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教學設計

時間:2025-01-17 08:49:53 曉鳳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燈光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燈光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燈光教學設計(精選20篇)

  燈光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3、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題

  1、談話:燈光,對于我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事物了,生活中隨處可見。可作家王愿堅筆下的燈光卻有著一段感人的經歷。今天我們走進王愿堅筆下的《燈光》。

  2、王愿堅在解放戰爭期間,當過戰地記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黨費》《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以及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

  過渡:預習是考驗自學能力最好的途徑。昨天,己經布置同學們進行了預習,相信你們都有認真的去完成,現在老師檢查一下誰的自學能力最優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以下詞語:郝副營長、挺進、突擊、戰地、陷入、憧憬、阻擊、點燃、性命、千鈞一發、焦急、璀璨。(個別讀全班讀)

  2、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寫為線索?(燈光)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知道,這篇文章,作者以“燈光”的描寫為線索,那他又是從哪里的“燈光”入手呢?

  三、品讀感悟

  1、(出示天安門廣場燈光圖片)請看,這就是天安門廣場上的'燈光。

  師:天安門廣場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難忘、舉國歡慶的日子,那激動人心、舉世矚目的時刻,會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定格。

  請你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多好啊!)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多好啊!”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會想到些什么?

  3、同桌討論。

  4、匯報、交流。

  (1)、第一次出現是: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這是誰說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引出“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相機板書:千萬盞燈(溫暖)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

  ①一句“多好啊!”說出了心中的什么感受?(指名讀,談感悟)

  相機板書:吊著的電燈(羨慕)

  ②齊讀。

  (3)“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我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里。”

  師范讀,生讀

  采用個性演讀的方式:

  郝副營長瞇著眼睛,望著遠方說——

  郝副營長深深地吸了一口煙,興奮地說——

  郝副營長一邊撫摸著圖畫,一邊深情地說——

  郝副營長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說——

  師引讀: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

  生齊讀:“趕明兒勝利了,我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師: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希望愿望夢想)

  師:此時此刻,郝副營長會憧憬些什么呢?(師板書:憧憬)

  過渡:郝副營長美好的愿望實現了嗎?他見到電燈了嗎?

  5、“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1)他為什么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犧牲了。)

  (2)找出文中語句,再讀一讀。(相機板書:火光指路)

  過渡:無論歲月怎樣流逝,無論過去多少時間,革命先烈永遠在我們心中。

  6、“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相機版書:華燈璀璨)

  (1)讀、悟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引導習作中運用。(副板書:首尾呼應)

  (2)體會倒敘的手法。(副板書:倒敘)

  小結過渡:同學們,像郝副營長這樣,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壯烈犧牲的英雄還有很多。正是這千千萬萬的革命者用生命和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得容易嗎?

  板書: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你還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2、拓展: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說些什么?把你內心涌動的情感化為文字表現出來。

  如: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

  (郝副營長,您雖然沒有見過電燈,但您的一顆心卻照耀著千千萬萬的人,您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

  過渡:同學們寫得多好啊!看來收獲不小。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文

  1、引導從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暢談收獲。

  2、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說說你對“燈光”有什么新的認識。

  (燈光象征了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業

  1、閱讀王愿堅的革命題材小說《小游擊隊員》,或觀看王愿堅的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

  2、寫讀后感。

  燈光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戰地、突擊、殲滅、陷入、憧憬、阻擊、點燃、性命、焦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4、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系。

  教學計劃

  一課時

  課時一

  教學過程

  一、教師直接板題,學生讀題。

  二、學生初步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學習作者倒敘的表達方式。

  1、學生自由讀課文,動筆勾畫出文章中描寫“燈光”的句子。

  2、學生讀課題,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課文內容。

  1學生讀一讀課文描寫燈光的句子或段落。學習文章前后照應與倒敘的`表達順序。

  2學生讀課文1、2自然段,引導學生借助“燈光”,圍繞“多好啊!”感受所今天這種充滿光明、溫暖的幸福生活。

  過渡:

  t:我因為什么把“天安門前的燈光”與“插圖上的燈光”聯系起來的?

  3圍繞課文的第二個“多好啊!”學習文章的主要部分,體會主人翁對幸福生活的憧憬。明白“燈光”象征著革命志士對光明而又溫暖的幸福生活追求。

  4學生讀文章8、9、10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戰斗的危急與慘烈,從而體會出郝副營長的為革命勇于獻身的革命情懷。

  t:戰斗打響了,而我軍遇到了生么困難?(順便引導學生理解“千鈞一發”)

  t:不解決這個困難將意味著什么?解決困難的關鍵是什么?

  t:學生讀的第10自然段,說說讀后有什么感想?

  5學生讀文章11、12自然段聚集情感,再讀文章1、2自然段,然后讀課題。說說讀后的感想。

  三、讀文鞏固所學。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本課生字詞書寫訓練。

  2、完成本科練習冊。

  3、預習《為人民服務》

  4、在詞語解釋后的括號里寫出詞語。

  1、自己對自己說話。()

  2、一根頭發上系著千鈞的重量,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3、本指集中眾人的智慧,現專指一個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動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極為重要,也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或聲音響亮。()

  5、連線。

  燈光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戰地、圍殲、茂密、突擊、殲滅、注視、漆黑、陷入、憧憬、阻擊、點燃、性命、焦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4、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部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準備:

  錄音帶、幻燈片。

  教學方法:

  讀、思、講、議、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整體感知

  1.導語:《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愿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后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

  2.通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詞。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在全班說說,然后組織學生評議。

  三、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第三句: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思考,互相討論。

  (1)“我”為什么看到天安門廣場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郝副營長注視著那幅圖,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課文的題目是“燈光”,你覺得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嗎?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充分發言,積極討論。)

  5.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部分內容。

  板書設計:

  事物——看(燈)

  燈光聯想——往事

  事物——想念戰友

  燈光教學設計 4

  一、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練習縮寫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具準備

  書寫縮寫課文范例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圍繞課后練習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王愿堅)他是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后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被列入100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閃閃的紅星》,他是劇本的編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

  2.把課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為一段,最后一個自然段為一段,中間部分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讀課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第二段,把這一段分成三層,想一想,每一層的主要意思;這一段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講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怎樣把這一段分為三層。(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層,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層,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層。)。

  (4)請三名學生分三層朗讀課文,每人朗讀一層。

  四、指導理解第二段的內容。

  (1)指名說第一層的內容。(大致內容是)在圍殲戰開始之前,“我”在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身邊。這是一位年輕的戰斗英雄;他在激戰之前心情是那樣的平靜,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上的插圖,看得那樣人神。他從插圖中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的情景,想到了未來,深情他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二、三層的內容。(內容大致是,突擊連沖進守敵圍墻后,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這樣,突擊隊孤軍深入,得不到增援,圍殲戰有失敗的可能,情況非常危急。就在這個緊要關頭,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高高舉起,為后續部隊指了路,他自己則因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犧牲了。這次圍殲戰獲得了完全的勝利,消滅了敵人的一個整編師。人們懷著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營長的遺體。)

  (3)指名說說第二段主要講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業

  準備縮寫第二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思考練習第二題,復習課文內容練習縮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朗讀全文。

  2.指名說說第二段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練習”第二題。

  1、討論:“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課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勝利后的和平時期,“我”在清明節晚上到天安門廣場散步,聽到背后傳來一聲對天安門廣場上千萬盞燈的贊嘆:“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圍殲戰就要開始之前,郝副營長在交通溝里、借著火柴的微弱亮光看書。看到書上畫的電燈,說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和我在交通溝里談話時,說到革命勝利后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該多好啊!”)

