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5 16:37:5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范文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作品的研讀、探討,理解“一個人”的含義及他的典型意義。

  2、理解人物在戰爭中的遭遇,對肉體及心靈造成的巨大災難,從而對戰爭的罪惡有深刻的認識。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回顧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給各國人民造成了難以想象的痛苦。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槍炮聲仍然沒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戰爭每天都在毀滅生命,毀滅財富。讓我們跟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戰的殘酷,去感受一個人的悲慘遭遇。

  二、作者簡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蘇聯當代著名小說家,生于頓河地區的一個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三、文本研習:

  1、解題:(在預習的基礎上加以探討,有助于對本文主題的把握)

  一個人的遭遇中“一個人”指誰?這樣的一個人是不是單純的一個人?他的典型意義表現在哪里?(他代表了哪些人?在課文中能找出那些人嗎?)

  明確:

  一個人指索科洛夫,但并非指單純的一個人,他是一位在戰爭中挺過來的一個人,但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的一個人,這樣的人幾乎在蘇聯的每個家庭中都存在著。(反法西斯侵略的衛國戰爭是蘇聯歷史的重要篇章,蘇聯人以每個家庭犧牲一個成員的殘重代價,打贏了這場戰爭)在課文中還有和他有著相似經歷的那位復員的殘疾的老朋友,還有在戰爭中喪失雙親的小孩子凡尼亞。尤其是索科洛夫與凡尼亞兩人的命運,基本相象,兩個合二為一的共有的命運,體現了“人的命運”,俄羅斯人民的命運。

  在索科洛夫身上有著三種樸素而又珍貴的品質:對戰爭及苦難生活表現出來的堅毅;在戰俘營中維持著一個普通戰士的尊嚴;在殘酷的戰爭中并未使他心靈枯竭,反而讓他的心靈更加高貴與溫和。作品正是通過這樣一個普通人的形象,感染了千千萬萬個讀者。

  2、人物命運的不幸是通過其遭遇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內心活動變化展示出來,那么請快速閱讀全文,找出索科洛夫具體遭遇及內心活動的相關句子,并作具體分析。

  明確:

  補充部分:在蘇德戰爭中受傷被俘DD冒險逃跑但被抓回DD被派為一個少校工程師開車,找機會俘虜了少校,沖過火線,回到自己的隊伍。(在戰俘集中營中受盡折磨)

  第一部分:從俘虜營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索科洛夫的內心:“當時我沒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縮成一團,怎么也松不開來。”)

  過去親手建起的歡樂家園,現在的景象是“一個很深的彈坑,灌滿了黃濁的水,周圍的野草長得齊腰高……一片荒涼,像墳地一樣寂靜”。(索科洛夫的內心“站了一會兒,感到穿心的悲痛。”)

  第二部分: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當了大尉和炮兵連長的兒子身上,然而,他等來的是兒子犧牲的消息,而且是戰爭結束的那一天。對兒子遺容的描寫更讓人感到悲傷。“我的兒子是個肩膀狹窄、脖子細長、喉結很尖的男孩子,總是笑嘻嘻的;但現在躺著的,卻是一個年輕漂亮、肩膀寬闊的男人,眼睛半開半閉,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內心:“我的眼淚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歡樂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樣東西斷裂了……”)

  第三部分:戰爭奪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點小小的愿望也破滅了。(索科洛夫的內心:他想忘卻,可是傷痕是抹不平的,百無聊賴,他又開始喝酒,雖然是為了解解疲勞,也和他試圖忘卻戰爭造成的不幸。)

  第四部分:人生轉折,領養孤兒凡尼亞。[這一部分寫得最為詳細。這一部分作為本文重點探討的地方,需作重點處理,后面有關題目設置也是抓住這一部分設置]“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窩下,好像一只麻雀棲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樂極了,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會兒摸摸他的身體,一會兒聞聞他的頭發,我的心就輕松了,變軟了,要不它簡直給憂傷壓得像石頭一樣了……”(索科洛夫的內心:心變軟了,輕松了,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覺。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這個可憐的孤兒身上了,凡尼亞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義。)

  第五部分:收養凡尼亞后剛剛有點安寧的生活,卻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的車禍結束了在烏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帶著孩子到外地去謀生。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經歷了戰爭磨難的索科洛夫是堅強的男子漢,但是最后一段敘述,說出了他的心靈世界DD戰爭留下的精神創傷,不能忘懷。(索科洛夫的內心:……只是我的心震蕩得厲害,得換一個活塞了……有時候,它收縮和絞痛得那么厲害,眼睛里簡直一片漆黑……還有一件痛苦的事:差不多天天夜里夢見死去的親人。而最常見的夢是:我站在帶刺的鐵絲網里……可是夜里醒來,整個枕頭總是給淚水浸透了……)

