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2 09:28:1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一、引入【課前板書課題】

關于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釣魚的啟示》,齊讀課題。

  2、大家都讀過課文了,作者記述了他剛滿十一歲時和父親一次釣魚的經歷,這件事情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以至于三十四年過去了,卻仍然不能讓他忘懷。

  3、請同學們打開書,回顧課文內容,找到釣魚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指名讀

  【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4、大家都讀讀這句話,想想:就釣魚這件事來說,"是"指的是怎么做?(把大鱸魚放回水中)"非"指的是怎么做?(留下大鱸魚)"實踐起來卻很難"指的是什么難?(把大鱸魚放回水中)

  5、看來同學們讀懂了這個啟示的字面意思。為什么"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呢?老師讀這句,讀時強調大紅的部分。讀完后PPT畫一張白的。我們還需要再次走進這個故事,走近故事中的這對父子,去深入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懂得難處

  1、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步入那月光如水的湖邊吧。

  2、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找找"我"不想放掉鱸魚的原因,換句話說,就是把大鱸魚放回水中為什么這么難?找到后用括號括出來。再用詞語簡單的概括一下寫在旁邊。

  (學生讀書思考、標注;老師巡視、指導--發現普遍問題及出色的,做到心中有數。)

  3、指名匯報。方式:先讀語句,然后說出概括的詞語,教師進行提煉,將關鍵詞板書。

  【來不易、誘惑大、無人知、錯誤小】

  三、感同身受,依依不舍

  過渡語:語文學習不能只滿足于知道了內容,還要能夠感同身受才夠好。

  (一)處理第2、3自然段。【打示第2、3自然段】

  1、自己練練,看誰能夠將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老師要心中有數--學生應圍繞那些感受來談、來讀!--不容易、時間長、興奮、驚喜、喜歡魚等)

  2、指名讀。叫起學生A后先問:你想讓大家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什么?(如:我想讓大家聽出我釣這條大鱸魚非常不容易。)

  學生A讀--問其他學生:你聽出他釣到這條魚不容易了嗎?指名學生B結合前面A說的對A的朗讀進行評價。如果評價A讀得好,就讓大家都像A那樣讀讀;如果評價A讀的……不到位,可讓B讀讀,B若讀得好,讓A學著讀讀,再讓大家都這樣讀讀。

  這少叫3個學生匯報讀。(內容要不同的,可用"誰愿意讀讀其他內容?或誰還想讓大家聽出不同感受?"引導)

  注意這個環節以學生讀為主,學生評價時可抓住重點詞語,老師不要拆出好多詞讓學生談理解、體會。

  (二)處理打示第4-7自然段。

  1、過渡語:你釣上了一條這么大、這么漂亮的鱸魚,除了爸爸,無人知道這是沒有到捕撈時間釣上來。可是爸爸卻讓你把魚放了,這段對話適合用哪種方式朗讀?分角色朗讀。好,同桌練習,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融入關鍵詞句中。【打示第4-7自然段】

  2、指一組讀。誰聽出了這位父親的態度是什么樣的?用原文的話回答。(語氣是平靜的,但是又是不容爭辯的、沒有商量余地的,父親在道德抉擇和實踐上毫不含糊。)

  3、父親的語言中有一個詞表現了這種堅決、不容爭辯,哪個詞?

  【打示: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得"打紅】

  【在這句下方再出示:孩子,你必須把它放回**去。"必須"打紅】

  既然這里這個"得"字就是"必須"的意思,父親為什么不用"必須",而用"得"呢?

  (父親知道必須放掉鱸魚,但他沒用強硬的語氣"必須"而是給我自己選擇"放掉"鱸魚的機會。這樣既教育了我,又尊重了我。)這里難,如學生說不到位,老師直接告訴學生。

  4、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呀?(慈愛、嚴于律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教育有方)

  5、誰來做這樣的父親,讀讀描寫父親的內容?指名。

  誰愿意與他配合,讀讀"我"的內容?指名。

  兩人對讀

  6、問讀"我"的學生:你此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急切、不解、委屈、不愿意……)

  評價:你讀懂了文字、讀懂了文中"我"的內心。

  (三)處理第8、9自然段。

  1、師朗讀過渡: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在這"乞求目光"背后"我"有好多的話要說呀。【打示句式:"( )。"我( )。"( )。"父親( )。】

