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10-16 10:14:50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各樣的繩,并圍繞“有用的繩子”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2、探索繩的各種玩法,體驗玩繩的樂趣。

  3、提高動作的靈敏性與協調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 收集各種各樣的繩子。

  2、教師用繩自制的網兜。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各種各樣的繩,并圍繞繩子的用途展開討論。

  (1)啟發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繩。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繩子,你們認識它們嗎?請你們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們一樣嗎?”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3)請幼兒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繩,集體交流。

  師:“你喜歡的繩子是什么樣的?它可以用來做什么?”(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4)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不一樣的繩子?它們有什么用?”

  2、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師用繩子變魔術,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繩子還可以變魔術呢!”“今天繩子特別高興,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辦法告訴你的好朋友。”

  (2)幼兒自由選擇繩子嘗試不同的玩法,教師參與其中,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3)幼兒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導幼兒探索合作玩繩。

  師“能不能幾個小朋友用繩子一起玩游戲?可以怎么玩?”

  3、師生互動游戲:“網小魚”。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

  2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

  3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4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2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

  2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

  3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 .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 .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 .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 .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 .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 .模擬生態平衡。

  ( 1 )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 37 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 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 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 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 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 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 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 2 )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 3 )預測一下,:

  A 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 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 4 )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 5 )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 .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 1 )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 2 )討論書上 38 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 3 )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 4 )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 5 )閱讀書上 39 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么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 .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 1 )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著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 226 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 2 )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借助圖片錄像資料)

  ( 3 )討論:國家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么我們同學自己對于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 .談話:現如今國家為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 .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科學教案 篇3

  【單元分析】本單元共有八個課題,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觀察研究熱和熱傳遞現象,后半部分則重點探究由熱引起的燃燒現象。“熱”部分的主要活動有: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熱源,我們的身體可從哪些途徑獲得熱能;觀察熱傳遞的過程;感知不同材料物體的傳熱速度;選擇使用合適材料控制熱傳遞的速度等。“燃燒”部分的主要活動有:觀察燃燒現象;探究燃燒與溫度和空氣的關系;了解人類對火的利用;學習如何安全用火等。

  【課時分析】本課教學內容非常有趣,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也非常有益。教學中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蠟燭能燃燒多久,第二課時教學怎樣讓蠟燭繼續燃燒。第一課主要安排兩個探究活動,蠟燭在杯子里熄滅上節課學生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杯子里的氧氣被燃燒完了。真的是氧氣被燃燒完了嗎?這節課的探究就從這里開始。探究活動一:用一個玻璃杯罩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計算蠟燭在杯內燃燒的時間有多長呢。這部分的教學教師著重于數據的處理上。探究活動二:分別在2個杯子和1個杯子中,比較兩支長短不同的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這部分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觀測與現實的矛盾沖突,從而不斷地進行思考及修正已有的認識。教學的拓展安排2個小實驗,在鐘罩里,兩支長短不同的蠟燭會怎樣?如何才能使蠟燭繼續燃燒呢?實驗結果出乎學生意料之外,學生帶著問題結束這一課的學習,并為第2課時作鋪墊。

  【課時目標】

  1、經歷一個對蠟燭會熄滅與保持蠟燭燃燒的探究活動過程;

  2、經歷一個不斷否定與糾正自己的推測的思維過程;

  3、能夠設計一些實驗解決自己不斷產生的疑惑,并且形成自己的實驗報告;

  4、使學生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氣不足;

  5、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思路】

  1、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作出假設,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形成認識、鞏固認識、否定自己不正確的認識、形成新的正確認識的科學思維過程。

  2、教學對象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壓縮自己的活動,留較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研究。

  3、努力使學生在課堂內帶著問題來,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

  4、教師力求以科學實驗的魅力、教師語言的幽默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經歷一個對蠟燭會熄滅與保持蠟燭燃燒的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能夠設計一些實驗解決自己不斷產生的疑惑。

  【實驗器材】學生:兩個玻璃杯、兩支長短不一樣的蠟燭、火柴。教師用:棋子若干、玻璃鐘罩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實驗鋪墊導入新課

  1、師演示2個實驗:熱汽球上升、二氧化碳滅火。

  2、如將一個玻璃杯罩住這支蠟燭,會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熄滅呢?老師把同學們的意見寫在黑板上(杯中的氧氣燒完了)

  3、蠟燭在杯中能燃燒多久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蠟燭能燃燒多久。

  (教學思路:兩個演示實驗,活躍了課堂氣氛,避免學生課前的緊張情緒,使其在輕松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課堂教學;也為后面的教學作知識鋪墊。)

  二、科學探究過程

  ㈠、一支蠟燭的研究

  1、猜測:這支蠟燭在杯內燃燒多久才會熄滅?做一做,用實驗來證明。(出示實驗報告一)

  (教學思路:在猜測的基礎上進行實驗驗證。教師根據學生的意愿來確定記時標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能為后面學生的動手實驗定一個記時的標準。)

  2、討論:什么時候開始計時。

  3、小組分工好:計時員,實驗員,記錄員,匯報員。說明實驗一次可能不準確,建議實驗5次。

  4、學生實驗,完成實驗報告(一),并把結果寫在黑板上。

  5、學生匯報:說說每次測的結果,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出來的?有些差別很大,說說是怎么做?(在實驗中給杯子換氣)

  6、討論:看了這些數據,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一樣大小的杯子,蠟燭燃燒的.時間差別這么大?