  2、討論:他仍說這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對學生討論要求不要過高,學生只要能根據課文內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導作縮寫練習

  1.指名讀“思考。練習”第四題,明確練習要求。

  2.默讀第二段,想一想:縮寫這一段,哪幾點必須寫清楚。

  3.討論交流。(縮寫第二段,必須寫清楚五點:一是時間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戰斗的任務;三是戰斗前郝副營長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戰斗中郝副營長的表現;五是郝副營長的犧牲。

  四、學生做縮寫練習,教師巡視了解縮寫情況(用10~15分鐘)

  五、請兩三個學生讀自己寫的內容,師生酌情評議

  六、掛出寫有縮寫范例的小黑板,供學生修改參考。

  縮寫范例

  1947年初秋,挺進豫皖蘇平原的我軍部隊,準備圍殲國民黨軍57師。戰斗開始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書,憧憬著未來)戰斗打響了,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為后續部隊指了路,卻暴露了自己,被敵人的機槍打中犧牲了。)

  七、學生根據范例修改自己的縮寫。

  分辨事物和聯想

  (讀寫例話)

  教學要求

  學習分辨課文中的`內容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這些事物引起的聯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學例話,初步了解例話的主要內容

  1.提出自學要求:默讀例話,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討論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講讀書的時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聯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這篇課文為例,具體說明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第三自然段講注意分辨事物和聯想,對閱讀和作文都很有好處。)

  二、指導重點理解第二自然段,學習怎樣分辨事物和聯想

  1.提出自學要求:仔細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月光曲》這篇課文想一想,《月光曲》這篇課文中,哪些內容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內容是寫由事物引起的聯想。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討論《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聯想。(先讓學生充分自由發言,再引導學生總結出例話中講的三層意思:貝多芬由在茅屋里見到的事物而聯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聽到的琴聲而聯想到大海的動態變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聯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聯系本組其他課文,加深理解

  1.《菩薩蠻大柏地》一課中,哪些是作者見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陽下“關山陣陣蒼”的景色,還看到當年“廖戰”留下的彈痕。作者由看到的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戰斗;想到那累累的彈痕,把關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燈光》一課中,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和背后傳來的“多好啊”的贊嘆聲,是作者接觸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對郝副營長犧牲經過的回憶,是由接觸到的事物產生的聯想。)

  四、小結

  以后讀書,就要像這樣,注意分析文章里講的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

  燈光教學設計 5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體會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練習縮寫課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王愿堅,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創作了許多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被列入100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閃閃的紅星》,他是劇本的編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

  2、怎樣把課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講的: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怎樣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4)請三名同學分三層朗讀課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內容。

  1、指導理解第一層。

  (1)指名朗讀率一層。

  (2)通過杳字典理解下列詞語:挺進、豫皖蘇、圍殲戰。

  (3)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層的內容。(在圍殲戰開始前,“我”在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身邊。這是一位年輕的戰斗英雄,他在激戰之前心情是那樣的平靜,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中的插圖,看得那樣入神,火柴劃了一根又一根。他從插圖中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和情景,想到了未來,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看書,該多好啊!”)

  (4)激戰馬上就要開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勝利以后,勞動人民將有可能為建設祖國,為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為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而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力......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郝副營長高尚豐富的內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把這一層再朗讀一遍。

  2、指導理解第二、三層。

  (1)指名朗讀。

  (2)指導理解下列詞語:后續部隊、千鈞一發、整編師。

  (3)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層的內容。(突擊連沖進守敵圍墻后,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這樣,突擊隊孤軍深入,得不到增援,圍殲戰有可能失敗,情況非常危急。人們望著黑的圍,萬分焦急。就在這緊要關頭,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高高舉起,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他自己則因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犧牲了。人們懷著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遺體。)

  (4)課文中說“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有什么體會?(表現了先烈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把“戰斗打響后”和“戰斗勝利后”這兩層再朗讀一遍。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第二段。

  2、預習課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上一堂課學的課文。

  2、作者是怎樣想起這段往事的'?我們來學習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指導理解下列詞語:漫步、清明節、(漫步是沒有目的的悠閑地走。清明節是節氣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間習慣在這天掃墓。這個時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憶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勾起對往事的回憶。這三個字是連接現實和往事的一根鏈條,因為英勇犧牲的郝副營長也說過:“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再朗讀課文的這一部分。

  三、學習結尾部分

  1、學生通過查字典,弄清“璀璨”“華燈”的意思。

  2、“我”怎么會想起郝副營長這位親愛的戰友?(一是見到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因為郝副營長生前也曾經憧憬過這美麗的燈光;二是聽見游人發出的“多好啊”的贊嘆,因為郝副營長生前也曾經這樣贊嘆過。)

  3、教師小結:這個結尾部分和開頭都寫的是現在,相互照應。“我”在天安門廣場璀璨的華燈下回憶往事,包含著不忘不過去,應該把先烈的精神發揚光大的意思。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布置作業

  1、準備聽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準備縮寫第二段。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照耀漫步挺進微弱雙膝漆黑憧憬千鈞一發豫皖蘇

  二、指導作縮寫練習

  1、指導讀“思考練習”第六題,明確練習要求。

  2、默讀第二段,想一想,縮寫這一段,哪幾點必須寫清楚。

  3、討論交流。(縮寫這一段,必須寫清楚五點:一是時間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戰斗的任務;三是戰斗前郝副營長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戰斗中郝副營長的表現;五是郝副營長的犧牲。)

  三、學生做縮寫練習,教師檢查了解縮寫情況。

  四、請兩三個學生讀自己寫的內容,師生酌情評議。

  五、布置作業:預習下一課《月光曲》。

  燈光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付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3、體會本文的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的關系,并感受作者這樣寫的深意。

  教學重難點:

  體會郝副營長生前所說的話,從而感受今天生活來之不易。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看圖:在上課前,老師先請大家看幾張圖片。(出示幾張關于“燈光”的圖片。)

  2、談話:同學們覺得這幾組圖片美嗎?這都是關于燈光的圖片,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燈光會怎樣?

  3、揭題:的確,燈光,為黑夜增添色彩,為人們帶來光亮。燈光,不僅是人們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當代著名作家王愿堅筆下的燈光,去感受一個人民戰士內心對燈光的向往。

  4、板書課題:燈光,讀題。

  5、了解作家王愿堅。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路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2、學習詞語:

  豫皖 蘇郝 副營長 憧憬

  黑魆魆 劃著 火柴 璀璨

  誰能用上其中的幾個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瀏覽課文,理清文路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倒敘)

  全文開頭結尾是寫現在,中間部分是寫往事。分段如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寫了一聲贊嘆讓作者陷入回憶;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寫了往事的整個過程;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寫了燈光又使作者想起戰友來。

  三、精讀文本感受文章線索

  師:這是一篇回憶文,是哪句話讓作者陷入回憶當中呢—————是一聲“多好啊”。過渡:是啊,“多好啊!”這是多么真摯又樸實的心里話。它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到了“多好啊!”?講這話時心里會想到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課文,找找,畫畫,想想。

  1、學生按要求讀、畫

  2、學習交流

  (一)學習第一次“多好啊!”

  師“誰來說說第一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到‘多好啊!’”

  1、指名讀。

  多媒體:清明節前的一天晚上,我又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2、師“(變紅)‘多好啊!’他在贊嘆什么?”板書:廣場燈光

  出示: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周圍的雄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3、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廣場上的燈光,你有什么感受?讓我們來讀好這句話(齊讀)

  4、看著廣場上千萬盞燈發出的璀璨燈光,想想,“這多好啊!”僅僅在贊嘆燈光嗎?他還在贊嘆什么?自己讀讀

  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贊美。

  5、讓我們讀出對美好生活的贊嘆吧!

