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祖國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祖國歌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1.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歌曲,感受學堂樂歌音樂風格,并作品表達的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2.通過聽賞作品、講授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
3.能夠充分聆聽并簡單演唱歌曲的旋律,了解學堂樂歌知識及李叔同的人物生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充分聆聽與演唱歌曲,且能夠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與人文內涵。
【難點】
了解學堂樂歌知識及音樂特點,并了解李叔同的相關人物生平。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表達什么人物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表達的是對于祖國的贊美之情,從而順勢引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一遍歌曲,并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通過對歌曲的聆聽,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的情緒是稍有氣勢的、自然、舒展的。
2.教師介紹作者相關信息
李叔同,是學堂樂歌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弘一法師”,其作品有填詞歌曲《送別》《祖國歌》《西湖》《春景》;創作歌曲《春游》《留別》《早秋》。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請學生跟音頻哼唱歌曲,并提問:歌曲的節奏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聯想到什么樣的情境?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節奏規整,強弱明確,仿佛能感受到意志堅定、目標統一的精神境界。
2.教師范唱歌曲,并請學生跟唱歌詞,并提問:歌詞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故事?傳達著什么精神?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描述的是祖國大好河山,雄偉歷史,表達出人物對于祖國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3.教師播放民間樂曲《老六板》,請同學們對比兩首作品上有什么異同之處?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兩首作品主旋律相同,很明顯《祖國歌》是在原有樂曲的基礎上填詞創作的。
4.教師播放《旅愁》和《送別》兩首歌曲,請同學們說說這兩首歌曲有什么規律?
學生聆聽之后自由進行回答。
教師總結:《送別》也是李叔同的代表作品,其旋律采用的是日本歌曲《旅愁》。
5.教師通過不同歌曲的聆聽與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學堂樂歌時期音樂的特征。
(1)教師介紹學堂樂歌時期的歷史背景。
隨著西洋音樂的傳入以及富國強兵思想的貫徹,人們開始吸收國外音樂文化,采用西洋音樂形式進行創作。
(2)通過學堂樂歌音樂的二次聆聽以及歷史的了解,教師再次提問:通過聆聽與分析,誰能說一說學堂樂歌時期音樂的特點呢?
①所以愛國主義情懷歌曲出發
②最大的特點是“舊曲填詞”
6.教師帶領學生跟音樂再次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師請學生根據《祖國歌》進行舊曲填詞,之后請學生進行自由展示,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五)小結作業
1.師生以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并呼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2.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下關于“祖國”的音樂作品,下節課與同學們共同交流討論。
四、板書設計
【祖國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國歌》教學設計05-13
《國歌》教學設計模板03-11
關于國歌的教學設計06-26
《國歌》教學設計(通用5篇)09-21
《走進中國歌劇》的教學設計07-02
《華夏之祖》的教學案設計07-07
《國歌》教案設計08-25
國歌音樂教案設計05-16
國歌教學反思總結05-14
國歌的教學反思總結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