  7、再實驗2次,并討論:為什么差別那么大?小組商量一下,要不要修改你們的數據。

  8、學生匯報:除計算的準確性、火苗的大小等原因外,還發現了不同的小組蠟燭有長有短。(學生講到火苗有大小時,提示用剪刀修整)

  (教學思路:再次實驗,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科學的一絲不茍,探究過程中要注意科學性。要不要修改你們的數據,體現了尊重學生。)

  ㈡、兩支蠟燭的研究

  1、燃燒的時間和蠟燭的長短有關系嗎?你可以設計一個什么實驗來讓同學們、老師相信?(兩個蠟燭,同時用兩個杯子罩住,然后進行比較)

  (教學思路:課前有意識地把學生實驗的蠟燭分成長、短兩種,在討論中,學生肯定會考慮到蠟燭的長短問題。怎樣進行實驗,學生第一個想法就是用兩個杯子兩根蠟燭進行。雖這里可以通過長短不同的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但還是讓學生實驗,眼見為實,才能使學生信服。)

  2、你還可以怎么做更簡單一點?(兩根蠟燭用一只杯子罩住進行比較)

  3、領取蠟燭及實驗報告(二)。

  4、學生實驗,兩個實驗各進行4次,并思考:從實驗現象中你知道什么?

  5、學生匯報:說說蠟燭滅的先后順序,你是怎樣想的?

  6、比比賽賽:從剛才的數據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問題?比哪個小組想的多!

  (教學思路:怎樣做更簡單點,怎樣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用一只杯子罩住兩根蠟燭。安排兩個實驗一起做,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行研究,避免過多在間隙、過多的匯報、過多的打斷學生研究思路。)

  ㈢、研究討論杯中氧氣燒完了嗎?

  1、通過實驗,兩支蠟燭在一個杯子里先后滅掉,看到這個現象你發現了什么?

  2、假設在杯子里,再放一支更長一點或更短一點的蠟燭,同學們猜猜會怎樣?

  3、說明:杯子里的氧氣并沒有燒完。

  (教學思路: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推測和發現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在實驗中發現自己以前知識的缺陷,并不斷地實驗、修正,這也是科學課的任務所在。為什么會這樣?這個原因課堂上難解決,留給學生課外解決。)

  三、課外拓展、教學鋪墊

  1、在大鐘罩里,放上2支長短不同的蠟燭,猜想會怎樣?為什么這個實驗結果和小杯子做的實驗結果不一樣呢?今天課堂上老師不告訴你道理,你自己課外去研究,找到了,問問你們的科學老師,或向他們請教。

  2、怎樣讓杯子中的蠟燭能繼續燃燒呢?教師用三個棋子墊演示:這樣蠟燭還會熄滅嗎?

  3、怎樣讓蠟燭在杯子中燃燒的時間更長久呢?或者讓蠟燭一直燃燒下去?同學們好好地思考一下,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教學思路:科學課的特點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2個實驗的結果,都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現實與矛盾的沖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這也正是科學課學習的意義所在。如有時間,怎樣持久燃燒展開一下,組織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四、整理器材

  發放教材,組織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

  (教學思路:整理好器材,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為教師準備下節課教學節省不少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一個有效手段。)

科學教案 篇4

  我找到了……(科學)

  一、教學要求: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收集資料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2、激發幼兒對動物進行探究的興趣以及保護動物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講述。

  重點:讓幼兒掌握一些資料收集的途徑和方法。

  難點:激發幼兒對動物產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的圖片

  有關動物的VCD 電腦

  三、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展示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圖片>

  這些動物圖片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找到的,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動物,請告訴你的朋友1、自己的動物圖片是從哪里找到的?2、找到的動物叫什么名字?3、這種動物有什么特征?

  (二)經驗的分享

  1、幼兒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間的談話,捕捉孩子生成話題)

  2、集體的經驗分享

  1、請個別幼兒介紹

  A、你的動物圖片是從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動物叫什么名字?

  C、這種動物有什么特征?

  (幼兒在介紹資料來源時,教師應出示相應的材料,使幼兒有一種較直觀的理解。)

  3、教師小結

  4、你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5、教師介紹其它的收集途徑、方法。

  <打開電腦>

  A、電腦有什么本領?

  B、小結

  C、教師操作上網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

  5、請幼兒說說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資料,用什么方法把資料給大家看。

  6、教師小結。

  (三)激發對動物探究的興趣

  1、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當孩子提出問題后教師就請其他孩子來回答,同時鼓勵孩子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對有爭論話題鼓勵孩子用學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資料,然后根據找到到的資料再進行討論。教師要及時判斷把握好問題的價值取向。)

  (四)激發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1、動物是不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2、那我們怎樣來保護它們呢?

  (五)教師對活動中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情感的激勵,以引起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了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后它為什么會轉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電以后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么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里有什么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學生活動。3. 你發現了什么?(教師介紹電動機內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里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

  1. 小電機里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么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么?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實驗裝置。并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部的零件和結構,對于它的轉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賽車》04-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深夜福利网站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久久Aⅴ这里有精品免费看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亚洲欧美无线码中文字母 | 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