  過渡:一句“多好啊!”,卻讓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讓我們把時光拉回到1947年初秋,再過半個小時,激烈的圍殲戰就要開始了“多好啊!”再次在我們耳邊響起。此時,又在什么情況下寫到了‘多好啊’?

  (二)學習第二次“多好啊!”

  1、指名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

  2、師“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郝副營長自言自語地說出了‘多好啊!’?”生: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3、指名說、讀。

  4、是啊,郝副營長注視著這幅插圖,看到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而他自己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讀書呢?(微弱的火光下)讀讀句子

  5、男女分角色朗讀。

  師“是啊!郝副營長借著微弱的.燈光,注視著那幅圖,自言自語地說,多好啊!此時,郝副營長想到了什么?”

  (也許看到了一按電鈕就亮的電燈,也許看到一個個孩子在電燈下認真學習,也許看到了人們在電燈下談笑風生,過著美好的生活。)

  過渡:正是插圖上的電燈點燃了郝副營長心中的希望之燈,此時,在他的心中就有這樣一個愿望。讀

  (三)學習第三次“多好啊!”

  生:“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師“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變紅)讀讀這句話,‘多好啊’你又有什么新的體會?”

  1、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2、此時此刻,郝副營長會憧憬些什么呢?

  說得多好啊!我還想問同學們:郝副營長憧憬的僅僅是有電燈嗎?(師板書:憧憬未來)

  說得真好(板書:幸福生活)此時的燈光已不再僅僅是“燈光”了,而是一種幸福生活的象征啊!同學們,再讀一讀課題,你的感受一定會更深刻的。

  3、指導朗讀:邊講邊讀。

  (1)指名A師評:我聽出了郝副營長一顆迫切勝利的心。讀

  (2)指名B師評:郝副營長不僅想到自己,更為了下一代美好的生活。讀

  (3)指名C師評:這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戰士。讀

  4、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讀讀,讀出郝副營長一顆憧憬未來的心。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能從你們的語氣中體會出郝副營長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多么美好的憧憬呀,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是怎么做的,默讀8—11段,找出讓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寫寫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5、交流討論。

  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好多同學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走進交流時刻,匯報的同學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讀出來,然后再談一談自己有什么感受。

  重點品讀:

  出示: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出示: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讓學生體會到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的偉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營長那樣的肯于犧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此時此刻你想對郝副營長說些什么呢?(出示:郝副營長,我想對你說)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體會作者對戰友的深切懷念,并決心不忘過去,發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四、體會表達方式,升華情感

  1、課文以燈光為題,而且文中多次寫到燈光,請找出描寫燈光的地方,畫出來。(在開頭和結尾處寫了燈光,還在第二部分里郝副營長的憧憬里寫到了燈光。)

  2、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大屏幕上的兩個自然段。

  體會一下,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作者在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天安門前的燈光,這樣寫有什么深意?

  (首尾呼應,為了提醒人們:這樣溫暖光明的燈光,這樣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締造新中國,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面對這些先烈們,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請對郝營長說幾句話吧。

  總結:年輕的戰斗英雄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共和國來之不易的光明,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每當我們在燈下伏案學習時,又怎能忘記那些英勇犧牲的先烈們?同學們,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光明,努力學習吧,這才能對得起那些先烈們。

  五、延伸拓展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黃繼光》、《董存瑞》、《英雄兒女》、《我的戰友邱少云》

  2、縮寫課文。

  燈光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營長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燈光下學習時所想到的寫下來。

  【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學策略】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并不特別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對燈光有著特殊的感受,因為在他的經歷中,圍繞著燈光,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課時我們主要要讓學生認真體會課文中幾次出現的“多好啊!”明確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從而體會郝副營長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引出“燈光”之題目:

  提問: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初步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板書《燈光》。

  二、細讀課文,理解“燈光”之內容:

  師:上一節課,同學們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畫出了課文的思維導圖,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傳閱思維導圖,挑選出優秀作品參加班級的展示。

  生:小組范圍內傳閱思維導圖,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準備參加班級的展示。

  師:請一名學生展講思維導圖。

  (生展講,老師記分,其余學生評價,質疑和補充。)

  生1:我想評價一下他畫的思維導圖:思路清晰,線條流暢,我很喜歡他寫的心得體會,把本課的中心都羅列出來了。

  師:你的評價很精準,說明你看得仔細,聽得認真。

  生2:我要質疑:請問,課文開頭和結尾描寫天安門前的燈光是為了什么?

  師:你真是一個大膽質疑的孩子,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3:我覺得是看到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路人才會說“多好啊”,才會引起作者的回憶。

  生4:現在我們能夠在明亮的燈光底下學習了,而且還有這么璀璨的燈光,郝副營長的愿望實現了。

  師:這種寫法就是首尾呼應,其實我在平時的習作也經常用到這種方法。

  生5:我還有一個問題:文章幾次寫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誰能幫我解答?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

  生6:“多好啊”出現了3次。第一次: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看到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引起“我”的回憶。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后,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憧憬著自己也能用上電燈。第三次: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師:你真是我們班同學學習的榜樣,回答問題具體全面。

  師小結:剛才老師聽到了你們精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看到了你們思維的碰撞,你們太厲害了。

  三、品讀體會,感悟“燈光”之內涵:

  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對燈光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接下來我們繼續研讀。

  教師質疑:結合課文體會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學法指導:

  1、學生自己讀課文,把想法寫在學習單上;

  2、組長組織組員在小組內討論;

  3、班級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誦展示畫出的句子。

  (2)談談自己的體會。

  交流過程:

  1、①展示的小組學生朗讀:

  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墻坐著,一手夾著自制的煙卷,拿著火柴盒,一手輕輕地劃著火柴。他并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舊的書。

  ②師:同學們,老師發現你們組的學生一個個都是朗讀高手,讀得如此投入。通過讀你還能了解什么?(我們知道了這是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他熱愛讀書)(板書:熱愛讀書)

  ③帶著感受集體讀一讀這段話。(重點理解郝副營長對讀書的熱愛)

  2、?出示,學生齊讀。

  “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②再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孩子的熱愛。(板書:熱愛生活、熱愛孩子)

  3、生讀: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生1:這句話是動作描寫,可以看出郝副營長不怕犧牲的精神。(板書:不怕犧牲)

  師:你真了不起,不僅說出了描寫方法,而且說出了人物的品質。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展示我們知道了一位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熱愛孩子,不怕犧牲的郝副營長。正是因為有像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我們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寫內心,提升“燈光”之境界:

  教師激趣:為了勝利,為了新中國,為了無數的同胞,為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繼英勇就義。

  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如今,我們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看到這燈光,你會想到什么呢?請你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吧。

  1、學生構思,動筆,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展示。

  3、學生評價。

  五、作業超市,延伸“燈光”之外延:

  1、講一講:把本課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2、演一演: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表演本篇課文;

  3、寫一寫:把自己知道的關于燈光的故事寫下來。

  (任選一題完成)

  六、板書設計:

  燈光

  熱愛讀書

  郝副營長熱愛生活

  熱愛孩子

  英勇善戰

  不怕犧牲

  燈光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一、通讀全文,讀中引出課文的重點詞語憧憬、千鈞一發、點燃、性命、沒來得及等詞語,引導學生認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二、以多好啊!讓學生懂得為理想而獻身的美好;讀寫結合,提升學生對燈光的認識。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感受燈光的含義

  (一)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當寫到燈光二字,你會想到哪些?

