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案范文1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于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說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后,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游船上邂逅了淪為窮水手的于勒后卻視他為災難,由盼轉為害怕而急于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后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丑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前后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2。把這篇課文設置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后,是由于前一課通過先速讀后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于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后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后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說明】
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么變?為什么變?
【說明】
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來復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于勒叔叔。
(三)重點閱讀人物語言。
1。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后內容、語氣的不同。
2。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通過前后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征?
4。 小結:作者通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后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征。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于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為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說明】
首先,本環節通過采用個人朗讀為主、分角色朗讀為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前后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說明】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并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為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說主題的探討。
【說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后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后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閱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于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說明】
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并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閱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通過列表簡略說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并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說明】
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后,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后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丑惡形象。這一閱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置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并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置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附】
教法:
1。整體感知法:
2。自主討論法:
學法指導:
1。朗讀法。
2。討論法。
3。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理解對比手法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案范文2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語文的傳統篇目,在新教材中是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任務有:
1、分析小說要素,把握小說主題。
2、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3、揣摩小說寫法。
在《故鄉》和《孤獨之旅》當中,我主要側重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要情節,以及探究作品主題。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認為,除繼續鞏固小說要素外,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多元理解作品主題、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和揣摩對比寫法上,也為下一課《心聲》的學習打下基礎。
莫泊桑的這篇小說,情節波瀾起伏,張弛有節;人物寥寥,卻個性鮮明;立意深刻,語言簡潔明快而富于個性化。這得宜于作品生動逼真而又幽默風趣的細節描寫,輕淺素淡之中有辛辣諷刺的語言特色,以及寓新穎于平淡自然之中的表現手法。
小說描寫若瑟夫一家朝思暮想他們在國外發了財的叔叔回到家來,可是他們竟然意外的發現于勒叔叔不過是一個貧窮落魄的小販時,竟然拒絕和他相認。作者通過對人物性格細膩的刻畫,對人物內心活動深刻的揭示,鞭撻了假丑惡,彰顯了人性的真善美,這樣的作品,能給人以啟發,耐人尋味,也能引發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
1、教學設想:
這篇小說的教學,應以人物為中心,在曲折的情節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進而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能聯系實際,對作品的'主題多元化的評價,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2、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發展個性。初中小說的教學,應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及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了解作家。
②掌握常用字詞。
③分析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④理解小說主題。
能力目標:
①提高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②把握小說曲折的情節,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課文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題,并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5、教學方法:
①多媒體輔助教學。
②堅持啟發式教學法。教師創設情境,以精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多方面設計學生樂于探究的話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說主題。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應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學習、感悟新知識。小說故事性強,其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往往比較關注主要人物的結局。因此小說的閱讀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但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題的把握較薄弱,須重點指導。
2、學法指導:
①朗讀法:這篇小說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語言幽默,因此,適宜指導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邊讀邊想象人物表情,以體會人物語言、動作等是如何揭示其心理活動和性格的。
②比較法:于勒三次變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后迥異的態度變化,以及文中敘事主體“我”與家人對于勒不同態度的對比,都值得玩味。學生在對比分析中可深入理解人物及主題,并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③辯論法: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多角度的分析與把握,圍繞文本內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探究作品主題,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④自主討論法: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合作探究解疑。指導其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作品個性化體驗及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
本課課堂教學擬兩課時完成。
課前預習的要求是:
1、查工具書,疏通疑難字詞。
2、初讀,整體感知,概括主要情節。
第一課時:
任務: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詞,勾畫圈點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學習文章對比的寫法。
第一步:檢查預習。
課文情節曲折,圍繞于勒寫了哪幾個情節?并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概括為“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其他短語,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即可)
第二步:介紹作家作品,歸納關鍵字詞。
(多媒體顯示)
第三步:勾畫圈點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默讀,也可表演讀。也可小組分角色朗讀小說高潮即“遇于勒”的情節。
角色有:船長、若瑟夫、菲利普、克拉麗斯、于勒
2、在課文中畫出人物描寫的句段。(提示:注意細節描寫以及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變化)
3、分組討論,分析人物性格。
主要人物有:若瑟夫、菲利普、克拉麗斯
指導學生運用“(句子或段落)是對(人物)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出他(她)的特點(或性格)。學生概括合理即可,不必強求統一答案。多媒體展示教師對人物形象(或性格)的概括,與學生交流。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指導學生采用精讀和略讀結合的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探究中,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和體驗,體會作品細節描寫的巧妙運用)
第四步:分析小說中對比的寫法。
問題設計:課文情節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對比這種寫法功不可沒,你能找出幾組對比嗎?
