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生與品社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品生與品社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理論,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應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與基礎,促進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
一、總目標: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現狀分析:
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與老師呼應。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點,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掌握。教學實踐活動中,有學困生,他們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感受能力、創作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有一定距離。教師將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幫助他們,使他們與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三、內容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辨別好的不好的生活習慣,并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
2、愉快、積極地生活水平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受到自豪,對一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向往之情。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愛護動植物、自然現象有好奇心,并能通過一些簡單的假設和驗證進行探索;能有創意地利用舊材料來豐富自已的生活和活動。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五、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本。
2、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要使品生與品社課取得良好地教學效果。
【小學品生與品社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品生品社計劃11-22
小學品生與品社教學計劃11-22
品社的說課稿07-07
小學品生與品社教學計劃2篇11-22
品社的說課稿范文07-08
品社說課稿范例06-12
參加品生品社骨干教師培訓的個人體會11-29
品社上冊學科教學計劃03-30
品社四下教學計劃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