  (二)生1:我會想到光明、溫暖

  生2:幸福、安寧。

  生3:家的溫馨,因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著燈,我知道感到特別溫馨。

  (三)師:這些燈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寧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題為燈光的課文,相信你讀后一定會對燈光有新的認識。

  二、整體把握、提綱契領

  (一)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讀中教師插話點評。

  (設計意圖:引導通讀全文,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由學生回答中的不同處引出本文的敘述順序倒敘。

  (三)讀文后交流:讀完課文,你有哪些發現?或者有哪些疑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方面的特色。(倒敘、前后照應)

  生1:為什么以燈光為課題,它在寫燈光的什么?

  師(在燈光后打上一個?):你能圍繞課題為幾個為什么,這就是高年級學生所學到的文題閱讀法。再讀課文,相信讀完后,這個問號一定可以擦去。

  生2:發現本文中有好幾處寫到好多啊!

  生3:我也發現了這一點。

  師:看來這個多好啊!值得我們好好研讀。它在文中反復出現,它就像是樂曲中的主旋律一樣,它也是文章的什么?

  生:文眼。老師以前說過的。

  三、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一)抓住了文眼閱讀,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就讓我們一起循著多好啊!走進那戰火紛飛的歲月。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多好啊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板書:多好啊)

  (二)生匯報,圍線多好啊!品讀句子。

  第一處: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師點撥:什么多好啊?(板書: 多好啊!)

  生:天安門廣場的燈多好啊!

  師:他贊美的是天安門廣場的燈多么好啊!,其實他也在贊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板書:贊嘆)

  第二處: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

  師;郝副營長是說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電燈下看書多好啊!

  師:請觀察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專注、聚精會神、羨慕)

  師:同學們,那是郝副營長對那個孩子的羨慕呀。

  第三處: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看書,該多好啊!

  師:此時,郝副營長又是說什么多好啊!

  生:能讓孩子們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師:是呀,從這話中我們聽出了他對美好生活的

  生接:憧憬。 (板書:憧憬)

  (三)品讀描寫燈光的句子,悟表達方面

  師:這么多的多好啊!都跟一個詞有關,那是什么?

  生:燈光。

  師:請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

  1.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

  3.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4.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5.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師:第五個句子讓老師覺得特別耳熟。

  生:因為它和第1個句子一樣,都是講天安門前的燈光,這是前后照應的寫法。

  師:前后照應,讓讀者聽出了天安門廣場的燈光給作者王愿堅帶來的那種無法忘卻的記憶。

  生1:還有一句,那就是黑暗里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

  生2:那是寫火光,不是燈光。

  師:也許它不是燈光,但它跟燈光卻有著不可緊密的聯系,那是什么聯系?

  生3:沒有火光,就不可能有燈光。

  師:是啊,正是那一閃又一閃的火光,那微弱的`火光構成了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一切璀璨的燈光,構成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安寧的生活。

  四、拓展話題,讀寫結合

  (一)在這星火光中,在華燈照耀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看到郝副營長那張年輕的臉,還能見到李大釗那張什么的臉?(平靜而慈祥的臉)還能見到誰的臉?

  (設計理念:從火光引伸開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跡來談)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以燈光為話題寫一寫,把你內心涌動的情感化為文字表現出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話

  (三)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燈光,說到多好啊!,不會忘記今天的燈光中有著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動,還有著無限的懷念。相信現在可以擦去燈光后的問號了,那么就把這點點火光與燈光一起融入我們的朗讀中吧,再次讀課題。

  板書設計

  11. 燈光

  贊嘆

  羨慕

  憧憬

  懷念

  燈光教學設計 9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中,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脈絡,初步感受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節日里燈光璀璨的景象。

  2、讓學生說說看了這些燈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師導語引入課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燈光,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我們已經離不開燈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卻連電燈都沒見過。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介紹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共同正音。

  三、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理清第二段的敘述順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質

  1、學習金鑰匙。

  2、借鑒金鑰匙中的讀書方法,再讀全文,劃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簡要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

  二、提綱契領,抓住重點

  (一)學習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憶?

  2、“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快速瀏覽全文,找出相應段落。

  3、仔細閱讀1-7,思考:三次“多次啊”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當時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意圖:抓住“多好啊”這句話引導學生有重點地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

  4、交流反饋。

  5、教師介紹背景,重點理解郝副營長說的話,體會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導朗讀第7自然段。

  (二)精讀8-11自然段,體味真情

  1、郝副營長實現自己的理想了嗎?快速默讀8-11,哪一節直接告訴了我們?

  2、指導讀第11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是啊,郝副營長犧牲了,他沒能見到電燈。作為他的戰友,“我”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3、再讀8-11,思考:郝副營長是怎么犧牲的?他犧牲前發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師生合作,分別以作者和郝副營長的身份反復朗讀。

  【意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一環節充分的、多種形式的閱讀能幫助學習理解課文,感受郝副營長無私奉獻勇于獻身這一崇高的人性美。】

  7、指導看圖,激發情感。

  圖上郝副營長正高舉著那本燃燒的書。那火光雖然微弱,當在那一刻,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部隊前進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輝煌的一刻。

  8、激情朗讀10-11自然段:讓我們全體起立,以無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顧英雄的壯舉。

  (三)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教師范讀。

  2、這是課文第幾次提到天安門廣場的華燈?

  3、它與開頭是什么關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應,點明中心)

  4、男女分讀首尾兩段。

  5、因為看見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聽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說過同樣的話,渴望見到電燈,對未來無限憧憬的郝副營長。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6、師小結,激情升華主題。

  師:今天的電燈已不僅僅是照明,他裝點我們的城市,美化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在燈下學習、工作、漫步時,又怎能不想起郝副營長?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想起郝副營長,我就想起無數像他那樣的革命先烈。你又想到了誰呢?說說你所知道的“郝副營長”?

  2、正是因為無數個像郝副營長那樣有名或無名的先烈 ,他們不怕犧牲,無私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3、交流頒獎詞。

  師:忘不了黑夜里跳動的那一星火光,它讓勝利的號角吹響在敵人的陣地。沉沉黑夜擋不住你對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點燃無限美好的夢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燦爛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盞明燈,你的精神溫暖著每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意圖:通過說、寫練習,直接與作品對話,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引導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進一步為文中人格魅力所感染,教育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做一個樂于奉獻的人。】 板書設計

  贊美生活

  燈光→多好啊

  憧憬未來

  珍惜幸福生活

  燈光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關心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讀文。

  教學重難點、關鍵:

  1、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詞,簡介作者。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并不特別注意它。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的《燈光》一課,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堅,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后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

  二、出示小黑板,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對以下詞語的理解:挺進、豫皖蘇、圍殲戰、突擊連、憧憬、千鈞一發、璀璨、交通溝、胸墻。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憶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并說說為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敘述順序,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1、快速讀文,想想課文哪些段落是寫現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憶往事?(課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寫現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憶往事。)

  2、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燈光的句子,畫下來,并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自己畫的句子,并談體會。(略)

  4、拓展延伸。

  (1)同學們所知道的“郝副營長”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參加了這次戰斗,面對當時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A、學生說自己的做法?

