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4 17:12: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通用8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1

  知識與能力:

  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2、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情感與態度:

  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一點:激發學生對讀書和學習的熱愛。

  一線:緊扣對話,聯系實際。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一、新課導入

  童年時的“竊讀”,讓“我”從書中得到了很大的樂趣。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篇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樹”分別指誰?(簡介季羨林)

  2、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都不一樣。你發現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訪談錄)

  (“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鈁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采訪記錄。)

  三、模擬采訪

  結合插圖定好人物對話的基調:

  苗苗:稚氣、禮貌。

  季老:親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讀課文,逐層學習

  1、他們談了些什么內容?

  (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思考、討論與交流。

  2、在苗苗與季爺爺的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據課文內容來修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度、方法與習慣即可。)

  預設

  (1)“閑書”問題:

  ①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指什么,“正課”呢?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②從他們的談話中你了解到閱讀有哪些好處?(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結合自己的體會,還有什么益處?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③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2)偏科:結合自己的學習。

  (3)學好外語:游學、交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4)古詩詞積累:語文書上、中文經典。

  3、你們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都的內容。)

  五、拓展延伸

  采訪一位自己身邊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交流采訪要注意什么,怎樣寫訪談錄。

  板書設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訪談錄

  閑書不“閑”

  不要偏科

  學好外語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采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于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說說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升華,總的來說課堂效果還算好。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2

  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4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

  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具準備

  準備材料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教學方法:

  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二、板書課題。

  三、精讀課文,把握文中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四、感悟課文 討論: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

  五、感情朗讀

  1.同桌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六、作業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說說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七、板書設計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訪談錄)

  1、寫好文章 多看書

  2、三貫通 學好外語

  3、積累古詩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做一個全面的學生。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清單:

  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書名。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指名讀導語,明確學習要求。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站起來逐節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4、匯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 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并填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讀書。

  ⑵ 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⑷ 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 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1、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

  2、向大家推薦一些書目:

  《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利用課余時間讀讀。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詞典,認識本課生字,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前準備】

  媒體資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溫習課文,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林海音的《竊讀記》,體會了小姑娘的竊讀感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采訪著名作家 季羨林先生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下面我們先聽聽本課的朗讀,教師播放媒體資源。

  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把生字新詞及不明白的語句畫出來,教師抽查學生,檢查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了解。

  二 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

  (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 全班交流,重點研讀

  1、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討論看閑書。那么閑書到底是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的歡樂,幫助寫作。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閑書也能發揮它的優勢,幫助大家寫好文章。

  今天老師要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那么請先愛上閱讀吧!

  四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 布置作業

  介紹自己喜歡讀的課外書,為大家推薦一些書目。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5

  整個教學流程以書蟲闖關的形式展開,每一關的內容如下:

  一、書蟲第一關

  讀下列詞語:

  季羨林

  水滸傳

  彭公傳

  綠林好漢

  三俠五義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二、書蟲第二關

  1、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2、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有什么不同?

  3、說出文中你最感興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書蟲第三關

  1、書蟲鑒定會:

  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在文中找出理由。

  2、這兩個書蟲有什么不同?

  四、書蟲第四關

  1、通過學習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讓你采訪一位作家,你會提出什么問題?

  五、書蟲第五關

  1、想對小苗說些什么?

  2、想對大樹說些什么?

  3、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六、作業

  1、采訪一個想采訪的人,寫下采訪記錄。

  2、憑想象寫作者與書中人物的對話。

  【聽后感】

  這一設計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每一教學環節目標明確,各環節之間層次明顯。但這樣的設計也是一把雙刃劍,若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強,則可以生成許多精彩;若無法應對自如,課堂就更顯機械與生硬。執教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學技能,通過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能看到一種東西在支撐著整個課堂,那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內化的理念在課堂中純熟運用,整節課猶如李老師自已的說的那樣: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聞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余香裊裊。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3 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準備]

  1.利用網絡了解季羨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滸傳》《施公案》《濟公傳》《古文觀止》等文章。

  3.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興趣

  1.結合課題質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1999 年 8 月 21 日,苗苗同學采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去聽聽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閑書”的問題:

  (1)在苗苗對季爺爺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是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其實,我們已經從他們兩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走過愛讀書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說,“是閱讀,為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搜集的關于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閑書”不閑,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六、作業(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具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提問:

  課文中的小苗、大樹分別指的是誰?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為了解課文內容,進入采訪角色做準備。

  2、如果你要采訪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爺爺,你會問他什么問題呢?

  3、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創設情景,讓學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過渡: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爺爺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樣采訪這位酷愛讀書、知識淵博的老爺爺,聽聽季爺爺對讀書的見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準字音。

  3、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苗苗給季老提了哪些問題。

  三、品讀課文,感悟讀書之道

  1、對于苗苗天真而真誠的提問,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請在讀課文,找出季老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學生邊讀邊在表明季老觀點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以寫出自己的感悟。

  3、根據學生對訪談的再現,因勢利導,明晰季老的見解以及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過渡:季老對于苗苗感興趣的那些問題,持有什么態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預設:

  ⑴ 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① 季老主張看閑書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② 同學們對《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樣的書是閑書?你的父母允許你看嗎?季老是主張看閑書的,但是在課堂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行嗎?

  ⑵ 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學們如何理解“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② 小組討論,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

  ① “起碼”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你聽了季老的話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讀

  1、過渡激趣:

  此時此刻,進行“現場再現”,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嗎?看誰把人物的對話內容記得最牢,能夠最傳神地演繹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點。

  3、說一說季老與苗苗分別有什么特點?

  4、自由讀課文,對話的內容記清楚,把人物的特點讀出來。

  5、同桌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6、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全班對他倆的朗讀進行評價。

  7、從朗讀中,你覺得季老和苗苗分別是怎樣的人?

  五、回顧文題,體會寓意

  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苗苗對季老的尊敬愛戴,也感受到季老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現在,讓我們再看一看課文的題目《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回味題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擴展閱讀,鼓勵綜合性學習

  1、小小年紀、剛剛12歲的苗苗不僅采訪過季羨林教授,她還采訪過當今中國文學藝術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鐵生、黃宗江和王蒙,還有油畫大師、美協主席靳尚誼和國寶級人物、笑星之首馬季等,可真謂是茁壯的小苗苗和參天大樹們的對話。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到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全書,讀一讀苗苗和15位名人面對面的交流。

  2、鼓勵學生開展課外綜合性學習。

  ⑴ 調查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

  ⑵ 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⑶ 辯論:

  看閑書是否影響學習?

  【板書設計】

  1、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閑書 多看書

  偏科 三貫通

  學習外語 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采訪準備

  1、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

  (教師做好記錄)

  2、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四、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⑴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⑵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⑶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五、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六、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如: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

  七、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八、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拓展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2、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05-19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07-09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06-09

小苗與大樹對話教學設計06-15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12-10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12-13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優秀教學設計07-1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素材05-1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及反思08-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 久久精品女性视频 | 色8欧美日韩国产无线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五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