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高校學生積極心理素養的測度及其研究現狀論文

時間:2018-08-15 10:14:11 論文 我要投稿

高校學生積極心理素養的測度及其研究現狀論文

  摘要:隨著積極心理學浪潮席卷全球, 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積極心理品質這一核心課題展開研究。文章通過對近年來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研究成果進行分析, 探討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做出展望, 以期為后來研究提供一定啟發。

高校學生積極心理素養的測度及其研究現狀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 積極心理品質; 綜述;

  Seligman在1997年第一次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 并隨后發起了一場積極心理學改革運動。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 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 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使人類走向幸福[1,2]。

  積極心理學傳入我國之后, 孟萬金教授針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針對心理疾病和基本適應問題等弊端, 創立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MHE) 。這種教育模式以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為核心任務, 以積極預防和發展為取向, 有目的、有計劃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3]。這一教育模式提出后立即引起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廣泛興趣, 對積極心理品質的探究也成為一個熱點課題, 因此本文將對近年來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 以期為后來研究提供參考、為大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鑒。

  一、積極心理品質的概念

  1999年, Hillson和Made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的概念[4], 后來Seligman在其著作中分別使用了“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Positive character”、“Character Strengths”來表示積極心理品質, 并指出美德和力量 (潛能) 是積極心理品質的核心, 具有緩沖器的作用, 能戰勝心理疾病[5,6]。在我國, “積極心理品質”這一術語由官群和孟萬金首次引入國內, 他們認為積極心理品質指的是個體在先天潛能和環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正向心理特質, 這些心理特質影響或決定著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的積極取向, 繼而為個體擁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礎[3]。這一概念得到學術界廣泛支持, 在積極心理品質研究中占據著主流地位。國內學者還有從功能角度提出積極心理品質能促進提高工作績效、提升主觀幸福感并能預防疾病;從主觀體驗和現實結果指出積極心理品質是持久的、積極的情緒和體驗, 有助于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忠誠度的培養, 增強內在資源[7]。

  二、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構與測量

  (一)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構

  Peterson和Seligman通過對涉及人類美德的大量文獻回顧, 發現了智慧、勇氣、人性、正義、節制和超越這六種核心美德, 這些美德在各種文化中 (包括東方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和印度教文化, 西方的希臘哲學、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是普遍存在并受到重視的;隨后通過測量發現了6種美德相對應的24種力量[8,9], 并且進一步構建了“價值-行為分類體系”來描述人類的性格優點 (VI-A-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 VIA-CS) 。VIA-CS分類標準便是積極心理品質的理論結構。

  2004年, Haslam等人[10]在VIA-CS分類的基礎上, 借鑒了大五因素模型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內隱結構研究。最終得到了與VIA-CS呈中等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內隱結構模型。

  (二)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測量

  為了測量VIA-CS中的美德與性格品質, Seligman等人[11]編制了《價值-行為特征量表》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VIA-IS) 。該量表分為24個分量表對應24種力量, 每個分量表有10個題目。題目均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量表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

  國內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測量的最有代表性是孟萬金和官群等人參照VIA-IS編制的《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12]。該量表共62個題目, 包含智慧和知識、勇氣、人性、公正、節制、超越6個分量表, 測量20種積極品質,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除此之外, 吳九君[13]與24個積極品質一一對應也編制了《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段文杰等人[14]開發出了《中華美德問卷》。

  三、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現狀

  (一)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因素

  1. 性別

  我國學者陳志方、沐守寬調查發現,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性別差異顯著, 男生的勇氣、正義維度顯著優于女生[15]。羅滌、李穎采用自編問卷對重慶4所高校800名留守大學生展開調研[16], 該研究結果發現, 女性留守大學生在處事品質、意志品質、奮進品質3項得分明顯高于男性留守大學生, 且差異及其顯著。馮維、張曉娜[17]研究了免費師范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 同樣發現積極心理品質的性別優勢:女生責任心顯著強于男生責任心。然而李林英等人對大學新生的調查表明, 男生和女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整體水平差異并不顯著, 但男生在認知維度和公正維度、節制維度顯著高于女生, 女生在人際維度顯著高于男生。在積極心理品質性別差異研究中, 國外學者同樣未達成一致:Linley等人[18]在英國的調查發現, 男性和女性在報告的性格品質中心胸開闊、公平、好奇心、熱愛學習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但是女性在善良、愛以及感恩這三項性格品質上的得分顯著高于男性, 并且這一結果與Shimai等人[19]對美國和日本大學生的研究相一致。但是, Shimai等人的研究也發現, 男性在勇敢、毅力上的得分要顯著高于女性。

  2. 年齡

  總體上來看, 國外研究相對一致表明年齡與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呈正相關[20]。Linley等人還指出智慧和知識、正義、節制與年齡的相關最高, 這一結論與涂巍等人[7]研究一致:大一與大二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不存在明顯分化, 直到大三、大四, 智慧和知識、勇氣、人性、正義、節制維度均發展較好。然而涂巍等人還表示, 大學生的超越維度隨年級增長顯現出持續的降低趨勢。在陳志方、沐守寬的研究中同樣發現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隨著年級的增長而下降[15]。