  B、學生點評

  四、三讀課文,加深理解。

  1、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句話時,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并在書旁寫上批注。

  2、小組匯報。(略)

  3、有感情朗讀文中出現“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附:板書設計

  燈光

  --王愿堅

  看到:千萬盞燈

  一、引起回憶 聽到:多好啊

  看書、憧憬未來 關心下一代

  燈光

  二、回憶往事

  點燃書本

  三、懷念戰友

  獻出寶貴生命無私奉獻

  燈光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語言。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引導學身體會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讀,讀進去悟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2、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擊突破

  重點

  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中,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難點

  理解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的寫法。

  教學突破

  針對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按照自學提綱課下自學。

  到圖書室借來有關革命、歷史人物的書籍,人手一冊閱讀并能講一講。

  教學過程

  一、 簡短的國歌聲中,以英雄人物和為話題導入課文。

  課前一分鐘,老師通過手機播放《義勇軍進行曲》,簡短播放后停止,跟學生交流《國歌》唱的是誰。接著以人物的姓名和標題性革命事跡為主,跟學

  生談革命人物,進而引出本節課要認識的無名英雄——郝副營長。

  板書課題——燈光。

  簡單介紹作者——王愿堅。

  二、展示自學效果,直接進入合作探究。

  1、全體起立讀書,用我們滿腔的學習熱情讀出我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點明:結束的坐下,默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2、認字、積詞。

  先是學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著是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適當交流后,班長領著同學畫出課文中的詞語或短語。

  3、小組合作探究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多好啊!”這句話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會想到些什么?結果呢?為什么?

  疑問。

  寫作方法。

  4、班級合作探究,讀進去悟出來,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多好啊!”這句話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會想到些什么?結果呢?

  疑問。

  寫作方法。

  以上四個目標,第二、三個是合作探究的重點。

  簡單交流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緊接著復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個問題:“多好啊!”這句話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會想到些什么?結果呢?

  利用第一個“多好啊!”引出“現實”和“回憶”為后面的寫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敘)。

  板書:廣場 燈光 一聲贊嘆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進入回憶。

  “多好啊!”這句話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想到些什么?結果呢?為什么?

  直擊重點段落、重點語句,讀進去悟出來感受革命先烈無私奉獻、視死如歸的高尚品質。

  “這句話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陣地

  “看到了什么?”a、火光下,書上的小孩子在燈下讀書。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a、對未來的憧憬——自己在燈下讀書,幸福的孩子們在燈下讀書。

  “結果呢?”生命換取。

  在一片遺憾聲中,借題發揮,談體會升華思想。

  板書: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多好啊!) 生命換取

  質疑。針對同學們互相提出的問題展開適當的交流,教師恰當總結。

  寫作方法。這一項主要是在領會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突出兩點:a文章的結構層次——1、2自然段/中間段落/最后一段。b、文章的寫作順序——倒

  敘,關于倒敘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學過的課文。

  三、講革命故事,回到硝煙彌漫的戰場,結束本課。

  四、板書

  燈光

  廣場 燈光 一聲贊嘆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多好啊!) 生命換取

  燈光教學設計 12

  一、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領略人間美好情感:溫暖、友誼和樂觀,理解并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

  2、體會文中的景物描寫,尤其對比的寫法,對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對比手法的作用。

  2、學習難點: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具體方法:自主閱讀,圈劃美句,做好批注,篩選信息,小組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愛心歌曲:愛的奉獻)

  聽歌,生說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莫里斯吉布森的《冬夜的燈光》。(板書課題、作者)出示目標:

  二、檢查字詞。

  【字詞積累】

  1、穹qióng、兆zhào、猝cù、擎qíng

  2、容易寫錯的字:偏僻、厲害、引擎、熄滅

  3、積累卡片:廣闊無邊、猝不及防、漆黑一片、婉言謝絕

  【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朗讀、默讀均可。

  【初讀感悟】是那個不管何時都出診的醫生使你感動,還是雪夜農家門前依次亮起的燈光使你激動?用一、兩句話,談談讀后的感受。

  【圈讀品味】文中哪些語句、場景吸引感動了你?請圈劃出并在旁邊做好批注。

  (學生找出的能被感動的語句可能會有:

  ①醫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診”。

  ②“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可是當醫生半夜開車出診時,為了給醫生引路,“沿途農家全部把燈開亮了。”

  ③當醫生給孩子看完病開車回家時,“沿途農家的燈都仍然開著,……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閃亮著,在等待著我”。

  ④醫生看完病后,急著“趕回去”,他心里想的是:“說不定深夜還會有人來求診。”)

  【篩選信息】對于自己在圈劃、批注中產生的困惑,可以在同學中進行質疑,然后篩選信息,把最具價值的質疑寫下來。

  【小組質疑】把在學習小組中討論的最具價值的質疑,在集體中進行討論,師生共同參與

  1、第一段,“偏僻、寒冷、荒涼”與“溫暖、友誼和樂觀”為什么不矛盾?

  (文章寫小鎮的荒涼,實際是為了和小鎮上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題。本文對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突出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燈光的“亮”。)

  2、第四段,具體寫病家告訴“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認為很容易找,“我”卻給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去農家的路不容易找。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突出燈光的作用。)

  3、第八段,為什么要寫“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

  (用農家平時用電的節約,更能突出農家的互助、溫暖、友誼。)

  4、第十段,“我的恐懼和憂慮是多余的”,句中“恐懼”和“憂慮”分別指什么?

  (“恐懼”指外面已經下大雪了;“憂慮”指鄉路復雜,“我”不熟悉。)

  5、文章結尾用阿瑟查普曼詩的用意是什么?

  (從內容上說,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截取“握手”與“笑容”兩個意象,非常簡潔、有力傳達出人們品質的善良與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與關愛。

  從結構上說,詩中所說的笑容的“長久”,握手的“有力”,與第一段中“這里有的是溫暖、友誼和樂觀”一脈相承。

  從表達效果上說,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發讀者的思考。)

  6、文章以“哦!冬夜的燈光”為題,有怎樣的含義?

  (蘊含兩方面意義:

  一方面,指一個風雪冬夜,農家為醫生出診指路照明的一盞盞燈光;

  另一方面,“冬夜”喻指黑暗、寒冷,“燈光”象征光明、溫暖。在那個荒涼、偏僻的小鎮,真誠、淳樸、關愛的友情,深深打動了寒夜出診的醫生,驅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讓人由衷地發出感嘆:哦!溫暖、明亮的冬夜燈光。)

  7、請收集有關“愛”的歌曲、“愛”的詩歌、“愛”的故事。

  8、發現身邊的美,感悟身邊的美。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感人故事。

  9、感受愛,傳遞愛。悄悄為他人做一件令自己感動的事,并把它寫下來。

  10、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經歷過“冬夜”嗎?是誰為你點亮了“心燈”?“冬夜”里的這片“燈光”,在你成長中有什么影響?

  【拓展閱讀】《母親的賀卡》

  【板書設計】

  寒冷

  冬、醫德高尚、內容美

  夜、黑暗

  的

  燈(對比)、寫法美

  光

  光明、指路

  溫暖、關愛

  附錄:

  《母親的賀卡》

  許多年前,他做生意虧了本,債臺高筑,就要過春節了,他給母親寫了一封信:“如果春節不回家,可能永遠不會回家了”。他那遠在家鄉的老母親收到信,悲傷地哭了好久,找到一張已經有些泛黃的賀卡,歪歪扭扭地寫上:“孩子,你不回家,媽也不想活了。”冒著大雪,把它投到了鎮上。

  天剛擦黑,一個女營業員看到了賀卡上面的留言,她把已經舉到廢紙簍旁的手收了回來,對老所長說:“你看,一張沒貼郵票的賀卡。”老所長仔細看了看,一雙本來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這張賀卡就是沒貼郵票也不能退回去,馬上把它投出去。”

  七八十里的山路,滿是積雪,又少有行人,行程很危險,但第二天早上四點多,老所長顧不上隱隱作痛的老寒腿,騎上車,趔趔趄趄就上路了。天黑的時候,他終于趕到縣郵局。分發室的人很驚訝“這么大的雪,你還跑什么,不要你那半拉子命了?”可當他們聽了老所長的訴說,二話沒說:“寄,馬上寄!一分鐘也不能耽誤!”,他們還在賀卡的邊緣處寫了一行字:“這是一張很重要的賀卡,望能迅速投遞。”落款是:禮成縣郵局全體同仁。雪還在紛紛揚揚的下著,但夜里十點多,郵車卻搖搖晃晃第一次走上了夜路,黎明時分,終于停在了市郵局大門口,市局的人很詫異:‘什么十萬火急的郵件,竟冒著這么大的雪和危險連夜趕來?”可不一會他們也和司機一樣了“不把它快點送出去,我們的心里不會踏實!’八點,賀卡被準時送上了火車,開始了新一程的傳遞……

