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能力。同時,通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描述的情節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的文學創作的分辨能力。
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打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本課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設計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歷史情景,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程序設計: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視頻):“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設疑:
1、說一說你知道的這一時期的英雄(一時多少豪杰)
2、你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為什么?
師導:你心中的曹操、諸葛亮與歷史上的曹操、諸葛亮是否一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與他們有關的兩次戰爭。
探究新知
一、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爭
1、同時出示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作戰示意圖
設疑:
①比較兩戰的作戰雙方、結果、特點、作用,有何異同?
②“我想問”:(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議。)
2、“煮酒論英雄”:有人認為,曹操是奸臣,諸葛亮遇事先知,請說說你的看法。
3、播放《火燒赤壁》片段
師導:赤壁之戰的結果如何,對當時的局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二、三國鼎立的形成
1、出示動畫:三國鼎立形勢圖
(解釋“鼎立”的含義)
2、設疑: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嗎?
3、自學教材P106
(師強調:夷洲即臺灣,證明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合作探究: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到三國鼎立,你認為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活動與探究
1、三國諺語知多少。
2、根據你的所見所聞,哪些與三國文化有關(如廣告、旅游景點、物品等)?
結束:(出示課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童趣》教學設計12-16
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教學設計08-17
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10
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優秀教學設計10-10
語文《三國鼎立》教學設計06-17
新課標《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17
新課標《窮人》的教學設計12-16
新課標北京教學設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