  總結:索科洛夫,這個普通的俄羅斯人,在他的祖國遭遇到嚴峻考驗的年代,在他個人承受了難以彌補的損失的年代,在無法挽回地失去了一切的情況下,他以百折不撓的意志,以他偉大的慷慨無私的胸懷,戰勝了戰爭帶來的巨大的傷痛。

  2、索科洛夫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遭遇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通過他的講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點嗎?

  明確:

  索科洛夫飽受戰爭痛苦,他的敘述始終是感傷的,然而又流露出逆來順受,幾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樸實,歷盡苦難而堅忍不拔,受盡摧殘而心地依舊善良。(結合第1題理解)

  3、本文中,索科洛夫領養凡尼亞部分寫得特別詳細?這是為什么?

  明確:

  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變化的重要轉折,是索科洛夫從戰爭創傷中走出來的重要契機。兩個飽受戰爭創痛的人就像被颶風卷到一起的樹葉,凡尼亞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另外,凡尼亞的遭遇同樣是因為戰爭讓他失去了一切,還是一個小孩子,就已經學會了嘆氣,索科洛夫為了讓這只“小雛兒”永遠不再嘆氣,于是承擔起了父親的責任。而關懷備至地培養春天的幼芽、竭盡全力不讓戰爭的陰影籠罩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這一點也是本文的中心主題之一。

  4、最后一節中,凡尼亞舉手向“我”告別時,“仿佛有一只柔軟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我”為什么不想讓孩子看到眼淚?

  明確:

  讀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節文字的震撼力。在戰爭中,最不幸的還不是失去生命的戰士,而是那些無助的孤兒寡母。凡尼亞是戰爭孤兒,小小年紀的他還不明白命運的悲慘,不明白戰爭的苦難,不理解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因此,也不會理解索科洛夫的房東女人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慘遭遇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而凡尼亞的揮動小手觸動了有良知才的悲憫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愛,就越發顯出戰爭的殘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經歷戰爭的人的眼淚,是不想讓孩子知道這樣的痛苦,不想讓他知道真相,讓不幸的兒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說到這里實際上已經變為作者在抒發心愿:呵護孩子們的幼小心靈,為了他們不再成為孤兒,為了他們不再經歷戰火……

  四、課堂小結:

  《一個人的遭遇》標志著肖洛霍夫從“頓河的歌者”上升為蘇聯人民命運的關懷者與同情者,在這里,他通過索科洛夫形象的塑造,顯示了更關懷普通人在戰爭中的命運,對他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用普通人對命運對戰爭的抗爭唱響了一曲人的贊歌。

  五、布置作業:

  1、最后一節中,凡尼亞舉手向“我”告別時,“仿佛有一只柔軟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假設你就是“我”,當時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請用300字左右的短文來表達你的感覺。

  2、課下預習《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3、搜集關于戰爭難民問題的資料,并對資料作一些解說。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戰爭的罪惡

  2、啟迪學生反思戰爭的危害,珍視和平和生命。

  學習方式:采用文本研習的方法。

  教學內容:

  導引:兩次世界大戰給各國人民造成了難以想象的痛苦。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槍炮聲仍然沒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戰爭每天都在毀滅生命,毀滅財富。讓我們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戰的殘酷,去感受一個人的悲慘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風的時代。

  一、導入

  1、作者簡介肖洛霍夫(1905-1984),蘇聯當代著名小說家,生于頓河地區的一個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請同學們談談對二戰的認識,可以在臺上展示相關資料。

  (此環節可布置學生課前收集相關的資料

  家園的`毀壞,親人的離開,都是戰爭給人帶來的禍害。這幾幅圖片一定把你們又帶入了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回首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們帶來了太多痛苦的記憶,時至今日,這傷口依然在隱隱作痛,今天讓我們追隨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腳步,再一次去面對戰爭的痛苦,去感受一個俄羅斯人在戰爭中的命運變化……

  二、課文探討

  解題:《一個人的遭遇》

  1、一個人指的是誰?是怎樣的一個人?

  索科洛夫(凡尼亞)參加二戰的軍人,忠厚。樸實,善良,堅忍不拔。

  2、他們分別有怎樣的遭遇?