  他是在四天后的深夜在一個小旅館收到賀卡的,“怎么,沒貼郵票?”他愣住了。“是沒貼郵票,可它就這樣一程一程投遞過來了”郵遞員顧不得擦汗,微笑著望著他說。看著賀卡上母親的留言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他哇的一聲哭了。旅店里的人們紛紛圍了過來,大家默默傳遞著看了看那張沒有郵票的賀卡,默默的掏出口袋里的錢,十塊的、五塊的、一塊的、還有角票和許多硬幣,住到這小旅館的人都是些不太富裕的人。

  懷揣著賀卡,他踏上了北歸的列車,如今,他已是一個大公司的經理了。他和善、樂于助人,似乎他開公司只是為了一種雪中送炭的施舍,他的辦公桌上,總放著那張泛黃的用玻璃鑲起來的賀卡。

  燈光教學設計 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

  體會郝副營長生前所說的話,從而感受今天生活來之不易。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當我們面對清晨第一縷燦爛的陽光,背著書包快樂的去上學時;當我們躺在母親的懷里,享受溫暖寧靜的母愛時;當我們面對豐盛的餐桌,盡情的享用佳肴時;當華燈初上,我們欣賞著繽紛絢麗的美景時,我們可曾想過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用鮮血筑就的。今天,我們將跟隨著作家王愿堅同志走近他們,了解他們。(板書課題)

  二、引導自讀,感悟多好啊

  1、通過課前預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3、邊讀邊悟,體會感情。

  a、默讀課文,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是怎么做的,標出相關語句,寫寫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4、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堅貞不屈、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同時關注作者善于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讀寫結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

  2、偉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換來了這盞照亮黑夜的燈,可是僅僅是照亮黑暗的燈嗎?(實際上是照亮我們新中國的燈)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以多好啊為題寫一寫,可以是一首小詩,可以是一段隨想,可以是心靈的獨白

  4、集體交流

  四、回歸整體,體會寫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前后呼應、以一句話貫穿全文、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等表達方式。)

  五、延伸課外,提升情感

  1、找一兩本革命題材的書讀一讀

  2、出一期緬懷革命先烈的小報。

  燈光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整體感悟課文,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知識和能力目標:學會借助工具書弄懂字詞,積累字詞。學習課文的寫法,能用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積累美好的語句。

  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習多角度地閱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環境描寫對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練習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圖片展示《冬夜的燈光》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作品《冬夜的燈光》體會蘊含在文章中的情感。(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體會文章內涵。

  1、學生自主學習,圈點勾畫,借助工具書弄懂字詞。

  2、思考問題:

  a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找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復述主要內容,使之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其間滲透著對記敘文六大要素的回顧。)

  b文章以冬夜的.燈光為題,有什么含義?

  一是實指,在那個風雪冬夜里農戶們位醫生出診指路照明的一盞盞燈光;深層含義: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燈光則象征光明溫暖。

  三、師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分組討論)

  1這位醫生的感人之處在哪兒呢?他離開自己舒適可愛的家,來到奧克斯這個荒涼小鎮,這里很偏僻,天氣又冷,他卻依然留在這里給別人看病。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出診。

  2醫生出診,極為平常,怎么會冒著生命危險?(冬日荒原,鄉村夜路,狂風暴雪。)

  3請同學們找出描寫冬夜天氣情況的句子。文章7、8段寫到:“堆積的烏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氣嚴寒,人會“猝不及防地在車里凍僵”,“車窗外面寒風呼呼地怒吼著”。

  4以上這些描寫小鎮和冬夜的語句,除了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外,還有什么作用?(襯托氣氛、突出主題。)

  5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醫生毅然出診,體現了什么?。(體現了醫生恪盡職守的高尚品質。)

  6是什么力量把醫生一家牢牢地留在這里而不回到舒適溫暖的家呢?因為這里有溫暖、友誼和樂觀沿途的農家。平時,用燈特別節約,可是為了讓醫生順利出診給嬰兒看病,他們開亮燈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

  7這時醫生的感受是什么?路雖危險,已不感覺恐懼和憂慮,“感覺就像在黑夜中經過燈塔一樣”。

  8我認為到第十段,文章可以結束了,作者為什么還要用詩句結尾呢?結尾詩句讓人們重溫這個美好的故事,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9文章怎樣運用對比手法?(寫小鎮的荒涼實際是為了與小鎮上的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對比,黑暗又更加突出深夜中燈光的亮。)

  四、總結課文:“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首《愛的奉獻》用最質樸的話語道出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俗話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去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吧,用金子般的愛心去點綴我們金子般的童年。下面我們在韋唯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的討論。

  五、作業:課外閱讀巴金的散文《燈》朱自清的散文《冬天》。

  六:教后小記:

  板書設計:

  冬夜的燈光

  莫里斯吉布森(英)

  冬夜:黑暗寒冷(環境描寫)

  燈光:光明溫暖

  小鎮:荒涼(環境描寫)

  人們:熱情

  環境描寫的作用:襯托氣氛、突出主題

  燈光教學設計 15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學法引導】

  學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 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⑵ 從部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2、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3、解決辦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

  ① 你見過什么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么地方?

  ② 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這里教師可設計幾個填空,輔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⑴ 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⑵ 守敵的圍墻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后續部隊在黑暗里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⑶ 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導他們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向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系: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后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后,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學生在感情朗讀當中自然感受到當前生活的幸福,聯想到先烈的獻身精神,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仿照課文的敘述形式寫篇作文,內容自選。

  燈光教學設計 16

  課程資源分析

  本課是《愛在人間》單元最后一篇課文,通過前面四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正確解讀單元主題這篇課文屬于自讀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表達的主題思想明確,教學上主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對比手法來凸顯愛的主題,通過尋找、朗讀、感受、體會對比點感悟人間真情,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社會

  教法選用

  文章內容和主題比較淺顯,大多數學生基本能夠讀懂但是我們的學生常常不會表達、不愿表達;還有在表現手法上可能沒有老師的啟發,他們或許不能主動發現所以教學時候力求能夠做到激發學生大膽表達、能夠表達,并且淺文深教:引導學生怎樣很好地運用對比手法表情達意所以在教法上主要采用自主閱讀、問題引讀、同伴研讀、讀悟交流、質疑促讀、以讀導寫

  學習目標

  1、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尋找課文對比點,體會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的美好情感

  3、能夠恰當運用對比手法表情達意

  學習重點

  發現對比點,感受、體會它的作用

  學習難點

  能夠聯系實際談談對生活的認識或者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自主地抄寫詞語并造句;朗讀課文23遍

  教學實施過程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四篇課文,都是在講述愛在人間的故事,我們一起再次點燃感悟之火,用“有了愛就有了”說出自己的體會今天我們一起再次走進一個愛的故事

  小組內交流后回答

  既是溫習感悟,也是訓練學生提煉能力

  問題引讀

  整體感知

  請大家朗讀課文,思考交流:

  1、文章講述一個什么故事?

  2、說說文章中讓你感動的地方,并讀出來

  3、你怎樣理解“哦!冬夜的燈光”這個標題?

