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的時鐘》教學設計模板
【適用教材】
重慶大學出版社
【適用年級】
六年級
【適用單元】
小學信息技術第四版第四冊第七課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掌握FLASH中旋轉圖形的方法。學會在Flash5中建立和取消群組,學會調整圖形的中心點。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教師、網絡課件、教材的幫助下,感受轉動的時鐘的制作過程,初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驅動與教師講解相互滲透。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展示自我”的過程感受成功,體驗快樂。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FLASH中旋轉、建立和取消群組的方法。
教學難點:FLASH中建立和取消群組以及調整圖形的中心點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信息技術第四版第四冊第七課的內容,本課是學生在初步掌握了FLASH的基本操作之后,對群組與旋轉的方法的初次接觸,也是為以后組件教學以及FLASH動畫制作的提高打下基礎。
三、教學策略分析
1.學習方法分析
本課學習對象為小學六年級學生,通過前面的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FLASH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時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信息素養,以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本課采用以網絡課件為輔導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創設情境、提出任務──探究合作、解決任務──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感受成功。
2.教學理念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指出信息技術課應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結合新課程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本課使用網絡課件讓學生主動嘗試探索知識,讓學生在“創設情境、提出任務──探究合作、解決任務──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感受成功。同時信息技術課程并不孤立,在教學中應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3.教學方法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同時建構主學習理論強調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本課采用任務驅動法、探究、發現式教學法方法相結合,以網絡課件為依脫建構民主、探究、合作、快樂的課堂。
4.教學手段分析
本課利用網絡課件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展示自我──感受成功”。
四、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絡教室、網絡課件。
【《轉動的時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時鐘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12-04
音樂《時鐘滴答》教學設計07-12
《轉動的羅盤》幼兒園大班教學設計07-03
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教學設計06-12
幼兒園大班認識時鐘教學設計07-15
《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教學設計08-16
關于時鐘設計研究論文04-09
時鐘的秘密教案設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