心來反思了課中的所得所失。

  一、成功之處:

  1、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

  “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概念比較抽象,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確表象,借助表象才能進行正確判斷和推理。為此,我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如摸數學課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體驗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學中應盡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表面的大小的認識,增加學生的形象記憶,使學生對各個面積單位形成表象認識。

  3、讓學生在反思中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個小笑話不僅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三個常用面積單位大小的表象,也讓學生在反思中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不足之處

  1、如何在開放的課堂中進行良好的組織與調控是我面臨的一大考驗。

  2、重點的知識點沒有講細、講透,讓學生帶著很多疑問。只教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內容太過單薄,應加強聯系,多估一估。

  3、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

  4、這堂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快馬加鞭往前趕,使一些活動缺乏實效。不管成功與失敗,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節課。它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課堂上,老師應該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評價的語言,讓學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悅!

  數學教學反思6

  認識“幾個幾”,是認識乘法的直接基礎,也是以后解決“幾個幾”是多少實際問題的重要前提,因此認識“幾個幾”對于乘法學習十分重要,也影響以后的除法學習。但在學生的認識和經驗里,對“幾個幾”的概念基本沒有或十分缺乏,這是因為學生在生活里很少接觸或注意過這種“幾個幾”的具體情境,這是學生建立乘法概念和解決乘法簡單實際問題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創設的情境里讓學生觀察兔有幾個2只,雞有幾個3只,接著邊指圖邊依次數一數,具體感受“幾個幾”,對于認識“幾個幾”就有了重要的支點。接著,通過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有“幾個幾”,把直觀認識的“幾個幾”抽象成同數連加算式。所以認識乘法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數“幾個幾”,理解“幾個幾相加”得多少的含義,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應用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我還通過擺一擺、數一數、填一填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幾個幾”和“幾個幾相加”;讓學生看,再說說怎樣列算式,強化“幾個幾”的表象,深化認識,感受它們的特點,使接下來的認識乘法具有知識與經驗的支撐。

  最后在認識乘法的設計中,我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進行了對比,使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為了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主動學習乘法的愿望,我又設計了讓孩子們討論“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通過討論,孩子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來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確實比加法快,想學習乘法的熱情就會自然地迸發出來。這樣,就有利于提高數學的有效性,讓孩子對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本著這樣的一個目的,在動眼、動手、動腦中創設輕松、自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我感覺以下幾點比較滿意:

  1、課件教學中在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探索兩圓相切時的對稱性、探索兩圓相切時圓心距d和兩圓半徑R和r的數量關系時多次運用flash動畫展示,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增加上課的生動性。

  2、授課方式采用分組教學,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后先要學生在小組內動手交流并整理所獲得的信息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組內成果,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4、授課中貫穿了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比較好。

  但在本節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個別學生不能參與進來,今后教學應該多加關注學困生。

  2、教學語言應該注意更加規范。

  3、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應該只關注回答結果,也應該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用恰當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本節課應該再加大練習量,進一步落實“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縱觀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動手與動腦的結合不僅讓學生收獲頗多,而且教者也回味無窮。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讓我和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時刻享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

  數學教學反思8

  《平均數》這節課我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由于學生已經具備平均數的基礎知識,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容易列出算式進行計算。我出示課件學生們收集舊塑料瓶的圖畫和統計表,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發現的一些信息(對應圖畫),孩子們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進行操作。我來到學生中間,叫起一名同學和他比身高,問到如果求我們兩人的平均身高用這個方法行嗎?

  學生們在一片哄笑聲中說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嗎?迫使學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而獲得還能用計算的方法。學生采用計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數(此步可采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互相幫助獲得答案,因為對于個別同學而言還是有一定困難,集體訂正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總個數,再平均分,這種方法稱為先合后分,最后叮囑學生列綜合算式時必須加上括號并寫答語)。在同學們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后,隨之我又引導學生平均數不是一個真實的數在引導,在一組數據中發現平均數在哪些數據范圍之內,以及平均數的意義。最后我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均數,我出示了鐵道部限高的圖片以及干旱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的圖片與我們正常用水圖片的比較,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也讓學生明白平均數在國家制定政策方面的作用。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做了很多的預設。考慮不同的學生有著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在組織學生討論、評價,學生在生成知識的同時,生成學習經驗、情感體驗,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通用8篇)12-27

數學教學反思10-28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9

小學數學期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12-28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6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8

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5

學前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7

《用數學》教學反思11-09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