  朗讀、交流、表達

  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故事主要內容以及內涵

  同伴研讀品味探究

  這個故事在敘述的時候能讓你很鮮明的感受到真情、關愛、友誼等,你能發現這種敘述的很突出的特點嗎?請圈劃、交流

  預設:從自然環境看這個小鎮有什么特點?小鎮上的人的表現讓我和我的妻子有怎樣的感受呢?

  尋找、圈劃、交流

  引導學生很快地進入探究內容,對本課運用的對比手法有鮮明的認識和理解

  讀悟交流

  反饋運用

  請大家運用對比的.手法來描寫一樣事物或者兩樣事物注意要體現對比的表達作用,要有一個突出的中心

  寫作、表達

  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體驗運用對比手法之妙

  質疑促讀

  以讀導寫

  到第十段,文章可以結束了,作者為什么還要用詩句結尾呢?試著給本文換一個結尾

  朗讀、寫作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總結本課布置作業

  奉獻你的愛心,你就會得到無限愛心點亮心中愛的燈光,照亮自己、照亮別人,讓愛的燈光伴隨我們成長

  我們一起用充滿愛意的眼光觀察我們周圍的一切,選一個能夠感動自己的故事運用對比手法描敘下來,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灰暗:漆黑一片(平時)——恐懼憂慮(先前)——

  偏僻寒冷荒涼(客觀)

  橙黃:一路燈光(此時)——不感到孤獨(后來)——

  溫暖友誼樂觀(主觀)

  燈光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2、體會本文的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的關系,并感受作者這樣寫的深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快速閱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動之處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強朗讀,體會感情,從中受到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點、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難點: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系。

  突破方法:

  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設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體會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1.相關課件

  2.有關“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燈光”,齊讀課題,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沒有燈光會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收獲?

  2.學生交流。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再讀課題,看看你看到的還僅僅是燈光嗎?

  5.再讀課文,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營長

  1.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好多同學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走進交流時刻,匯報的同學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讀出來,然后再談一談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匯報交流

  投影出示: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1)千鈞一發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這段話)

  (2)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同學們,再來讀這段話,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導朗讀

  2.師:我把這段話稍微改動了幾個地方,投影出示: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你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1)指名讀,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生齊讀。

  師:我們繼續交流,還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

  3.投影出示: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1)學生談感受

  (2)師示范朗讀

  (3)指名朗讀

  (4)理解“憧憬”的意思師:此時此刻,郝副營長會憧憬些什么呢?(師板書:憧憬未來)

  (5)生齊讀。

  四、感受文章線索

  1.師:我想問同學們,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憶?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生瀏覽課文,邊讀邊劃)

  3.學生匯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門前的燈光后,一個人說的。第二處是出現在郝副營長看到書上的圖片后說的。他感覺到電燈非常好。第三處是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這是郝副營長的心愿。)

  師:正是因為郝副營長的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當我突然聽到“多好啊”這句話時,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營長,想起了他的故事。

  五、升華拓展

  1.師:課文學到這里,我總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就是: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天安門前的燈光,這是為什么?去掉行不行?

  2.學生交流:

  投影出示: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3.深入理解好副營長所“憧憬”的是什么?(郝副營長憧憬的是什么?郝副營長憧憬的僅僅是有電燈嗎?)

  4.再讀一讀課題,以“燈光”為題有什么深意嗎?

  過渡:是啊!課文中還有一句讓我們刻骨銘心的話,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5.投影出示: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師:此時你想說什么?

  過渡:其實,不僅僅是郝副營長,為了新中國,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還有無數的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請看大屏幕

  6.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六、讀寫結合,深化“多好啊”

  1.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2.請你以“多好啊”為題寫一寫,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隨想,也可以是心靈的獨白。

  3.集體交流

  《燈光》教學反思

  《燈光》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文章敘述的故事離現在甚遠,學生對于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知之甚少,如何帶領學生走入課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夠為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價。因此,在教學時能否找到突破口為學生理解課文作鋪墊是取得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本課教學緊扣單元訓練點以及課文鏈接,抓住兩條線,即“多好啊”和“燈光”,展開教學,

  首先,抓題眼,初識英雄形象

  教學時,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我就緊緊抓住課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文哪幾處寫到了燈光,以此引起學生的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圍繞寫到燈光的句子,根據學生的發現,老師做順勢引導,幫助學生逐層理解,漸漸深入,一邊讀,一邊理解。通過課文的進一步學習,學生了解到,郝副營長因書中看到孩子在燈光下看書而憧憬未來,郝副營長為了后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點燃書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犧牲,但卻贏得了圍殲戰的勝利。學生初步感受到郝副營長關心下一代和不怕犧牲的品質。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緊緊抓住課文中三次出現的“多好啊”這一線索。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分別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把相關語句畫出來,深入思考,他們在說話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僅僅是指在燈光下看書嗎?讓學生從中體會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與同學交流。

  細讀三處“多好啊”,學生明白,這里“多好啊”不僅僅指孩子能在燈光下學習,而是郝副營長憧憬戰爭取得勝利后,孩子們有更優越的學習環境,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祖國能繁榮富強。正是對未來的這種美好憧憬,郝副營長才會在后續部隊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機關頭,冒著生命危險,點燃書本,為后續部隊找到前進的方向才取得戰斗勝利的勇氣。此時,郝副營長的英雄形象已在學生心中樹立。

  最后,比今昔,銘記英雄事跡

  學到這里,我突然把學生的思緒從戰爭年代拉回現實,讓學生說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戰爭年代有什么不同?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此時,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學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現在的優越生活學生更是親身體驗,因此課堂氣氛以非常活躍。此時,我順勢讓學生思考,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靠千千萬萬像郝副營長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后,我以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先烈,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報效祖國結束本堂課。

  不足的是講解過多,學習詞語花太多的時間。在往后的略讀課文中,會放手給學生。

  燈光教學設計 18

  【學生視角

  燈光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課文為什么以“燈光”來命題?“燈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難點】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象“燈光”的重要含義,進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師思考】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是本組教材的略讀課文,表達了革命先烈對未來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頌了他們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說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課文內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憶為主線展開敘述,以“燈光”貫穿全文,飽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教育的優秀教材。

  【重點】

  抓住人物的表現,體會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特色】

  仔細品讀,體會感情,聯系實際,交流感悟。

  【信息資料

  查閱作者王愿堅的相關資料。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1、教師以抒情性的語言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奠定學文的情感基調,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2、介紹交流收集的作者相關資料。

  3、滲透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急于讀書的欲望,學習目標的滲透,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努力的方向,利于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二、自讀課文,質疑討論

  1、正確流利的地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組內互檢互助。

  2、動筆勾畫,圈點批注,尋找問題,大膽質疑。

  3、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梳理問題。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共同梳理提出的問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三、組內合作,討論交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小組討論在讀書過程中發現并提出的問題。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詞三次出現,有什么不同的含義?

