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09 17:21:1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通用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通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通用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通用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后寫34年后的啟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著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于學生的年齡、經歷的局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系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讀題。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釣魚、放魚、獲得啟示)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而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3、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么大、這么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斗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寫體會。

  3、匯報交流。

  (1)“得意”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再讀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為什么?”

  (3)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舍、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么艱難的過程。所以說:(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或者表演對話內容。

  6、引導學生進行超文本對話,進一步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讀最后10、11節,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匯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讀讀這句話,有問題嗎?

  (2)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

  4、小結:真因為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

  5、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1、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怎樣對待的?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讀啟示,銘記在心。

  五、布置作業。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2、摘抄文中描寫月色的優美詞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范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通用2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后“我”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范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

  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導入:

  師:生活是一本書,時時給我們啟示,釣魚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書:“釣魚”、“放魚”)

  【設計理念】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文中情景,為學習下面的內容作好鋪墊。

  二.初讀啟示,找句子。

  1.師: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么終生難忘的啟示,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了我們。(第10段)

  2.讀第10自然段,找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請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用“ ”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設計理念】

  從啟示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我”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探討課文的內涵。

  三.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課件出示)(先瀏覽課文,再指名)

  師:同學們太利害了,把老師找的句子也說出來了。我們先看第1個句子,為什么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快速瀏覽課文3-9自然段后,同桌討論回答問題。

 。1)“是與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對與錯。

  (2)就作者釣鱸魚的事來看,怎樣做才是對的,哪樣做是錯?

  (3)為什么說帶走鱸魚是錯的?請根據所查的資料告訴大家。(學生匯報后,師用投影出示以下資料,讓學學生默讀。)

  (資料:因為有一段時間是適合鱸魚繁殖和生長的季節,在開放日之前不應該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理念】

  首先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是指什么意思,怎樣做才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然后帶出問題“為什么說帶走鱸魚是錯的?”學生根據所收集到地資料了解到原因。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養成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

 。4)“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鱸魚很難)。(板書:難)

  【設計理念】

  為什么“實踐起來卻很難”?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繼續往下學習的欲望。使課文的故事情節層層推進。

  2.師:什么原因讓作者感到放掉鱸魚很難呢?請快速默讀課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并用“ ”畫出有關語句。(指名匯報)(估計學生會這樣回答,并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魚很大,很美。(我從來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② 這是“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大鱸魚。(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拉上岸來。)

 、 這時離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④當時四周沒有其他人。(我抬頭看了……影子)

  【設計理念】

  讀課文,劃出放掉鱸魚很難的四個原因,在動口、動腦、動手中,了解放魚“難”的根本原因,以此作為導線,突破教學難點。

  3.師:是啊,面對這么誘惑人的魚,“我”選擇了什么呢?這要經歷多么艱難的心理斗爭?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實踐起來的艱難。(生自由,指名匯報)

 、賹W生匯報(先說句子,再說體會到什么)

  隨學生匯報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師:“得意”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板書:得意)

  句子2:“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師:請用“急切”的語氣讀。(板書:急切)

  句子3:“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板書:委屈)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此時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會說些什么話呢?

 。ā拔摇笨赡軙f:爸爸反正沒人發現,我們就留下這條大鱸魚吧,好嗎?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會說:孩子,我們必須從小時候開始,處處接受嚴格教育,事事嚴格要求,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從小就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嗎?)

  句子5: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書:依依不舍)

  師:“依依不舍”還可換成什么?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邶R讀這5個句子

  師:說得太好了,那就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好吧!

  【設計理念】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循序漸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ǘ├斫饩渥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師:看,把魚放回湖中,“我”經歷了一個多么困難的心理歷程!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出示課件)就這句話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來考考大家呢?(指名:學生質疑,學生回答)

  估計學生可能提:那“魚”為什么加上雙引號?(答:因為不是指真正的“魚”。)

  “魚”指的是什么?(答:這句子中的“魚”指的是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魚”呢?(答:可能遇到過的“魚”可能是:我當設計師可能會有人出高價錢錢收買我,讓我把我設計的東西挖過去……)“我”遇到了“魚”后會怎樣做呢?(答:我是不會為這些“誘惑”而動心的。)為什么能這樣做?(因為父親當年對的教導我永遠銘記于心,并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2.師小結,齊品讀第10自然段!

  師:是!只有這樣做,我們才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們一起再讀第10自然段吧!

