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魚寶寶分家》教學設計
一、教案設計
學生分析: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方式,如果把操作環節融入到游戲中,就會使活動變得更有趣,從而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點數是一個重要的內容,而且他們普遍喜歡游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動中學,并且與分類相結合,即能學習分類,又學習了點數,從而達到好的教育目的。
目標設計:
1、嘗試按魚寶寶的數量從少到多或從多到少依次排列。
2、體驗幫助魚寶寶分家的快樂。
過程設計:
一、情景性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朱老師帶來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們想不想聽?
魚媽媽生了許多魚寶寶,這個魚缸里住不下了,魚媽媽就買了許多魚缸,要分家了。
二、幼兒操作:幫魚媽媽分家
幼兒第一次操作
1、師:這些魚缸下面都有什么?黃色的小圓點告訴我們什么?(兩條黃色的小魚)
2、魚媽媽有許多魚缸,請你們幫忙好嗎?
3、幼兒拿小魚缸幫魚媽媽分家。
師:魚媽媽說這樣放太亂了,現在請你從少到多幫魚媽媽分家。
幼兒第二次操作
請幼兒從少到多重新排列。
教師小結:魚媽媽可高興了,你們幫它排得很整齊。現在請你們看一下這個符號,這表示什么?(從多到少)
幼兒第三次操作
請幼兒從多到少再次排列
4、教師ppt演示
5、師:來看看我們的魚缸放整齊了嗎?
幼兒檢查
三、活動評價
魚媽媽太高興了,它想請你們和魚寶寶一起拍個照。
資源設計:ppt、魚缸若干、數字卡片
評價設計:
整個活動中教師主導幼兒以幫魚媽媽分家的方式,來主要引導幼兒去進行數的點數活動。而幼兒也能夠充分的發揮其主體的作用,積極主動的去參與活動幫助小魚。并不是老師要求孩子去做什么孩子不情愿的做、而是孩子處于自愿的很開心的一種狀態去學習的。而在學習的過程,教師的引導語也很到位,細致入微,達到了小班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水平。只有在這樣正確的引導方式下孩子才能夠沒有阻礙的,開心的去幫助小魚,從而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學會了點數一到五。每個小孩子都有游戲的權利面向的是全體的幼兒并不是個別的'幼兒,每位幼兒都有權利去玩不受限制,體現了民主這一特點。
二、課堂實錄
一、情景性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魚媽媽生了許多魚寶寶,這個魚缸里住不下了,魚媽媽就買了許多魚缸,要分家了。
二、幼兒操作:幫魚媽媽分家
幼兒第一次操作
師:這些魚缸下面都有什么?黃色的小圓點告訴我們什么?(兩條黃色的小魚)
師:魚媽媽有許多魚缸,請你們幫忙好嗎?
幼:好的
師:魚媽媽說這樣放太亂了,現在請你從少到多幫魚媽媽分家。
幼兒第二次操作
請幼兒從少到多重新排列。
師:魚媽媽可高興了,你們幫它排得很整齊。現在請你們看一下這個符號,這表示什么?
幼:(從多到少)
幼兒第三次操作
師:請幼兒從多到少再次排列
師:來看看我們的魚缸放整齊了嗎?
幼兒檢查
三、活動評價
師:魚媽媽太高興了,它想請你們和魚寶寶一起拍個照。
資源設計:ppt、魚缸若干、數字卡片
三、專家點評
這次活動中朱老師以幫魚媽媽分家的情節開展活動,提供魚缸和小魚,讓幼兒為小魚分家……這些富有娛樂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能有興趣地反復多次地進行練習。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孩子人人都能參與,既鞏固了孩子的知識,又獲得成功的體驗,一舉多得。
四、自我反思
這次的活動從最初的教具制作到課堂的運用,以及與各位老師的交流。每一次都會讓我有不同的感悟:教具的制作要形象生動,要易于操作,還要考慮它的多方位用途,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解決活動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策略上更多的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流于形式。一句話:我們的對象是孩子,所有的教學活動應該以孩子為本,以孩子的需要為需要,要善于蹲下來,與孩子在同一高度上去發現問題。
【小班活動《魚寶寶分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班藝術活動設計:《魚媽媽和魚寶寶》12-03
小班寶寶找朋友活動教學設計11-19
小班綜合活動《襪子寶寶》教學設計11-25
小班綜合活動蓮藕寶寶教學設計11-25
小班活動:分家家01-08
小班科學活動《可愛的牛寶寶》教學設計06-22
小班音樂活動小寶寶要睡覺教學設計06-29
新教學設計!小班語言活動《鼠寶寶找朋友》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