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7 16:52:3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精選3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奏韻律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結合生物課了解生物的進化;拜訪教師或專家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化石,寫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變為桑田。”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說話……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石頭真的會向我們講述美好的傳說嗎?讓我們懷著好奇共同來研讀科學抒情詩歌《化石吟》。)

  明確學習目標。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或放錄音帶)

  ⑴學生體會,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①概括詩歌的主要以及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②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第1、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⑵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2、學法指導:

  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反復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三、探究研討

  朗讀3~6節,思考問題組: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犸的復原圖片)

  5、從詩歌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仔細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或光盤等,并宣讀自己撰寫的介紹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業

  1、將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2、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的思想感情?

  【課后記】

  本課授課過程中,學生對于化石的形成過程中,以及它對研究地球歷史以及生物變遷過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卻充滿了好奇心。課前布置學生們進行的資料查閱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如果本課能夠進行生物和語文的合作教學探究,輔助多媒體實施教學,那將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成果。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嘆服、海枯石爛”等詞語。

  2、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生物進化探究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揣摩品味語句,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或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探究,調動想像力,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

  (導語)同學們,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他們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當我們面對這些化石,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它們似乎在向我們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并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guǒ( )藏 骸( )骨 潛( )行

  軀殼( ) 猛犸( )

  (2)根據釋義說出文中相應的詞語。

  ①稱贊而且佩服。( ) ②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③(草木)青翠茂盛。( )④奇異而虛幻。( )

  (3)回憶課文,在下列橫線上填上恰當的修飾詞語。

  ( )的神話 ( )的真理 ( )的骸骨

  ( )的密碼 ( )的.魔法師 ( )的雕刻家

  2、聽朗讀錄音,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贊嘆和節奏韻律之美。

  1、聽了錄音后你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

  2、仿照錄音學讀課文。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并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三、理解詩歌內容。

  (1)小組合作完成:詩中的哪幾節是詩人對化石的吟詠?分別吟詠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說了哪些話)?

  (2)詩的第2節與結尾有什么關系?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口答)

  (3)化石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展開想象具體描述。

  四、品味、積累(任選一句說明喜歡的理由并做好積累)

  1、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2、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讀詩文,你還有哪些喜歡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提出來,共同分享。

  五、課堂練習 分組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飽含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七、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或卡片辦一期手抄報。

  附:板書設計 化石吟

  發問、引發聯想——抒寫遐想、吟詠化石——強調深化、回應發問(1——2) (3——6) (7)

  總領——主體——總結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嘆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三、教學難點: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四、教學方法:1、朗讀法。2、聯想想像法。3、討論點撥法。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并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教師感情飽滿地范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贊嘆和節奏韻律之美。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為什么?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贊嘆。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請結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安排結構有什么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后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犸的情況。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精選3篇)】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10-24

小學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07-18

《化石吟》語文教學設計11-02

語文教學設計化石吟11-01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方案設計11-02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5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4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5

《化石吟》 教學設計10-14

七年級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07-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 亚洲一级aⅴ在线播放 | 亚洲区国产精品高清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