  (板書:嚴格教育、勇氣力量)

  【設計理念】

  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內化語言,發展語感。放飛想象力,加強口語訓練。品詞,教會學生通過重點詞語去理解課文。通過辯論,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五.拓展(同桌說,后指名)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曾遇到過怎樣的“魚”呢?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請說出來與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設計理念】

  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把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習和生活中。

  六.齊讀道德名言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來看看名人又是怎樣說的,請齊讀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法)

  2.“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希臘)。

  3.“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莎士比亞(英)

  【設計理念】

  齊讀道德名言,對課文揭示的道理進行內化,從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華。

  七.小結:(指著板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3.釣魚的啟示,知道了“我”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時心情非常的得意,但當爸爸說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時,我變得急切了,我懇求爸爸留下大鱸魚,但爸爸卻堅決要我放魚,這時我委屈極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魚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我終于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理念】

  指著板書小結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消化。

  【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關道德的名言。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通用3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作者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使學生懂得,自覺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素養。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寫得特別細膩,教學中應著重感受他愉悅――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學生缺乏閱讀材料,對于一些規則尤其是生態保護方面的規則了解甚少。因此,課前需要搜集有關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一些真實的反面資料。通過將近四年的培養,學生已經具備了自能讀書、擅長批注、樂于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搜集了哪些有關規則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ㄉ涣魉鸭馁Y料。師補充有關名言和美國的一些生態規則。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

  [閱讀,歸根結底是閱讀自我。設身處地的閱讀文章,會更多地涉及讀者個人的生活體驗。生活體驗越豐富,理解就越豐富、越深刻。搜集、交流材料豐富了學生的已知經驗,為閱讀文本作好了鋪墊。同時強化了學生搜集資料的意識。]

  二、自讀課文 掃除障礙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詞,逐步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W生讀課文后指名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回顧學習方法 學生自學交流。

  1、師:上單元我們又學習了兩種自學方法:第一種是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

  生:o看問題的上文; o看問題的下文; o從全文整體內容理解。

  師:第二種是做批注筆記,能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課文。如何做批注筆記呢?

  生:畫出自己喜歡的重點詞句,記下不懂的問題,做簡單的歸納概括,在課文旁邊或者頁下寫一兩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師提出自學要求:

 。1)再讀課文,在文中空白處做批注筆記。

  (2)小組內交流體會。對于仍有困惑的問題小組代表記錄到黑板上。

  3、學生自學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實踐自學方法。

  4、小組內交流讀書體會,組代表將困惑記錄到黑板上。

  [自學、做批注和小組內交流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朗讀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交流體會,形成對話。

  1、各小組代表交流組內體會,其他成員可以補充。

  2、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創設對話情景,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1)師:請同學們讀37頁金鑰匙的內容。怎樣能使自己深入課文,對課文產生深刻的體會?(學生自讀)

  生:把課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

  師:請同學們把文中的詹姆斯換成我,然后深入讀課文2~12自然段。

 。▽W生練讀課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師:請同學們進行細致評價,如果覺得讀得好,說說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處說說應該怎樣讀,為什么?(學生進行細致評價)

 。4)再指名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設身處地體會,讀出作者的情感。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行指導,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第一人稱的閱讀方法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產生深切的體會。評價促讀使學生的理解與讀書渾然一體,鍛煉了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3、展開辯論 深化思想

 。1)魚到底該不該放呢?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實話實說。

 。▽W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該放或不該放。)

  (2)根據學生觀點,將全班學生(或按座次)分為正反兩方。

  正方:必須放魚 反方:不必放魚

 。3)展開辯論。辯論過程中,老師作好方向引導,如,激發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河水的干涸,生物的滅跡等方面來體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全班參與辯論,發揮了集體智慧,給更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體現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的新理念。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在辯論中學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4)總結辯論,升華思想。

  師: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遵守規則應成為每個人內心的一種意識,不受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你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根據感受寫出自己喜愛的規則名言。

 。▽W生書寫名言并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張貼學生寫的名言。)

  [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五、積累拓展

  1、小組內合作鞏固生字生詞。

  2、做摘錄筆記。

  總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學習和實踐,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交流學習中也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交流空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進行有重點的引導,使得學習過程有層次,有深度。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9-24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1-31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2-09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0-30

《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04-07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3-08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06-12

教學設計:《釣魚的啟示》06-12

《釣魚的啟示》經典教學設計06-12

《釣魚的啟示》教學課件設計04-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午夜啪视频免费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88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一国产欧美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