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小區建房問題,經歷自主解決問題,從分步計算到三個數連乘計算的過程。
2、認識連乘算式,會計算簡單的三個數連乘的運算試題。
3、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問題情景
出示課件情景圖,通過談話引出小區新建樓房問題,讓學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1、讓學生根據問題情景計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預設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方法。
4、認識連乘算式,講解計算過程
5、出示連乘的計算題,對計算方法加以鞏固。
三、思維拓展
1、出示情景題1,讓學生自己讀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2、出示情景題2,讓學生試著用綜合算式解決。
四、課堂小結
師生通過簡短的談話引出新建樓房問題,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明確“一棟樓”的概念,為下面的計算做準備。
交流時要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通過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認證,同時還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不同想法,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情況。充分考慮這些可能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可以使教學過程顯得自然流暢。
兩道連乘的計算題,既是對計算方法的練習,又是為下面自己列連乘算式做準備。
這又是一道聯系實際的問題,通過這道題,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以及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這道題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知識內容的升華。這樣用分步列式的同學也嘗試到了列綜合算式的好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知識的用途,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師:同學們,我這有幾張城市建筑的圖片,咱們先來看看。剛才我們看到這么多的高樓,體現出一個城市雄厚的經濟實力。這幾年,我們石家莊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到處都是高樓聳立。最近,有家開發商又要新建樓房了,他們打算在一個生活小區里新建樓房,用來解決一些居民的住房問題。他們的設計是這樣的(出示課件)。
師:圖中這是幾棟樓呢?
像這樣的一排樓房,就是一棟。一共要建8棟這樣的樓房,每一棟都有5個單元。
師:那么這個小區建成后可以解決多少戶居民的住房問題呢?先自己算算,然后四個人一組互相交流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自由發表不同意見,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有代表性的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第一種情況:
在回答問題時,先有學生回答出用分步算式計算,再有學生回答出用綜合算式計算。
生1:12×5=60(戶)60×8=480(戶)
生2:8×5=40(個)12×40=480(戶)
生3:12×5×8=480(戶)
師:真不簡單,一道題就想出了這么多種算法。12×5×8=480(戶)這個算式,是把兩個乘法算式合成了一個算式,像這樣的算式叫連乘。那你們試著把這個分步算式也改寫成連乘算式吧。
第二種情況:
在回答問題時,可能第一個學生就用的綜合算式計算,首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讓其他同學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最后,老師再講解連乘。
生:12×5×8=480(戶)
師:這種方法挺巧妙。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生:(其他同學回答)
師:剛才第一名同學的方法是把兩個乘法算式合成了一個綜合算式,這樣的算式叫連乘。
第三種情況:
可能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學生列出用綜合算式計算,這樣就等學生們回答完,老師加以引導,列出綜合算式。
生:(找2、3名學生回答)
師:像這樣的兩個乘法算式,我們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綜合算式(板書),這樣的算式叫做連乘。
師:連乘算式的計算是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板書)
師:我這還有兩道連乘的計算題,你們試著做做。
(用投影展示2名同學的計算結果,說計算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幫助開發商解決了問題,大家表現的都很棒。我這還有一個題需要大家幫忙解決一下。(出示課件)
師:在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吧。
師:誰來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學生列的是分步的算式,要加以肯定;如果有學生列出了連乘的算式,要予以表揚,但不做硬性的要求。
師:剛才同學們用數學知識解決了那么多問題,真行!我家鄰居小明暑假去旅游了,照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看?那咱們一起看看吧!(出示課件)他照了多少張相片呢?大家一起算一算吧!(出示課件)你們能不能嘗試列綜合算式呢?
生:能!
師:試著做一做吧!誰來說說你的做法。
生:(找2名同學回答)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講解)
說得很好!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出色,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頁例1、例2及“做一做”,練習十五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分數四則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會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類推及計算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出示一組算式、(課件出示、)
觀察以上6個算式,討論、
1、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是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2、根據算式的特點,可以分為哪幾類?
