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鏡》的教學設計
篇一:《眼睛和眼鏡》教學設計
“眼睛與眼鏡”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第四節內容。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把眼睛作為一種像照相機那樣的光學儀器,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矯正方法,主動養成科學用眼的習慣。使學生獲得一些實際知識,了解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
眼睛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內容的拓展,眼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學儀器,讓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本節課程在學習中要用到實驗、分析、推理等多種方法。 【教學設計思想】
教學設計的基本是遵循“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學目標上,通過物理知識在眼睛上的應用,力求達到學生能自覺地、科學地保護自己的眼睛的目的。不僅關注學生獲得的有關眼睛和眼鏡的知識,而且更加注重科學探究過程、探究方法的學習,不僅關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而且更加注重培養人的科學素養。
由于眼睛和眼鏡學生很熟悉,所以從歌曲引入盡量簡潔,直接過渡到對眼睛的學習,通過觀看牛眼照相機的視頻,為分析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提供理論依據;通過教師用自制的水透鏡模擬晶狀體的演示,知道晶狀體的形狀對觀察景物的影響,體會人眼是相當精密的器官,進而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密的可自動調節焦距的照相機;通過學生對近視眼、遠視眼的研究和矯正方法的探究,學習科學探究方法,使學生增強探索知識的能力。因考慮八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物理,科學探究能力較差,所以在設計中盡量減小探究難度,本節課以評估與交流環節為重點,達到探究目的。
物理來源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教學中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自己交流不良用眼習慣是造成近視的原因等,力求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到不正確用眼的行為,使學生學會正確用眼,在學習生活中將愛眼成為一種習慣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學習任務共分為: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正常的眼睛調節、近視眼和遠視眼及其矯正和保護眼睛四個部分。對于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和正常眼的調節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教學中多采用模擬的方法使學生在頭腦中獲得豐富、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是本節課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把科學探究的學習作為教學的重要形式,突出學生的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培養觀察、歸納的方法,找到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科學用眼、保護視力這一部分應作為本節課的最終目的,學生學習完本節課后能主動將愛眼成為一種習慣。
學生對眼睛和眼鏡較熟悉,生物課上已經對眼球的結構、近視眼和良好用眼習慣有所介紹,所以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已有良好的基礎。從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調節對于剛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較大難度。由于學生剛接觸物理,對于科學探究能力較差,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待培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 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 科學用眼習慣的養成
難點:眼睛是怎樣看清遠處和近處物體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眼球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方法。
(3)了解用眼護眼常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晶狀體的形狀對觀察景物的影響”的演示,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對“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的探究,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用眼護眼教育,強化眼保健意識,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眼睛。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教法】啟發提問、分析歸納和實驗探究相結合。
【學法】實驗法、推理法與合作學習法相結合。
【教學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激光演示儀、自制水透鏡、凸透鏡、光屏、蠟燭、眼球固定板各一個
學生用(2人一組):凸透鏡、光屏、蠟燭、眼球固定板、火柴各一;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凹透鏡各兩個
【教學課時】
1課時
篇二:《眼睛和眼鏡》公開課教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頁,主要包括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近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課型:新授課
二、教材分析和設計思想
眼睛和眼鏡是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透鏡的初步知識、照相機成像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物理知識,還涉及生物學科知識。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了解凸透鏡如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的應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的一個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眼睛、近視眼及其矯正、遠視眼及其矯正等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節教材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觀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鏡》這一節從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逐步展開,在介紹眼睛的調節作用后,進一步引出了視力缺陷及其矯正的問題.
1.模擬眼睛成像,隨后,由模擬眼球成像實驗與真正的眼睛的區別引出眼睛的調節作用。從長時間的近觀導致眼睛的病變引入課題。
2.近視眼和遠視的成因,讓學生在上一個實驗的基礎上選用器材,進行對比實驗,驗證猜想。
3.近視和遠視的矯正。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突出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把知識的產生過程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應用已學到的知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探求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并內化為學習研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和方法
● 通過模擬眼睛成像活動,經歷、體驗和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過比較實驗,領會近視的成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關心殘疾人和熱愛世界的情感;
●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四、教學要點
1.重點: 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2.難點:眼睛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五、教學方法
探究性學習(以啟發式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知識)。
六、教具
凸透鏡3只(焦距不同)、白紙兩張、凹透鏡一只、光具座,蠟燭,打火機 多媒體教學課件,濕抹布。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課題
(二)子課題1探究“眼睛為什么能看見物體”
(三)子課題2: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對比探究)
(四)子課題3:遠視的成因和矯正
(六)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教師匯總。
(七)輕松一刻:呼吁大家愛眼護眼!
【《眼睛和眼鏡》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眼睛和眼鏡》教師教學設計12-17
課文《眼睛和眼鏡》教學設計08-26
眼睛與眼鏡教學設計08-25
《眼睛和眼鏡》教學反思06-21
眼睛和眼鏡教學反思09-11
眼睛和眼鏡教學反思范文11-24
眼睛和眼鏡課件03-19
《眼睛和眼鏡》教案08-04
《眼睛和眼鏡》的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