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6-05 14:37:09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引入

  復習設疑: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物體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實際上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那么物體受力其運動狀態是否一定改變呢?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1、二力平衡定義

  學生讀圖:

  分析吊燈、貨物的受力和運動情況

  教師引導分析:

  吊燈——受到兩個力:一是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二是細線的拉力,方向豎直向上,吊燈處于靜止狀態。

  貨物——受到兩個力:一是重力,方向向下;二是鋼索的拉力,方向豎直向上,貨物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得出結論:

  物體受到力其運動狀態并不一定改變,我們把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力。

  學生舉例:

  請舉出兩個二力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到的是那兩個力,小組交流。

  教師講解:

  現實生活中物體不受力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如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后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的力的平衡中最簡單的情形。

  設問:兩個力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平衡呢?或者說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

  2、二力平的條件

  教師講解:

  由于在實驗中判斷物體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比較困難,我們先討論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所受的兩個力之間應該滿足條件呢?

  設計思想:

  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塑料板。要研究的是塑料板兩邊繩子受到的兩個拉力之間的關系。

  受力分析:塑料板受到幾個力?

  學生:三個力:重力、兩邊細繩的拉力。

  教師:如果要忽略重力的影響,對塑料板有什么要求?

  學生:應使塑料板受到的重力遠遠小于兩邊細繩的拉力。

  教師:怎樣才能滿足上述要求?

  學生:塑料板的重力要比鉤碼的重力小得多。

  教師:我們就用重力比鉤碼的重力小得多的塑料板,這樣就可以它近似看成只受到兩邊繩子的拉力。

  實驗探究:

  當兩邊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時,塑料板處于靜止狀態;反之,當大小不相等時,塑料板不能保持靜止;

  學生:觀察到什么現象?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

  要使兩力平衡,必須使兩力的大小相等。

  再設問:

  只要兩力的大小相等兩力就一定會平衡嗎?

  當兩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將塑料板扭轉一個角度,即使兩力不在一條直線上;

  學生:觀察到什么現象?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

  要使兩力平衡,還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

  再設問:

  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一定平衡嗎?

  當兩邊的力大小相等、在同一條直線上,但兩個力方向不相反。

  學生:觀察到什么現象?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

  要使兩個力平衡,還必須方向相反。

  學生歸納兩個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3、應用——問題討論

  例1、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已知一個物體只受兩個力的作用,而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又知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舉例分析:小組討論。

  例2、二力平衡條件的逆應用:即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當這兩個力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當物體不滿足二力平衡條件時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又如何?

  小結:

  板書設計

  第八節二力平衡的條件

  1、二力平衡定義

  我們把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探究:

  結論1:要使兩力平衡,必須使兩力的大小相等。

  結論2:要使兩力平衡,還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

  結論3:要使兩個力平衡,還必須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

  3、應用——問題討論教案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二、遠離噪聲

  1、聽兩段錄音:課間10分鐘吵雜的聲音和一段優美的輕音樂,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于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討論。

  2、分組活動:做一個發聲罐,使發聲罐發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聲罐的聲音變輕呢?

  3、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小組討論

  4、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經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

  3、介紹電子擴音器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小雞和小鴨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物,所以我選擇了科學活動《小雞和小鴨》。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幼兒在喜歡小雞小鴨的基礎上,了解其特點的生活習性,并通過模仿、操作,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小鴨的主要特征。

  2、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3、教育幼兒熱愛小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習性。

  活動難點: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雞和小鴨》

  2、小雞和小鴨的家各一個

  3、鴨媽媽與雞媽媽標識各一個

  4、小雞小鴨圖片各一張

  5、小雞小鴨的實物圖片若干

  6、小鴨和小雞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師播放《小雞和小鴨》的音樂,提問幼兒剛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動物?

  幼;小雞和小鴨

  二、初步認識小雞、小鴨的外形

  師:小鴨、小雞玩得正開心,忘記回家。天快黑了,它們的媽媽急壞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好么?(出示圖標和房子)

  師:哪個是小雞的家,哪個是小鴨子的家?(讓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先來瞧瞧小雞長什么樣子?(讓幼兒從頭至尾觀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師:請你學著小雞的聲音把小雞送回家(嘰嘰嘰)

  師:我們再來瞧瞧小鴨子長什么樣子?

  幼:扁扁的嘴巴、長長的脖子、扁扁的腳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鴨子的腳趾中間有肉連著,連著的這個東西叫做腳蹼。小鴨子是靠它才能劃水的。

  師:小雞、小鴨都餓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你知道他們都喜歡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蟲子; 小魚和小蝦(出示食物圖片讓幼兒粘貼)

  三、比較小雞小鴨的不同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雞和小鴨,他們長得有什么不同?我們再把他們請出來,

  請你仔細看看他們哪里長得不一樣?

