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范文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范文1
觀察時間:
xx
觀察地點:
大九班建構區
觀察對象:
徐xx、陳xx
記錄人:
左xx
觀察過程:
集中活動后,徐若涵和陳飛宇一對好朋友來到了他們非常喜愛的搭建區。這個區是這兩個孩子比較鐘愛的區域之一。今天,倆人先在搭建區里一邊翻找著材料,一邊聊著天,說著各自喜歡的玩具。徐若涵在裝有交通工具玩具的紙箱里找到了一輛小坦克,她對飛宇說:“咱們今天也拼個大炮吧。你們男孩子老是拼這些東西,我也想試試。”飛宇想了想說:“好吧!”倆人就開始搭坦克了。漸漸的,搭建區又來了別的小朋友,一看他們倆人正忙著,就問:“你們搭什么呀?”一聽說是大炮,就興奮了起來,“我也要搭,我也要搭。”
搭建區里的幾個孩子仿佛進入了工地,有時翻找著自己需要的材料,有時將搭好的又拆掉,覺得不夠滿意。又過了一會兒,徐若涵和飛宇的大炮建成了,一旁小朋友的戰車也搭好了。他們相互觀賞比試著。“我們的大炮可厲害了,我們有三個口呢,能一下子打三個炮出去。”“我的更厲害,是萬能的輪子,什么地方都能去,我的車先開出去找到敵人,你們就打炮。”大家都很棒,孩子們真開心。
觀察分析與評價:
1、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情況:
從小朋友們的活動情況能夠看出,他們對班級搭建區的材料比較熟悉,日常區域活動時經常參與這個區的活動。對搭建區的材料,能認真比較其形狀,依據形狀選取適合的搭建自己所要的部位。比如:徐若涵小朋友的“大炮”,選擇了充分利用了圓柱體的奶粉筒和薯片筒,根據大小排放,使炮筒由粗到細,非常符合正常制作的特性,也是作品更具有層次性。
此外,還用了兩個杏仁露的圓柱體鐵罐,放在了“大炮”的最頂端,就像望遠鏡一樣。真是巧妙的構思,一點也不像出自女孩子之手的作品。旁邊的'孩子也不弱,“戰車”創作,將搭建的對稱、架空、加蓋等技能都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2、活動時專注程度與探究能力:
這次的自主活動中,兩組完成作品的孩子的專注度是非常高的,班級搭建區的材料比較雜,多為收集的紙箱、盒、筒之類的材料,他們沉浸在自己有目的的搭建中,會按自己所需要的尋找、選取材料,會用自己的觀點,調整、更換材料,使自己的作品盡可能地按自己心中的所想去完成。從他們對材料及作品成長中,可以看出他們主動探究的能力也比較好。
3、教師指導情況:
本次活動中,老師基本未出現直接指導,搭建區投放的材料,給予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機會。比如:小朋友們選擇的玩具坦克就是他們口中所謂“大炮”的原型。另外,在之后的搭建活動中,教師通過展板,為小朋友們選擇了一些成品的照片供參考。這些都是不教的指導。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范文2
今天,進入建構區的幼兒有:—七位小朋友。首先,他們幾個人在討論如何建造“城市”。—說:“城市里有高高的樓房。”—說:“城市里有馬路。”……我坐到他們身邊也參與他們的討論。我提出建議:“城市里應該有居住小區,馬路旁邊有車站,還要建個大超市。”討論完,幼兒們就迫不及待地著手建構,不一會兒,就建出了高樓大廈。但是在建車站時,他們卻發生了爭執。
—要把車站改成飛機場,因為他搭了一架飛機,沒有地方停了。—卻堅持我剛才的設想,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最后,—不顧同伴的反對,推開樓房要建飛機場。—跑來報告:“—沒有按照老師的方案建車站。”我馬上趕過去處理紛爭,讓他們各造各的互不影響。
事后我覺得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建構前幼兒討論時,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這時我是否需要介入?我的介入是否干預了幼兒的活動?我提出的建議,影響了幼兒的獨立思考和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影響了幼兒合作行為的形成。老師在幼兒進行擺弄的`過程中急于指導,要求幼兒這樣做,那樣做,結果讓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使幼兒順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活動,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
《新綱要》指出教師擔當的角色不應是幼兒活動方案的決策者,而是資源的豐富者及活動的啟發者和支持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幼兒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強調幼兒是在與同伴及環境的交往、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展的,教師必須要給幼兒以自我發展的機會。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范文3
橡皮泥一直是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喜歡玩的,今天在區域活動時在美工區投放紅豆和橡皮泥,讓孩子學習搓圓的技能組合成可愛的小雞,用紅豆鑲嵌眼睛,孩子很有興趣。進入區域后,—小朋友就很認真地在玩,不一會兒他就捏出了一只小雞,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特別的'開心,都認真地創作。等到活動結束后,他們已經捏出了好多小雞了。不過在鑲嵌眼睛時,還是有些不到位。
分析:
搓圓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如果只是簡單的運用運用這一技能,幼兒的興趣肯定不高。但是我們利用可愛的小雞為載體,來充分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孩子的興趣非常高的。從活動過程來看,幼兒的興趣很高,而且能夠較好的完成作品。唯一不足的是對眼睛的鑲嵌不夠準確,可能是提供的豆子小,幼兒對稱的技能沒有掌握好,這點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多加引導幼兒如何掌握對稱的方法。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范文4
幼兒基本情況:
xx是我班的調皮大王之一,但是比較害怕老師,一看到老師看著他馬上縮著脖子假裝很乖的樣子。只要老師一轉身馬上又恢復原狀,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鬧,有時整個教室只聽見他那尖尖的嗓門,如果哪個小朋友被欺負了或者哭鼻子了一定是xx第一個跑來告狀。
觀察與記錄:
吃完飯快要走近教室門口時,在走廊里我—就聽見了xx在盥洗室里用他那特有的尖嗓門跟誰在爭執著什么,走近一聽,原來是為了一塊肥皂跟xx在搶奪呢。看到我走進盥洗室,xx頓時沒了聲響,而膽小的xx委屈的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一邊口吃地解釋一邊用手比劃著:“眭、眭、眭老…老師,xx他、他不給我、我洗手的肥皂。”xx也不甘落后,馬上大聲辯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沒了。我是想讓他別把肥皂都用光的。”
理性分析:
幼兒都喜歡玩水,洗手時乘機玩水是幼兒園小朋友特有的一種現象。因此,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在盥洗室洗手玩水。飯后一般只有一個老師在教室里,因此既要關注沒吃完的孩子又要關注已經吃完的孩子,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根據大班孩子比較懂道理的年齡特點,我經常會安排他們一批一批的進入盥洗室。但進盥洗室進行飯后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廁活動就關注不到,如果統一安排孩子們進行盥洗室活動就會造成擁擠,缺乏合理性,這就成為餐后管理的一個盲區。
xx和xx在教師的管理盲區活動,發生爭搶肥皂也就不足為奇,因為xx一向喜歡多管閑事,愛打小報告,看到xx洗手時用肥皂搓個沒完沒了心里就很不舒服,而xx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家中的'影響下比較講衛生,洗手一定要洗干凈才罷休,因此就發生了爭搶肥皂的事件。我先安撫了xx,然后讓xx告訴xx為什么不能一直拿著肥皂搓(在洗手活動中老師已經教育過孩子),xx聽完后一邊擦眼淚一邊說:“我知道了。”看著xx一副小大人似地樣子,我問道:“那你剛才有沒有這樣告訴xx呢?”“沒有。”xx的聲音馬上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知道錯了的樣子,我告誡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語言來跟同伴交流,實在不行就應該找老師,不能跟別人發生沖突。xx是個聰明的孩子,在老師的提醒下馬上跟xx道了歉。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范文5
觀察情況記錄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xx在區域計劃表上拿著上他的區域牌來到了地面建構區,xx今天的任務是搭建小學,xx號召了幾位小伙伴和他一起來完成今天的任務,xx先讓小伙伴們圍在一起說:“今天我們要來搭建小學,小學要有教室、桌子、椅子、燈泡、圍墻、操場。你們兩個用彩色小積木捆成小正方形作為燈泡。你們三個去搭建教室、桌子、椅子。我們幾個來搭操場和學校圍墻,怎么樣?”其他的孩子都點點頭表示贊同,他們各負其責,完成著自己的任務。
評價與分析
本月我們整個活動都是以“我要上小學”為主題,所以xx在建構區拿到的任務是“我心中的小學”。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xx做事情有條不紊,具有較強的號召力,他在整個分工的過程中,運用平鋪、圍合、壘高、架空等搭建技巧完成本次搭建任務。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會使用輔助材料、能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復雜的工程的實際特點。
教師介入及策略
本次活動是在參觀小學的活動后進行的,所以孩子們已有了前期經驗,活動中,xx已經很明確自己的任務,并與同伴進行合理的分工,其他小朋友對他的分工也沒有任何意見,整個活動xx來領著他的小伙伴們都目的明確的在進行活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沒有介入。
改進措施及目標
1、為孩子們提供紙、筆、橡皮、尺子,讓幼兒在搭建前先進行設計,孩子們可以更有目的知道自己要搭建的樣式以及需要用到的.搭建技巧,便于幼兒更快的決定方向。
2、豐富建構區的輔助材料,讓孩子用多材料進行搭建,豐富搭建的校園。
3、將孩子的作品拍成照片,在建構區墻面設置一個作品墻,將好的作品貼在照片墻上,既可以讓孩子們有成功的體驗,也可為后續活動提供經驗。
【幼兒園建構區觀察記錄我的幼兒園】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建構區觀察記錄(精選21篇)05-07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建構區(精選12篇)10-31
中班幼兒建構區觀察記錄(精選16篇)11-13
幼兒園益智區觀察記錄06-11
小班建構區觀察記錄與分析(通用20篇)08-26
小班建構觀察記錄09-09
幼兒園小班區角觀察記錄02-09
幼兒園大班表演區觀察記錄01-10
中班建構區域觀察記錄10-21
中班建構區域觀察的記錄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