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山流水志家園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山流水志家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內容:
1、古琴曲《陽關三疊》
2、古琴曲《流水》
3、箏曲《高山流水》
4、琵琶與樂隊《十面埋伏》
5、編鐘與樂隊《梅花三弄》
教學目標:
1、課前欣賞古琴《陽光三疊》音樂片段,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聽辯樂器,導入課題。
3、重點欣賞古琴曲《流水》,進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點及滾拂指法的運用,體驗并感受音樂的表現意境。
4、對比欣賞箏曲《高山流水》,簡單說說兩首作品不同風格特點。
5、拓展性欣賞《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樂片斷,了解中國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樂器。
教學重點:欣賞古琴曲《流水》,對古琴曲音色特點的分辨。
教學難點:理解樂曲表現的意境,對古琴曲的音樂“清、微、淡、遠”風格特點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課前播放古琴曲《陽關三疊》,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問:說出主奏樂器是什么?
導入語:古琴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視為“八音之首”,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樂器,也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來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詮釋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2.首先聆聽《流水》音樂,簡單說一說你對古琴音樂的印象。
課件提供關鍵詞:古琴音樂意境特點:清:清晰,清純;微:細膩,精致。談:自然,空靈;遠:意境悠遠,意外有意。
3.課件打出:古琴圖片,文字簡介: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又稱“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頗具君子謙和之風,音色有三種:散音,渾厚如鐘;泛音,玲瓏剔透;按音,或實或虛,清越明亮。(琴音韻極佳,空靈蒼遠,古樸幽深,極具滄桑感)
(設計意圖:因學生對古琴曲的音色特點很陌生,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聆聽《流水》音樂片斷,大致了解內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點)
二、第二部分
(師補充: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絕弦,隱身不復鼓)
1、聆聽全曲,問題設計:
全曲速度、力度發生怎樣的變化?
2、分段聆聽:
(1)唱主題音樂,見課本譜例
(2)聆聽并分辨音色特點
介紹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滾、拂等;
左手:吟、揉、綽,注、進、退等;
(3)簡單了解古樂譜從文字譜到減字譜,進而發展到簡譜的過程。
(3)聆聽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
討論音樂所表現的是實景、實情?
3、復聽音樂,體驗音樂意境:
問題設計:討論音樂所表現的是實景、實情?
導入語:1977年8月20日,美國發射了“航天者”宇宙飛船,攜帶了一張特別的名為“地球之音”的鍍金唱片,其中錄《流水》,科學家希望這首琴曲能在漂渺無限的太空中為地球上的人類找到天外的知音。
4、對比欣賞箏《高山流水》,體驗并討論兩者之前的異同點,你喜歡哪個版本,說說理由。
多媒體出示:古箏圖:文字簡介: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老師引導為主,學生將以唱、想、議、思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逐步走進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賞的基礎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點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對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賞,了解:中國十大古樂和古代樂器音色特點
多媒體展示:中國十大古樂曲:《高山流山》、《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為琴曲。
1、聽《十面埋伏》片斷,說說主奏樂器,音色特點。
2、聽《梅花三弄》片斷,說說主奏樂器,了解編鐘。多媒體展示:編鐘圖:簡介:我國古代的打擊樂器,被稱為“歌鐘”,音色清脆、悠揚、穿透力強。
最后小結:中國的古代音樂,曲風文雅,意境高遠,值得大家一聽,聆聽、聆聽、再聆聽,你會從中獲得許多,不信,你可以試試,讓這些音樂能夠相伴你左右,為你的生活、學習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或百度網站,輸入你想聽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樂,當然,MP3也非常適用你聆聽。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告訴他們正確的方法和聆聽音樂的習慣,幫助他們建立終生學習的觀念,為其終生喜歡音樂奠定基礎。)
【高山流水志家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山流水志家園教學反思11-11
高山流水志家國說課稿11-05
《漢字家園》的教學設計06-12
漢字家園教學設計06-12
《漢字家園》教學設計06-12
項脊軒志教學設計08-15
《項脊軒志》教學設計03-08
《寒花葬志》教學設計12-23
《專心致志》教學設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