  索科洛夫

  ①上了前線

  -------戰爭剛爆發,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線。

  ②被俘受盡折磨

  ------在戰爭中,他走過了一條苦難的艱巨道路:他被俘過;在集中營里做過受盡折磨的苦工。

  ③逃出集中營

  ——“激動極了”。因為兩年來沒有受到過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餓;說明戰爭能給人的肉體上帶來痛苦,反襯出戰爭的災難和罪惡。

  ④妻女被炸死

  ——從索科洛夫由激動、興奮到極度悲痛這樣的心理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戰爭對于人的精神傷害,說明戰爭的罪惡和殘酷。

  ⑤兒子犧牲

  ——世界上還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親人更為痛苦的事呢!這樣的一種悲痛欲絕的心理正是由于戰爭造成的!

  ⑥得到一個新的兒子

  3、體會情感變化轉折:

  戰爭被俘(痛苦)-----帶人逃回(驚喜)

  家毀妻亡(痛苦)-----兒子幸免(驚喜)

  妻死家亡(痛苦)-----兒有出息(驚喜)

  兒死沙場(痛苦)-----又得新兒(驚喜)

  日念亡人(痛苦)

  4、請學生談對此的感受,揭示主題:

  控訴戰爭的罪惡,戰爭對人的摧殘

  文中提到另外一個人的作用

  5、如何描寫這個小孩:

  凡尼亞【明確】分別從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方面來描寫:

  外貌——“臉上濺滿西瓜汁,盡是灰土,頭發蓬亂,臟得要命,可是他那對眼睛呀,卻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語言——“走到哪兒,睡到哪兒。”爸爸“在前線犧牲了”,“媽媽當我們來的時候給炸死在火車里了”

  (凡尼亞成了流浪兒!)

  動作——“他撲在我的脖子上,吻著我的腮幫,嘴唇,前額,……響亮而尖利地叫了起來……”,“他貼住我的身體,全身哆嗦”,“他用兩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沒有松開。他又把自己的小臉蛋,貼在我那沒有刮過的腮幫上,好象粘住了一樣。”

  (凡尼亞的動作近似瘋狂,可以看出他對于親情和父愛的渴望,反襯出戰爭的罪惡)

  6、這說明了什么?(一個人的遭遇)

  希特勒入侵蘇聯,給全體蘇聯人民造成的災難是無法描述的遭遇戰爭、失去親人、淚浸枕頭的只有索科洛夫一個人嗎?

  不是。不是一個人,而是戰爭中的所有人都受害,受摧殘蘇聯人以平均每個家庭犧牲一個人的代價贏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勝利。

  其實,不只是一個人在戰爭中的遭遇,是一個民族在戰爭中的遭遇,是人在戰爭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淚水濃縮了民族的苦難,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7、最后一節中,凡尼亞舉手向“我”告別時,“仿佛有一只柔軟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我”為什么不想讓孩子看到眼淚?

  ①讀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節文字的震撼力。在戰爭中,最不幸的還不是失去生命的戰士,而是無助的孤兒寡婦。凡尼亞是戰爭孤兒,小小年紀的他還不明白命運的悲慘,不明白戰爭的苦難,不理解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因此,也不會理解索科洛夫的房東女人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慘遭遇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而凡尼亞的揮動小手觸動了有良知才的悲憫之心。

  ②孩子越是天真可愛,就越發顯出戰爭的殘酷。

  “我”不想孩子看到經歷戰爭的人的眼淚,是不想讓孩子知道這樣的痛苦,不想讓他知道真相,讓不幸的兒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說到這里實際上已經變為作者在抒發心愿:呵護孩子們的幼小心靈,為了他們不再成為孤兒,為了他們不再經歷戰火……

  三、小結

  這篇小說曾經傾倒了千千萬萬個讀者,小說在蘇聯廣播時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駐足聆聽,淚眼模糊;它傳到我國后,也使多少人淚飛如雨,譯者也是噙著眼淚翻譯它的。讀完全文后,你覺得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看看當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戰火紛飛,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著鮮血,仍然有人還在參拜二次大戰中的戰犯。為了索科洛夫們的遭遇不再重演,為了凡尼亞們不再成為孤兒,為了愛好和平的人不再為戰爭而流淚,讓我們為和平而祈禱吧!

  啟示

  珍愛和平,珍愛生命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教學設計08-05

一個人的遭遇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一個人的遭遇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實錄07-29

一個人的遭遇(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一個人的遭遇(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反思范文10-30

《一個人的遭遇》導學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少妇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