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傅雷家書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詞語,掌握“庸碌、憑吊、諛詞扶掖、涕泗橫流”等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⑵ 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2、能力目標:
⑴ 通過對課文的反復閱讀,逐步體悟作者深刻的人生觀及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⑵ 揣摩語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懷。
3、情感目標:
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養學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態。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兒子和風細雨式的教誨及循循善誘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較艱深的語句含意及作者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人生之路并不處處是坦途,它有坎坷,有鮮花。當我們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我們又該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態呢?請看一位前輩,也是一位智者的回答吧。(板書文題。)
二、資料助讀
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投影顯示傅雷、傅聰影像及傅雷家書手跡。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初步感知文意。詞語積累投影:
2、學生齊讀課文。
3、提出問題,理清思路。
⑴ 兩封信分別是在受信者處在何種情況下而寫的'?
⑵ 兩封信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⑶ 作者在信中傾注了對兒子怎樣的一種情懷?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第一封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創傷,學會泰然處之。
第二封信,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要謙卑、要勇于攀登藝術的高峰。
4、品讀課文,感知文意。
思考:
⑴ 說說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⑵ 從這兩封信來看,這種“父子如朋友”的境界,體現在哪里?
教師提示。
四、研讀課文,揣摩文中疑難詞語,進而把握全文主旨
學生質疑問難,教師選擇共性問題組織學生研討,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討論結果如下:
1、應當怎樣理解文中的“堅強”?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與“孤獨”?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并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這里企及了。
五、揣摩語言,理解文章的深沉意蘊,體悟人生
學生自由選例評析,深化對人生境界的體悟。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傅雷家書》《貝多芬傳》及《約翰·克利斯朵夫》。
2、從課文摘抄幾句自認為有深刻含義的話,并簡談看法。
【板書設計】
傅雷家書兩則
如何面對 所達目的 第一封信
1、理解挫折
2、平衡心理 泰然處之
3、正視錯誤
理智分析 堅強 第二封信
1、祝賀
2、藝術無止境
3、從民族文化中吸氧 懷有赤子之心
【教學后記】
1、如果能做到以“情”動人,這篇課文的教學一定成功,把一個父親的舔犢之情與母愛相連一起作體驗,會起到事半功倍之用;
2、對于“堅強”“赤子”的理解,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不妨讓學生舉己為作證談談看法。
【課文《傅雷家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01-30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07-29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04-27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11-17
課文傅雷家書兩則教學設計范文07-12
傅雷家書兩則課文教學設計12-29
課文《傅雷家書兩則》的優秀教學設計12-23
《傅雷家書兩則》課文優秀教學設計12-23
課文傅雷家書兩則的教學設計范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