  想想:我還會怎樣向父親乞求呢?父親又會怎樣說呢?想好后,寫下來。

  2、找同學提醒大家不再說什么?(大、漂亮)可以借助哪部分內容來說?(第8、9自然段)

  3、學生寫,老師巡視、指導。在巡視過程中選出要匯報的2-3人(記住,也可告訴該生"一會你讀""你第2個讀"等),要想好順序:應一個比一個好。

  寫完的同學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4、指名匯報。2-3人

  預設:("根本就沒有人看到,把鱸魚帶回家也沒有人會知道!")我(哽咽)地說。

  ("即使無人知曉也要放回去,因為這是道德問題!"父親(堅定)地說。

  ("就只差兩個小時了,沒人知道我們是什么時候釣上鱸魚的。")我泣不成聲了。

  ("即使是差一分鐘也要放回去,必須要按規定做。")父親依舊平靜地說。

  評價語:聯系上下文確定內容;用詞準確、豐富;提示語富有變化……

  5、但是,這些話我并沒有說出來,因為"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

  點一學生接。學生可能順著接"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可再問一次"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再點一學生接"我得把大鱸魚放回**去"如學生還說不到這兒,老師就自己說出來。

  6、過渡語:盡管我對大鱸魚是那樣的依依不舍,但爸爸堅定的表現讓我明白必須舍掉這大鱸魚,這就是道德行為中的"是"!

  7、師小結:我們通過讀下文獲取了信息,將作者沒寫出來的話,沒有展現出來的內心、情感補充出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了解人物,這樣就把書讀厚、讀透了。

  四、靜心內省,有舍有得

  1、過渡語:細細品味了釣魚、爭辯、放魚的全過程,我們再來看看釣魚帶給"我"的啟示。

  【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自己讀讀指名讀,你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即使道德中的"是"是什么--應該放掉大鱸魚,但因為釣到這條鱸魚不容易、它又大又漂亮,而且離允許捕撈時間只差兩小時,而且沒人知道,說到這4條時,指相應的板書。所以我還是不愿意放。這就是實踐起來真的是很難!)

  2、小結:你們看,作者通過釣魚、爭論、放魚的'具體事件,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傳神地寫出了道德實踐真的是很難!這樣寫,啟示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話語,而是扎根在我們每一個讀者內心,讓我們深有感觸了。

  3、師讀:"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 【打示:第10自然段】

  指名學生接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4、指名,說說: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人生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學生自由談)

  5、發現了嗎?這段話中三次提到了"魚"【打紅"魚"】,這三處寫到的"魚"含義有什么不同?

  第一個魚指的是那條放回**的大鱸魚。

  第二個魚不是真正的魚,指的是誘人的大鱸魚一樣的,誘惑人的金錢、名譽和地位。

  第三處寫到魚是那條誘人的大鱸魚。

  小結:1、3個魚字指的就是這條鱸魚,而第2個"魚"指的是像這條鱸魚一樣的,會誘使人做錯事的各種誘惑,不是指真正的魚,所以用雙引號引了起來。

  再讀讀這段話。自由讀

  6、大鱸魚放回水中的情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里。他時刻警示這我,每當遇到誘惑我的事物,我就會想起它。它指引我進行正確的道德抉擇,給予了我做出正確抉擇的"勇氣和力量"。

  五、【機動】拓展:君子慎獨,事理入心

  1、過渡語:你們知道嗎?這篇短文原名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其實,這種遵守道德的樸素思想,在我國2000多年前的著作《禮記 中庸》中就已經提到。

  【打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我們中華傳統道德規范中就有"慎獨"一詞,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品味一下這兩個字,談談自己對"慎獨"一詞的理解?

  【在最隱蔽的言行上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在最細微的事情上能夠顯示一個人的品質。而品德高尚,有修養的人往往能夠嚴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個人獨處時也能做到謹言慎行,不做壞事。】這部分內容要說得再淺顯些,否則學生聽不懂。

  2、 結束語:人前人后言行一致,才是真正的君子。掩卷而思,生活這本無字之書,有心人總能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多更美的篇章呢。

  附:板書設計

  13 釣 魚 的 啟 示

  無人知 難

  非 來不易 是 勇氣、力量

  錯誤小 放

【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精選12-17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0-30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9-24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6-20

教學設計:《釣魚的啟示》07-08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7-08

《釣魚的啟示》經典教學設計07-08

《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04-07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與說明11-24

《釣魚的啟示》小學教學設計12-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院在线 | 中文字幕无线观看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韩日精品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久久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