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課件
導語:對于西方經濟學,各位同學需要認真研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方經濟學課件:貨幣政策,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1. 什么是貨幣政策
說到貨幣,大家想到的無外就是錢了,貨幣在哪個行業最多呢?當然是銀行業,銀行既要吸收存款,又要放出貸款,當然,這里主要說的是商業銀行,當然,由于商業銀行是唯利是圖的,所以這里貨幣政策的主體一定需要具備管理商業銀行的能力,而管理商業銀行的銀行我們稱之為央行,在美國是美聯儲,在中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宏觀經濟上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其不至于過多,也不至于過少,從而維持經濟能夠穩定持續地發展,因此所謂貨幣政策就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因此判別貨幣政策的依據首先是通過主體判斷,政策主體必須是央行。
2.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眾所周知商業銀行最關注的就是商業利潤,商業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后放出貸款,再通過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差額利率盈利,打一個比方,如果存款利率為3%,那么貸款利率為6%,則商業銀行就可以獲得3%的利息差了,如果商業銀行貸款100元出去,則商業利潤為3元,如果商業銀行貸款100萬出去,則商業利潤為3萬元,因此,理論上,如果需要商業利潤達到最大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錢全都貸出去,但是現實生活中,商業銀行不可能這么做,因為總會有人來他這里取錢,所以為了規避這種事情,央行要求商業銀行必須要存一筆錢作為準備金在它那里,我們把這筆錢就叫做法定存款準備金,如果商業銀行有100元,法定存款準備金有3元,那么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就為3%,這個時候意味著商業銀行的最大貸款額度僅為97元,如果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6%,則商業銀行的最大貸款額度僅為94元,所以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了商業銀行的最大貸款額度,阻礙了資金流入市場,是一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3. 再貼現率
企業往往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需要開信用票據,即為匯票,如果按時兌換匯票,那么企業就可以按時得到資金,但如果企業需要提前向商業銀行兌換匯票,商業銀行就需要拿出自己的資金出來貼給企業,這個行為叫貼現,當然,商業銀行唯利是圖,必然會收一筆費用,假如貼現金額為100元,商業銀行向企業收取的.貼現費用為4元,則貼現率為4%,如果商業銀行無錢可貼,其便需要找央行要錢,央行把自己的資金拿出來兌換商業銀行的匯票,此行為稱之為再貼現,當然,央行也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果再貼現金額為100元,央行向商業銀行收取2元,則再貼現率為2%,當再貼現率上漲為4%,意味著央行在再貼現時要多收商業銀行的錢,商業銀行只能將這種壓力轉嫁給企業身上,因此貼現率也會水漲船高,而這將直接提高到企業的貼現成本,因此提高再貼現率將提高企業貼現成本,阻礙了資金流入市場,是一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4. 公開市場業務
央行可以在政府的授意下買賣國家債券,當經濟過熱的時候,市場當中錢太多了,央行可以拋售國債,從而講貨幣回籠到央行中來,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當經濟蕭條的時候,央行可以收購國債,把貨幣吐回到市場中來,從而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因此拋售國債是一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5. 利率
利率是一個衡量當前貨幣供求關系的指標,如果當前貨幣供應量少,供不應求,則利率提高,如果當前貨幣供應量供過于求,則利率下降。
央行提高貼現率將引起:
A利率降低和貨幣供給量減少 B利率提高和貨幣供給量減少
C利率降低和貨幣供給量增加 D利率提高和貨幣供給量增加
【答案】:B
解析:提高貼現率,屬于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企業的貼現成本會加大,所以從央行的政策會減少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入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同時,由于貨幣顯得供不應求,利率自然會提高,故本題答案為B。
【西方經濟學課件】相關文章:
西方禮儀知識08-26
經典西方圣誕美食12-23
經典的西方諺語08-08
西方國家就餐禮儀11-18
西方禮儀知識3篇08-26
西方圣誕節習俗12-23
《將心比心》課件05-14
春曉課件05-03
《詠柳》課件05-02
荷花課件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