  幼:從頭至尾一一對比,說出不同(并用身體來模仿小鴨走路)

  幼:模仿小雞的叫聲與小鴨的叫聲(本領的不同)

  四、通過游戲結束活動

  師小結:小朋友學得可真像,小雞、小鴨它們實在太可愛了,我們一定要愛護、關心他們,現在老是給你們準備了頭飾,我們和小雞,小鴨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動反思:

  今天實施了《小雞和小鴨》這一節科學課。活動結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猶未盡,連上衛生間都學著小雞小鴨走著去,煞是可愛!這一現象也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節課,希望發現其中的亮點找出其中的缺點,取長補短,下一次活動開展的更好!

  這節課開始我是以談話的形式展開的,首先從小朋友的穿著顏色說起,重點說了黃顏色為下面的內容作了鋪墊。然后以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興趣和探索欲望!坝蟹N小動物,黃黃的羽毛……”謎語剛提出,小朋友就紛紛舉起小手了。笑笑說是小狗;一凡說是大老;涵涵說是豹,陸言說是獅子,夢夢說是長頸鹿,浩浩說是螃蟹,還有許多小朋友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興趣高昂的時候,我故作有點小失望的樣子說:“這只小動物是小小的喔,很可愛……”說在我慢慢的做著動作,“是小雞,還有小鴨!“震耳的聲音齊齊的響起,我瞪大眼睛很驚訝的看著他們,惹來了孩子們天真自豪的一陣歡笑。

  接下來我就請小朋友說說小雞,小鴨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圖片系統的講述活動內容。感覺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時,我們開展了小組的表演比賽。請每一組小朋友站起了邊說邊表演小雞和小鴨的外形特征,本領和說話等。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好勝心卻絲毫不小。比賽進行的很激烈,氛圍也很濃厚,時而又陣陣鼓掌聲和歡笑聲。通過這樣的形式,也帶動了一些平時比較沉默比較內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參與了本次活動,而且也加深了課堂內容的印象,相輔相成,效果非常好!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討論,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難點】

  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準備】

  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提問: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陽光、空氣等)。

  2、引導: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重點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誰吃誰:

  1、教師出示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也可以借鑒書本的圖片),說:這是在一簇花叢中發現的生物,有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2、問:為什么在同一個區域會出現這些動物和植物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這種關系。(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

  4、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句子)

  5、讓學生指出上面幾條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并發現大多數食物鏈都是從植物開始的。

  6、學生再根據生活經驗說幾條食物鏈。

  三、水田的食物網:

  1、竹林村的同學在稻田上發現了許多生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書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2、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用箭頭表示出相關的食物鏈。

  3、學生交流補充,不斷完善自己的食物鏈,數一數有多少條。特別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

  4、概括: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

  5、說一說:萬一其中的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6、拓展:觀察身邊的生態群落,畫一個食物網。

科學教案 篇5

  【單元分析】本單元共有八個課題,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觀察研究熱和熱傳遞現象,后半部分則重點探究由熱引起的燃燒現象!盁帷辈糠值闹饕顒佑校毫私馍钪杏心男嵩,我們的身體可從哪些途徑獲得熱能;觀察熱傳遞的過程;感知不同材料物體的傳熱速度;選擇使用合適材料控制熱傳遞的速度等。“燃燒”部分的主要活動有:觀察燃燒現象;探究燃燒與溫度和空氣的關系;了解人類對火的利用;學習如何安全用火等。

  【課時分析】本課教學內容非常有趣,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也非常有益。教學中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蠟燭能燃燒多久,第二課時教學怎樣讓蠟燭繼續燃燒。第一課主要安排兩個探究活動,蠟燭在杯子里熄滅上節課學生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杯子里的氧氣被燃燒完了。真的是氧氣被燃燒完了嗎?這節課的探究就從這里開始。探究活動一:用一個玻璃杯罩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計算蠟燭在杯內燃燒的時間有多長呢。這部分的教學教師著重于數據的處理上。探究活動二:分別在2個杯子和1個杯子中,比較兩支長短不同的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這部分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觀測與現實的矛盾沖突,從而不斷地進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認識。教學的拓展安排2個小實驗,在鐘罩里,兩支長短不同的蠟燭會怎樣?如何才能使蠟燭繼續燃燒呢?實驗結果出乎學生意料之外,學生帶著問題結束這一課的學習,并為第2課時作鋪墊。

  【課時目標】

  1、經歷一個對蠟燭會熄滅與保持蠟燭燃燒的探究活動過程;

  2、經歷一個不斷否定與糾正自己的推測的思維過程;

  3、能夠設計一些實驗解決自己不斷產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實驗報告;

  4、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氣不足;

  5、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思路】

  1、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作出假設,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形成認識、鞏固認識、否定自己不正確的認識、形成新的正確認識的科學思維過程。

  2、教學對象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壓縮自己的活動,留較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研究。

  3、努力使學生在課堂內帶著問題來,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4、教師力求以科學實驗的魅力、教師語言的'幽默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一個對蠟燭會熄滅與保持蠟燭燃燒的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能夠設計一些實驗解決自己不斷產生的疑惑。