  ⑵ 你對“燈光”的怎樣理解?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是學生表達獨特見解,感受的時機,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既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收到了教學活動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讀,聯系實際,交流感悟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實際,暢談學文后的感受。

  五、實踐活動

  收集閱讀王愿堅的其他作品。

  【板書設計】

  引起回憶

  燈光 “多好啊” 憧憬未來

  燈光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抓住重點探究,體會郝副營長的無私奉獻精神。

  2.學習抓住主要線索去讀懂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多好啊!體會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抓住主要線索去讀懂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畫燈光

  2、用“燈光”練習說話

  3、讓我們一起走進王愿堅的《燈光》

  二、檢查預習

  1、讀詞語

  2、理解詞語

  3、把詞語帶入課文初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說一說。再抽生說

  四、再讀學習提示:看看學習這篇課文,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3.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五、細讀課文

  1.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節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說這話的人是在欣賞天安門廣場美麗景色時發出的由衷贊美。正是這一聲贊嘆,引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次是戰斗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戰爭時期,條件極其艱苦,很多人從沒有看見過電燈,郝副營長也沒有看見過,他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他相信戰爭勝利以后,孩子們能在燈光底下學習,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怎么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六、再次深入理解課文

  1.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是怎么做的,標出相關語句,寫寫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2、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堅貞不屈、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同時關注作者善于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

  3、抓住重點詞“千鈞一發”,感受郝副營長的英雄壯舉。

  4、讀悟“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寫一寫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小結本課

  八、推薦閱讀《七根火柴》、《糧食的故事》

  九、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十、板書:

  燈光

  憧憬未來

  郝副營長幸福生活

  (多好啊)獻身革命(多好啊)

  燈光教學設計 20

  1、朗讀課文,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學習課文的寫法,能了解“對比”這種寫作手法在表達文章中心及語言情感抒發中的作用,積累精美語段。

  3、整體感悟課文,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文章運用的對比手法的特點及作用。

  2、學習難點:體會文章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三、教學策略

  繼續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并且通過朗讀、小組探究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從內容和寫法等方面分析理解課文。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

  五、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情景創設,揭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1、播放《愛的奉獻》,可以在課前作為背景音樂。

  2、“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最質樸的話語道出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國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就有一位醫生,他與小鎮上的人們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作品《冬夜的燈光》。

  3、出示學習目標。聽多媒體課件的音樂創設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情感積累,為課文的學習作鋪墊。

  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學生有感情地自讀課文。

  2、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3、讀完這個故事你感動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談談閱讀后的感受。

  4、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請學生在文中圈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在相關語句的旁邊進行批注。

  5、概括課文的主題內容。(通過“我”冒著生命危險出診,沿途農舍的燈為“我”指路,反映了小鎮居民鄰里和睦團結、急人所急、互幫互助的友愛,及對“我”醫生冒險出診的敬意和感謝之情,使“我”感受到了這里居民的樂觀溫情和友誼。)

  1、自讀課文

  2、掃除文字障礙(容易寫錯和讀錯的字詞):偏僻,提防,引擎,熄滅,遼闊無垠,穹窿,猝不及防,婉言謝絕等。

  3、談感受

  4、圈劃

  感動理由可能會有:

  一、平時一入夜,荒野漆黑一片,當醫生半夜開車去求醫的人家時,沿途農家燈全部打開了;

  二、平時農家用燈很節約,但給醫生引路,他們把燈全部打開;

  三、當醫生給孩子看完病開車回家時,沿途農家的燈仍然開著,人們用自己的燈光護送醫生,醫生的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了,而前面的燈光還閃亮著;

  四、平時,醫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診;

  五、醫生在給孩子看完病后完全可以留下來,等天亮再回去,但是他沒有,他心里想的是:說不定還會有病家來求診。在朗讀的基礎上,掃除文字障礙,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圈劃、批注,使學生更好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品讀質疑,小組交流你在閱讀時,對文中哪些地方產生過疑惑?請寫出你所質疑的問題,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學生可能有的疑惑:

  1、文章第四小節具體寫病家告訴“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認為很容易找,“我”卻給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不容易,表明去農家的路難認,突出燈光的作用。)

  2、文章第八節為什么要寫“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用農家平時用電的節約更能突出西部農家的互助、溫暖、友誼。)

  3、文章第十小節

  中寫到:“我就發現我的恐懼和憂慮是多余的”,句中的“恐懼”和“憂慮”分別指什么?(“恐懼”指外面已經下大雪了;“憂慮”指復雜的鄉村,鄉路,不認得路回去。)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在自我感知、體驗的過程中生成的問題,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問題。

  小組成員合作,篩選信息,集體探究1、每個學習小組篩選出最具價值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注意參與小組的討論,注意提醒學生多從文章的內容和寫法方面篩選問題。

  2、教師可以預設以下問題:

  (1)為什么偏僻、寒冷、荒涼的小鎮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滿了溫暖、友誼和樂觀?

  (2)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詩,有什么作用?

  (3)文章以“冬夜的燈光”為題,有著怎樣的含義?

  (4)細讀文章描寫小鎮和冬夜的語句,分組討論:這些描寫出了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外,還有怎樣的作用?

  (5)對比手法的感知作用分析。思考:

  ①故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兩種顏色是什么?這兩種色彩給你怎樣的感受?

  ②這篇故事當中所蘊含的`溫暖感覺我們可以從這樣的一種色彩的強烈的對比當中感受到。接下來我再請同學們仔細的把文章看一遍。再找出一些文章當中的對比之處,色彩對比也好,環境的對比也好,我前后感受對比也好等等。同時考慮一下設置這樣的對比又怎樣的表達效果?

  教師在學生討論回答后明確。學生可能有的疑惑:

  1、為什么偏僻、寒冷、荒涼的小鎮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滿了溫暖、友誼和樂觀?(加拿大西部的小鎮雖然荒涼、偏僻,天氣寒冷,卻擁有淳樸而真摯的情意,這情意讓荒涼的小鎮和寒冷的冬夜洋溢著無限的溫馨和暖意,讓讀者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和溫暖。)

  2、作者在文章結尾處用阿瑟查普曼的詩,其用意是什么?(從內容上說,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截取了“握手”與“笑容”兩個意象,非常簡潔、有力的傳達出了西部地區人們品質的善良與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與關愛。從結構上說,詩中所說的笑容的“長久”,握手的“有力”,與第一段中“這里有的是溫暖、友誼和樂觀”一脈相承。

  從表達效果上說,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發讀者的思考。

  3、文章以“冬夜的燈光”為題,有著怎樣的含義?(本文以“冬夜的燈光”為標題,蘊含兩方面意義:一是指在一個風雪冬夜,農家們為醫生出診指路照明的一盞盞燈光;“冬夜”又喻指黑暗、寒冷,“燈光”象征光明、溫暖。在那個荒涼、偏僻的小鎮,真誠、淳樸、關愛的友情,深深打動了寒夜里出診的醫生,驅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讓人由衷地發出感嘆:哦!溫暖、明亮的冬夜燈光。)

  4、細讀文章描寫小鎮和冬夜的語句,分組討論:這些描寫出了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外,還有怎樣的作用?(文章寫小鎮的荒涼,實際是為了和小鎮上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題。本文對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突出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燈光的“亮”。)

  5、學生討論回答。師生共同參與從學習小組中篩選出來的最具價值的問題,在集體中進行討論。

  再次朗讀,加深體驗請學生自由朗讀文中最打動自己的地方,加深情感體驗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精彩語段。進一步體驗文字表面和文字里面的含義。

  拓展能力訓練在我們的身邊,每天也都在演繹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請大家一起來說說最感動你的身邊的人是誰?為什么?在教師以“愛”為主題的背景音樂下,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使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感悟身邊的美。

  課后作業

  1、請在課外查找、收集有關“愛”的歌曲,“愛”的詩歌,“愛”的故事。

  2、自選題:

  (1)發現身邊的“感人”故事,并把它寫下來,作交流。

  (2)悄悄為他人做一件令自己感動的事,并把它寫下來,作交流。按照要求,自行選擇完成作業,實現閱讀和實踐相融合。發現“愛”,感受“愛”,“傳遞”愛。

【燈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燈光》教學設計08-28

《燈光》教學設計09-14

《燈光》教學設計06-12

燈光教學設計10-28

《燈光》教學設計08-30

燈光教學設計08-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9-13

燈光的教學設計09-02

《燈光》的教學設計模板11-07

《燈光》教學練習設計07-0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色偷偷精品免费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精品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