學生通過討論,可能找到的對比有:
l遇于勒前后菲利普夫婦(主要是克拉利斯)對于勒的稱呼以及態度的變化形成對比;
l于勒身世的前后三次變化;
l敘事主人公“我”和“我”的父母對于勒的不同態度的對比。
(大屏幕出示)
(設計意圖:這篇小說能讓學生饒有興趣的閱讀,與對比的寫法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設計這一環節,學生既能學習對比這種寫法,也能在比較中,體驗人物內心,為下一節課打下基礎)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案范文3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語文的傳統篇目,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小說描寫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他們在國外發了財的叔叔回家,可當他們意外發現于勒叔叔不過是一個貧窮落魄的小販時,竟然拒絕和他相認。小說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于勒的貧富變化牽動著菲利普夫婦的“變臉”,深刻揭露了冰冷的親情關系,發人深省。
1、教學設想:
這篇小說的教學,應以人物為中心,在曲折的情節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進而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能聯系實際,對作品的主題多元化的評價,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3)理解小說主題。
能力目標:
(1)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教學重難點:
重點:(1)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體會小說曲折巧妙的構思(2)理解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
難點: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4、教學方法:
(1)線索教學法:抓住“金錢”“稱呼”、“親情”三者的變化關系這條主線,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梳理情節,自然地感悟主題。
(2)啟發式教學法:教師創設情境,以精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
1、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應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學習、感悟新知識。小說故事性強,其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往往比較關注主要人物的結局。因此小說的閱讀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但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題的把握較薄弱,須重點指導。
2、學法指導:
①朗讀法:這篇小說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語言幽默,因此應將精讀與泛讀有效結合起來。
②比較法:于勒三次變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后迥異的態度變化,以及文中敘事主體“我”與家人對于勒不同態度的對比,都值得玩味。學生在對比分析中可深入理解人物及主題,并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③討論法: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合作探究,注意多角度分析與把握人物的形象。并能聯系實際,發表見解。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預習:1、查工具書,疏通疑難字詞。2、了解作家生平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活在哈福爾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進港口來,菲利普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
導入課題:那么于勒到底是誰?為什么全家人那么熱切地期盼他回來呢?
設計意圖:抓住小說的重要鏡頭,關鍵話語,預知故事情節,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問題設計:課文情節曲折,圍繞于勒寫了哪幾個情節?并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概括為“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其他短語,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即可)
設計意圖: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同時,能夠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
(三)跳讀課文,分析小說中對比的寫法。
問題設計:課文情節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對比這種寫法功不可沒,你能找出幾組對比嗎?
