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0 15:40:2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范文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養成教育訓練點: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通過實踐,體會勞動的樂趣

  生:談自己在勞動中的感受。(課前布置的實踐活動)

  二、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都進行了辛苦的勞動,收獲不少,一起來交流你們的觀察記錄。

  生1:我每天放學后都要觀察,然后量一量它生長的高度,并記錄下來,一共記錄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生2:我發現前三天長的不快,后十天比前幾天快,最后三天最快。

  師:**同學注意了數據的分析,并發現了一些規律,非常好。下面討論如何一起來表示小組內每個同學栽的蒜苗的生長高度。

  生:填寫統計表(第十五天的記錄下的數據)

  師:巡視

  生:匯報填表情況。

  師:從表中你們發現誰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的長的最矮。

  生:自由發言。

  師:誰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長的情況。

  生:畫條形統計圖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好處呢?

  生:自由發言

  師:教師指導學生制作條形統計圖(出示例圖)

  生:動手制作

  (學生提出途中遇到的問題)

  師:引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生:總結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師:小結

  四、 練習

  五、 總結(學生談收獲)

  六、 作業

  板書設計:

  收集數據:

  教學反思:

  學生經歷了栽蒜苗的過程,體會到等待、期盼、欣喜等情感體驗,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也確實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2

  設計說明

  在上節課學生學習了調查、收集數據的基礎上,本節課設計了一個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收集數據的過程,意在幫助學生對收集數據的方法能有比較豐富的體驗,以利于學生將來能根據問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獲取數據。教材設計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通過交流與討論明確整理數據的目的;第二個問題是填寫小組蒜苗14天生長高度的統計表;第三個問題是根據上述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解決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夠畫的矛盾;第四個問題是解讀上述條形統計圖所蘊含的信息。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驗數據畫成統計圖的過程,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繪制條形統計圖。

  2、能讀出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并對數據教學簡單的分析。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每組一份定期測得的蒜苗高度數據統計表、每組一張12×8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進行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并且按要求記錄了一些數據,這節課我們就借助這些數據來研究一下與“栽蒜苗”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討論,明確整理數據的目的。

  (1)回顧收集數據的方法。

  師:你們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關數據的?(學生自主回答)

  (2)這么多數據應該如何整理?(引導學生進行兩個方面思路的整理:個體自身數據的變化、個體間的數據對比)

  2、填寫生長高度統計表

  (1)出示數據: 小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統計表

  (2)觀察數據,把數據整理到統計表中,制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①以小組為單位,把組內每個同學記錄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統計表中。(教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張統計表,小組同學把記錄的數據分別填入表內)

  ②匯報填表情況。(學生匯報,集體交流)

  (3)匯報交流。提出問題:觀察統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得最高,誰種的蒜苗長得最矮嗎?(指名說一說)

  師:通過統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得最高,誰種的蒜苗長得最矮。除了統計表,還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

  3、繪制統計圖,解決1格表示1厘米不夠畫的矛盾

  (1)利用方格紙,嘗試繪制統計圖,發現問題。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方格紙上填空,并涂出條形統計圖。在繪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

  ①1格表示1厘米不夠畫怎么辦?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現有數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嗎?可以怎樣表示?

  (2)小組合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①繪制: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上繪制條形統計圖。

  ②交流:出示同學們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并說明1格表示的數量及具體的畫法。

  ③小結:同學們繪制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

  ④大家是怎樣繪制條形統計圖的?(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4、解讀條形統計圖,獲取蘊含的信息

  師:從上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從統計圖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設計意圖:學生在回顧、交流、整理、繪制中明確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辦法,發現以往學過的用1格表示1個單位繪制條形統計圖的做法的局限性,自主進行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繪制的探究,發現并總結出相應的繪制方法,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動手制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鞏固提升

  出示教材86頁“練一練”第一題

  師:你經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嗎?學生回答后引入問題:

  1、如果老師想了解同學們家務勞動的情況,可以怎樣得到相關數據?又怎樣整理呢?(學生交流討論)

  2、出示統計表,了解從統計表中獲得的信息。

  師:還可以怎樣形象的表示這些數據呢?(繪制條形統計圖)

  3、學生小組合作繪制條形統計圖。

  4、追問: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題,明確知識重點,對條形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再次鞏固,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通過搜集整理身邊的數據,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

  2、初步探索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二、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2、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提問:你從圖中了解到了什么? 組織學生根據這個統計表制成條形統計圖。

  3、導入新課:笑笑同學用剛才的數據制成了另外一種統計圖,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笑笑所畫的折線統計圖。提問: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折線統計圖上的每個點分別表示什么?從折線統計圖上你能了解到什么?(觀察課件所出示的折線統計圖,明確:

  (1)和條形統計圖相比,折線統計圖也有橫軸和縱軸,橫軸表示第幾天,縱軸表示數量;

  (2)第一個點表示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厘米,第二個點……

  (3)把所有的點連起來之后,能明顯地看出數據的變化情況,也就是蒜苗的生長情況。)

  2、引導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幾天蒜苗的整體生長情況是怎樣的。思考:你能根據折線的走勢判斷蒜苗的生長情況嗎?(觀察折線延伸的方向,明確蒜苗的高度在不斷地增長,說明長勢很好。)

  3、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說說哪段時間蒜苗長得快,哪段時間長得慢,說出判斷的依據。(仔細觀察統計圖,小組討論、交流,明確根據線段的坡度可以看出蒜苗生長的快慢:線段陡的那段長得快,線段平緩的那段長得慢。)

  4、指導學生畫折線統計圖(用教材附頁4圖2的方格紙)。

  (1)用橫軸表示蒜苗的生長時間,先在橫軸上標出時間,并標明單位。

  (2)用縱軸表示蒜苗的生長高度,每一格表示2厘米,并標明單位。

  (3)標明統計圖的名稱。

  (4)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在空白統計圖中描點。

  (5)連線并標明數據。(拿出自己收集的關于蒜苗生長的數據,根據老師的指導在方格紙上畫折線統計圖)

  5、引導學生感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1)引導學生理解折線的含義。思考:

  ①圖中的折線表示什么?

  ②折線的坡度的變化表示什么?

  ①圖中的折線表示的是數量的變化情況,坡度表示變化趨勢的大小。

  (2)提問:根據以上分析,你能總結出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嗎?舉例說一說。

  ②結合條形統計圖的優點,自主總結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折線坡度的變化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趨勢。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89頁1題。

  2、完成教材89頁2題。

  (四)課堂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作業。調查本地區最近一周每天的最高氣溫,制成折線統計圖,并說明氣溫變化的趨勢和原因。

  板書設計: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了解了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作用,但是對折線統計圖還比較陌生,針對上述因素,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聯系實際,體會引入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教學伊始,將統計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借助學生在栽蒜苗實驗中親自收集的數據,引導學生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和優點,并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解決,使學生在思考中意識到條形統計圖的局限性以及引入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2、對比嘗試,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畫法。

  引導學生發現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在畫法上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從而產生自我嘗試的欲望,并在教師的幫助鼓勵下總結出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完成作圖嘗試,使學生的作圖水平得到提高。

  3、合作探究,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及用途。

  結合教師的講解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點,體驗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預測的科學性,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方格紙 收集到的關于蒜苗生長情況的數據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談話:和同學們一樣,老師也栽了一株蒜苗,這是老師每隔1天觀察一次,記錄下來的蒜苗生長情況。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我們栽的蒜苗。

  課件出示:

  第幾天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

  蒜苗高/厘米137101415

  (1)從表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學生自由回答,如數據是每2天統計一次的;第6天蒜苗高7厘米……)

  (2)你能把它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小黑板出示格子圖,一名同學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學生在格子圖上制作)

  (3)說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課件出示繪制好的條形統計圖。

  談話:前段時間老師布置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并通過記錄和觀察,我們學會了繪制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能更好地看出蒜苗每天的生長情況。但是大家觀察這個條形統計圖,用它來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合適嗎?(出示一組表示蒜苗生長情況的條形統計圖)

  生匯報:條形統計圖適合用于比較不同數據的多少,用它來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好像不太合適,因為從條形統計圖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點一點長高的,而是一蹦一跳長高的。

  3、通過同學們的觀察,知道條形統計圖雖然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但是用它表示變化趨勢并不明顯,所以,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另一種表示方法——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及優點,借助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眾多相似之處來減少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的難度。

  ⊙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1、探究作圖方法。

  課件出示繪制好的折線統計圖。

  師:這是老師畫的折線統計圖,小組合作比一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在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發現以下特點:

  (1)相同點:

  ①寫清名稱;

  ②畫橫軸表示第幾天;

  ③畫縱軸表示高度;

  ④確定用1格表示幾個單位。

  (2)不同點:

  ①第幾天與豎線對齊,而不是與格子對齊;

  ②蒜苗的高度用點表示,而不是用直條表示;

  ③要把描出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并標出數據。

  (3)引導嘗試。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畫出折線統計圖。(學生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4)演示驗證。

  課件演示折線統計圖的制作過程。

【栽蒜苗作文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上冊栽蒜苗二教案04-04

教學設計范文03-03

蒜苗成長記的作文10-21

茅檐下始栽竹茆檐下始栽竹柳宗元詩詞12-25

文天祥栽柏樹故事11-26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2-25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0-29

蒜苗觀察日記400字7篇(種蒜苗的作文300字)04-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日本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