  【實驗器材】學生:兩個玻璃杯、兩支長短不一樣的蠟燭、火柴。教師用:棋子若干、玻璃鐘罩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實驗鋪墊導入新課

  1、師演示2個實驗:熱汽球上升、二氧化碳滅火。

  2、如將一個玻璃杯罩住這支蠟燭,會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熄滅呢?老師把同學們的意見寫在黑板上(杯中的氧氣燒完了)

  3、蠟燭在杯中能燃燒多久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蠟燭能燃燒多久。

 。ń虒W思路:兩個演示實驗,活躍了課堂氣氛,避免學生課前的緊張情緒,使其在輕松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課堂教學;也為后面的教學作知識鋪墊。)

  二、科學探究過程

 、、一支蠟燭的研究

  1、猜測:這支蠟燭在杯內燃燒多久才會熄滅?做一做,用實驗來證明。(出示實驗報告一)

  (教學思路:在猜測的基礎上進行實驗驗證。教師根據學生的意愿來確定記時標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能為后面學生的動手實驗定一個記時的標準。)

  2、討論:什么時候開始計時。

  3、小組分工好:計時員,實驗員,記錄員,匯報員。說明實驗一次可能不準確,建議實驗5次。

  4、學生實驗,完成實驗報告(一),并把結果寫在黑板上。

  5、學生匯報:說說每次測的結果,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出來的?有些差別很大,說說是怎么做?(在實驗中給杯子換氣)

  6、討論:看了這些數據,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一樣大小的杯子,蠟燭燃燒的時間差別這么大?

  7、再實驗2次,并討論:為什么差別那么大?小組商量一下,要不要修改你們的數據。

  8、學生匯報:除計算的準確性、火苗的大小等原因外,還發現了不同的小組蠟燭有長有短。(學生講到火苗有大小時,提示用剪刀修整)

 。ń虒W思路:再次實驗,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科學的一絲不茍,探究過程中要注意科學性。要不要修改你們的數據,體現了尊重學生。)

 、、兩支蠟燭的研究

  1、燃燒的時間和蠟燭的長短有關系嗎?你可以設計一個什么實驗來讓同學們、老師相信?(兩個蠟燭,同時用兩個杯子罩住,然后進行比較)

 。ń虒W思路:課前有意識地把學生實驗的蠟燭分成長、短兩種,在討論中,學生肯定會考慮到蠟燭的長短問題。怎樣進行實驗,學生第一個想法就是用兩個杯子兩根蠟燭進行。雖這里可以通過長短不同的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但還是讓學生實驗,眼見為實,才能使學生信服。)

  2、你還可以怎么做更簡單一點?(兩根蠟燭用一只杯子罩住進行比較)

  3、領取蠟燭及實驗報告(二)。

  4、學生實驗,兩個實驗各進行4次,并思考:從實驗現象中你知道什么?

  5、學生匯報:說說蠟燭滅的先后順序,你是怎樣想的?

  6、比比賽賽:從剛才的數據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問題?比哪個小組想的多!

 。ń虒W思路:怎樣做更簡單點,怎樣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用一只杯子罩住兩根蠟燭。安排兩個實驗一起做,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行研究,避免過多在間隙、過多的匯報、過多的打斷學生研究思路。)

 、纭⒀芯坑懻摫醒鯕鉄炅藛?

  1、通過實驗,兩支蠟燭在一個杯子里先后滅掉,看到這個現象你發現了什么?

  2、假設在杯子里,再放一支更長一點或更短一點的蠟燭,同學們猜猜會怎樣?

  3、說明:杯子里的氧氣并沒有燒完。

 。ń虒W思路: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推測和發現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在實驗中發現自己以前知識的缺陷,并不斷地實驗、修正,這也是科學課的任務所在。為什么會這樣?這個原因課堂上難解決,留給學生課外解決。)

  三、課外拓展、教學鋪墊

  1、在大鐘罩里,放上2支長短不同的蠟燭,猜想會怎樣?為什么這個實驗結果和小杯子做的實驗結果不一樣呢?今天課堂上老師不告訴你道理,你自己課外去研究,找到了,問問你們的科學老師,或向他們請教。

  2、怎樣讓杯子中的蠟燭能繼續燃燒呢?教師用三個棋子墊演示:這樣蠟燭還會熄滅嗎?

  3、怎樣讓蠟燭在杯子中燃燒的時間更長久呢?或者讓蠟燭一直燃燒下去?同學們好好地思考一下,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教學思路:科學課的特點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2個實驗的結果,都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現實與矛盾的沖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這也正是科學課學習的意義所在。如有時間,怎樣持久燃燒展開一下,組織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四、整理器材

  發放教材,組織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

  (教學思路:整理好器材,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為教師準備下節課教學節省不少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一個有效手段。)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5篇05-15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6篇05-12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7篇05-08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六篇05-28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9篇05-16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6篇06-02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五篇05-21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八篇05-16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5篇05-06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六篇05-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幕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日本亚洲欧美不卡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 无日本日本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