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 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3.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1、 從復習第五單元課題人手,從“書”“傳”“說”“序”引入到第六單元的“記”體裁。指導學生看完學習摘要后板書課題:小石潭記
2、出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3、 簡介作者,背景,解題。(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查找的資料,然后播放.課件)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粥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 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5、 聽課文錄音,并輕聲跟讀,注意朗讀節奏。
6、 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個別指導)
7、檢查小組學習效果。
(1)、指名翻譯課文,(2名學生)
(2)、出示練習題。(播放.課件)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一詞多義 :
以: 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 翻譯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8、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問題,小組先討論,然后教師指名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小石潭的?
(2)、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驗證這個“潭”確實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1、播放.課件,指導學生背課文。
2、、提問:
(1)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用到了哪些動詞?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最新的《小石潭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新精選《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06-30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2-22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1-28
《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02-27
《小石潭記 》教學設計07-01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2-06
最新《小石潭記》語文教學設計06-30
關于《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6-30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案例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