二、新課(小組合作,研討新課、)
第2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匯報、
學生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
1、依據計算步驟分為:
兩步計算的有:
三步計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數的特征可以分為:
屬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有:
屬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有:
3、教師重點依據學生的第2種分類,先讓學生說說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再具體說出下面各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方標上運算步驟、(可用課件演示、)
4、出示下面一組算式、
(1)讓學生仿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分小組試著說出上面4道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分組進行匯報、
(2)學生匯報運算順序時,仿照上面題的方法用紅線標出運算步驟、
(3)讓學生分小組試做,每人試做兩題(一題有括號,一題無括號的)、可協助完成、
(4)請其中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每題的運算過程及結果,其他組進行核對、
5、讓學生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與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進行對比,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進而總結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三、反饋練習
1、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3÷2-×
23-×××+÷
2、請你用、1、、、、等數編幾道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1)小組協助完成、
(2)每個小組成員選2題,先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3)各小組匯報編題及計算情況,對編得合理,計算準確的小組給予獎勵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先獨立做,再集體訂正、
2、課堂作業:練習十五第5題
板書設計
例1:+÷20-×
=+=20-
=1=20-
=19
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
例2:÷[(+)×][4-(-)]×
=÷[(+×]=[4-(-)]×
=÷[]=[4-]×
==3×
=3=
=
有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教學設計說明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之后教學的、依據兩者之間的聯系,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讓學生自主探索掌握新知識。
本課的教學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通過給一組算式進行分類,設置疑問,導入新課、第二層,重點依據學生的第二種分類方法,即把算式依據數的特征分為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及知識的遷移類推的方法得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即一個算式中有兩級運算,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如果算式中有括號的,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第三層在學生掌握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之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分數任意編出二、三步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這樣,通過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協作,共同學習新知識、第四步: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此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引導學生通過分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從而深刻地理解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系。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運用運算律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
⑵使學生在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以及應用運算定律進行分數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使學生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流程:
一、基本訓練。
直接寫出得數。
5/8÷5/12=1÷3/7=1/8×2=4/5÷3/5=
11/4×2/11=4/9÷3/5=0÷2/3=12×3/8=
獨立完成,矯正答案。
二、提供情境,完成知識遷移。
⑴提供情境,呈現例題。
先出示圖片的左面部分,教師示意圖片上畫的是“中國結”,示意學生理解做一個小的“中國結”要2/5米彩繩,大的“中國結”要3/5米彩繩;再呈現圖片的右面部分,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⑵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巡視。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可能會呈現下面兩種解法:
2/5×18+3/5×18(2/5+3/5)×18
=36/5+54/5=1×18
=18(米)=18(米)
發現有不同解答方法和不同書寫形式的學生板書到黑板上。
⑵班級交流,揭示課題。
讓學生交流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體會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考方法;觀察算式,揭示課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⑶小組合作,整理運算順序。
學生介紹計算上面兩題的計算方法,體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整理四則運算順序;交流運算順序:(板書)
①同一級的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
②含有二級的運算,先乘除,再加減。
③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
⑷練習: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3/14÷15/28×5/8+1/42/3+5/9×3/2+3/2
讓學生先說說運算順序和這樣算的理由,再計算,兩名學生板演;矯正反饋,注意書寫格式,養成即時檢查的良好習慣,即做好一步馬上檢查一遍,然后再做下一步。
⑸兩種方法比較,整理運算定律。
比較2/5×18+3/5×18和(2/5+3/5)×18兩個算式,理解隱含了乘法分配律,體會運算定律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同樣適用;比較兩個算式計算哪個簡單,體會適當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運算定律;班級交流,教師板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三、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⑴計算下面各題,注意使計算簡便。
6/5×6/7-1/5÷7/612/7-(1/3÷7/15+4/5)
獨立計算;再介紹可以怎樣計算:可以用運算順序完成計算,也可以運用運算律計算,感受何種方法簡便,提醒能簡便計算一般要用簡便計算。
⑵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觀察哪些題目可以簡便計算,并說出理由。
⑶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十五2、4~5。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5—36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用以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步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運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運用知識的遷移,自主探索規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
560+4×220-15÷3
學生在紙上直接進行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由學生小結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很多同學都喜歡下棋,本周興趣小組要開展棋類活動,老師準備購買一些棋具。我們一起去看看老師買棋時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這是一道購物的實際問題,遇到這類問題你馬上會想到哪些基本數量關系?(課件出示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
2、學生看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圍棋一副15元;
(2)老師要買3副象棋和4副圍棋。
3、想一想,怎樣才能算出買象棋和圍棋一共要付多少錢?
(1)小組合作,分析數量關系、嘗試列式計算。(根據單價×數量=總價,讓學生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種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2)由組長匯報,板演組內算式,板演后再說說列式的依據。(學生可能會得到以下算式)
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12×3+15×415×4+12×3
(3)集體訂正,理解數量關系。(如果學生沒有列出綜合算式,則引導學生從數量關系上來列式,12×3是求象棋總價,15×4是求圍棋總價,求一共要付多少錢要用加法連起來。象棋總價加圍棋總價或圍棋總價加象棋總價)
比較:12×3+15×415×4+12×3和復習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復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這兩題是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小結:像這樣含有三步運算的混合運算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不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據:12×3+15×415×4+12×3
思考討論:這兩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再指名由學生板演。
(根據單價×數量=總價,讓學生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種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通過讓學生有意識的與分步計算反復對比,明白這也是這道算式的計算順序。)
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并板演)。
(3)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再利用第二種方法計算15×4+12×3。
通過反復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推導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
匯報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匯報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第一步脫式兩個乘積可以同時計算出來。)
獨立計算,完成課本例題填空。
2、出示“試一試”:150+120÷6×5`
小組合作,討論:算式中有哪些運算?在這里除和乘連在一起,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考并交流,說運算順序,并標上運算順序,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3、小結:今天學的含有加、減、乘、除的三步混合運算的式子應該按什么順序計算?
指導學生閱讀書上的結語: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的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加減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分析把總數看作單位“1”,求剩余部分占總數的幾分之幾之類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用分數減法或加減混合運算解決這類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下圖:
1、估計一下各部分各占總數的幾分之幾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出示例題:
紅山小學校園里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積占幾分之幾?
(二)讓學生獨立解答
(三)選擇典型的解法讓學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五)讓學生獨立計算
(六)問:通過解答這一道題目你有什么體會?
(七)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同樣適用于分數的計算
三、運用知識,加深理解
(一)計算下面各題
5/9+2/3-2/51-(1/2+1/6)
1、生獨立計算
2、指名板演,集體評議(注意讓學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題
1、有一塊2米長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還剩多少米?
2、有一塊2米長的布,第一次用去它的2/5,第二次用去它的1/3,還剩幾分之幾沒用?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關于《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混合運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05-14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11-04
手拉手(小數的混合運算)說課稿11-05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03-03
《數和字母的運算》的教學設計12-22
運算定律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