學生通過討論,可能找到的對比有:
(1)遇于勒前后菲利普夫婦(主要是克拉利斯)對于勒的稱呼以及態度的變化形成對比;
(2)于勒身世的前后三次變化;
(3)敘事主人公“我”和“我”的父母對于勒的不同態度的對比。
說明:主要探討(1)(2)兩項對比(大屏幕顯示)
于勒的經濟狀況對于勒的稱呼對于勒的態度
貧壞蛋,流氓,無賴趕于勒(恐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辦法的人盼于勒(希望)
貧小子,家伙,老流氓,賊,討飯的躲于勒(恐怖)
設計意圖:這篇小說能讓學生饒有興趣的閱讀,與對比的寫法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設計這一環節,學生既能學習對比這種寫法,也能在比較中,體驗人物內心,更能直觀看到金錢與親情的較量。
總結:于勒的遭遇我們可以用一副對聯來概括:富在天涯是兄弟;窮在咫尺竟相避;橫批:唯錢是親(適當延伸拓展有關金錢的話題)
第二課時
(四)品讀課文,剖析人物
1、問題設計:你最同情誰?(多媒體展示)
這篇小說中塑造了許多生動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有其令人同情之處,請指出“你最同情誰”,并從人物性格的角度說明你為什么最同情他。(說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勾畫圈點人物描寫的相關語句。)
菲利普最令人同情——典型的小市民,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一切以金錢為轉移。隨著于勒境遇的改變,他們也從虛幻的幸福巔峰跌入顯示悲苦的深淵。他們的希望頓時變成了泡影,舊仇未了又添新恨。
“我”是最令人同情——善良,富有同情心。小小年紀的“我”卻要經歷這樣的世俗斗爭。不能跟親叔叔相認,還要跟在父母身邊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站在渾濁的世間,是那么孤獨,可憐。
于勒最令人同情——他的一生坎坷,老年仍然要承受生活的苦痛,無家可歸。他的命運除去自己的原因外,那個社會是最大的兇手。連自己的兄長都不能真誠相待,怎么還能寄希望于別人呢?
姐姐最令人同情——她憧憬的甜蜜愛情竟是建立在金錢之上,也許她所期待的婚姻將蘊藏著巨大的危機。
設計意圖:在探討過程中,學生能較為全面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這樣就突破了文章的難點問題。
2、分析小說主人公,為探究主題打基礎。
問題設計:若瑟夫、菲利普、克拉麗斯和于勒,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誰是文章的主人公?
通過思考和比較,學生能判斷出作者的側重點,本文的寫作目的也就水落石出了。這也為探究小說主題打開了突破口。(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
(五)多元探究小說主題。
通過前面的分析,大多數同學能談到菲利普夫婦“金錢高于一切”的思想,對他們嗤之以鼻,對于勒深表同情。那么,對于這幾個人物,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比如,菲利普夫婦是不是也有他們的無奈?對于勒,除了同情,是不是還應該有一點別的什么?這幾個問題對深入接讀文本,多角度理解主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示三個相關主題,學生展開討論
(1)菲利普夫婦家庭生活困頓,于勒以前拖累過他們,所以他們這樣做也很無奈,這與當時的社會有很大的關系,是社會改變了他們,所以我認為作者的目的在于鞭撻資本主義社會。
(2)菲利普夫婦本質上還是善良的,但是他們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面臨很多實際的問題,比如女兒的出嫁問題,因此,我覺得作品主要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3)于勒固然讓人同情,但他品行不端正,又不肯腳踏實地的工作,因此他的結局是必然的,我認為文章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正直、實在,應該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設計意圖:在探討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理解更透徹了,對主題的理解更深入了,這樣就把握的了文章的重點問題。
(六)聯系實際,在文本體驗中獲得啟發。
問題設計:在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對菲利普夫婦的認識更全面了。他們都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那么,現實生活中有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嗎?你家有于勒這樣生活困頓的親戚嗎?你的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嗎?你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多媒體出示問題)
這一組問題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設計的目的在于教學生學會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要被現實的金錢關系所異化,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這樣學校教育的德育目的就達到了。
(七)拓展延伸,培養想像力。
以“五年后,門鈴響了,我去開門,發現正是于勒叔叔……”為開頭,試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對于這樣的一個意外,家人是如何表現,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一)為學生創設問題意境,有層次的探究文本。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的樂趣。
(二)語文課堂也應適當“留白”,即給學生自主質疑的時間,教師設計的問題,也應允許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反思的空間。適當“留白”,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個性差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設計06-12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1-1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2-2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6-1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3-08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8-2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1-26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設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