  3. 經濟狀況

  陳磊等人[21]研究發現, 貧困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總體狀況良好;除認知維度差異不顯著外, 其他五個維度均顯著高于非貧困生對照組;認知維度、情感維度和節制維度高于全國常模, 人際維度顯著低于全國常模。郭玉芳等人[22]對不同生源地護生調查發現, 農村生源護生積極心理品質整體發展處于明顯劣勢, 農村生源護生在認知、人際、公正、超越4個維度得分均顯著低于城鎮生源護生, 僅在真誠品質得分顯著高于城鎮生源護生。林靜等人[23]和張小菊[24]的研究結果表明, 城鄉生涯差異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影響并不顯著[23,24]。

  4. 宗教信仰

  關于宗教信仰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關系的研究目前還很少見。一項關于美國穆斯林的宗教性與所擁有的積極心理品質之間關系的研究表明, 宗教性與善良、平等、領導力、自我管理、謹慎、感恩、希望、樂觀、精神性和原諒等品質密切相關[26]。

  5. 社會環境

  在社會環境因素中, 家庭環境與積極心理品質的相關研究比較多。段天宇研究表明[26], 父母教養方式中的情感溫暖、理解與積極心理品質呈正相關, 而過度干涉、過度保護、懲罰嚴厲、拒絕否認與積極的心理品質呈負相關。張小菊[24]的研究表明, 父母的情感溫暖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各個維度以及總體水平均正相關, 父母的積極教養方式如偏愛與人際和超越維度呈正相關, 父母的消極教養方式與積極心理品質的部分維度呈負相關;對積極心理品質水平影響最大的是母親情感溫暖、理解。郭玉芳等人[22]表示, 除了父母的適當期許、關心之外, 教師的關注、和諧的同學關系都能促進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二)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心理健康

  吳九君等人[27]采用SCL-90和自編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對海南17683名大學生調查發現, 積極心理品質與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均呈顯著負相關, 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發現, 希望、寬容、自律、勇敢、熱情、審美、領導力等積極心理品質對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各因子有反向預測作用。國外研究也一致表明, 希望、寬容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意義[28,29]。黎嘉等人[30]研究表明, 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能夠顯著負向預測手機依賴。Nansook[31]研究表明某些積極心理品質與行為和情緒問題呈顯著負相關, 與學業上的成功、社會行為等積極的發展結果呈顯著正相關。

  Shimai等人[19]對美國和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熱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積極心理品質與人們的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Kashdan[32]在對克羅地亞大學生的.研究也發現, 善良、幽默、領導力、團隊合作等積極心理品質與人際歸屬感這一心理需要的滿足以及大學生對有意義的生活的追尋呈現顯著的相關關系。

  四、當前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雖然當前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取到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但仍舊存在諸多不足。首先是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構問題。積極心理品質以普遍重視的六種核心美德組成基本結構, 并且一直以來獲得學界廣泛認可, 但是在后來研究卻發現VIA-SC五因素結構和四因素結構[21]。所以有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探究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構。另外, 王登峰等人[33]指出:中西方文化中對人性看法、行為歸類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當前國內對積極心理品質測量工具多參考VIA-IS編制而成, 其實際預測效度是否會因文化差異而產生偏差。另外, Haslam等人借鑒了大五因素模型最終得到了與VIA-CS呈中等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內隱結構模型。而王登峰等人表示與西方大五人格相比大七人格對于中國人人格更具合理性。因此, VIA-IS量表與大七人格量表的關系如何, 參照VIA-IS所編制的中國版本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與大七人格量表的關系又如何, 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其次, 當前關于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取樣雖然覆蓋了普通大學生、大學新生、留守大學生、免費師范生、貧困大學生群體, 但還是比較狹窄的。與健康常人相比, 積極心理品質對于心理障礙患者等人的價值可能更大, 未來可拓寬研究面。最后, 對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理論探討較多, 實證研究幾乎還是一片空白。未來可參考當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 開展積極心理品質提升的有效干預方案, 讓積極心理品質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實際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金珍, 王文忠, 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 2003, 11 (03) :321-327.

  [2]Sheldon K M, 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216.

  [3]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 2008, 5:41-45.

  [4]Hillson J M C.An investigation of positive individualism and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Dimensions of positive personality[J].1999.

  [5]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Park N, et al.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 60 (5) :410.

  [6]Seligman M E P, Ernst R M, Gillham J, et al.Positive education: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9, 35 (3) :293-311.

  [7]涂巍, 林靜.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回顧與展望[J].校園心理, 2015 (06) :391-393.

  [8]Park N,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P.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 23 (5) :603-619.

  [9]Peterson C, Seligman M E P.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Haslam N, Bain P, Neal D.The implicit structure of positive characteristic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4, 30 (4) :529-541.

  [11]Park N,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P.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A closer look at hope and modesty[J].2004.

  [12]孟萬金, 官群.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 2009, 8:71-77.

  [13]吳九君.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 22 (11) :1693-1695.

  [14]Duan W J, Bai Y, Tang X Q, et al.Virtues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J].Mental Health, 2012, 38 (2) :1-8.

  [15]陳志方, 沐守寬.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狀況調查與分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2, 32 (2) :43-44.

  [16]羅滌, 李穎.高校留守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 2012 (8) :83-87.

  [17]張曉娜, 馮維.免費師范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與特點研究[J].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 2010 (6) :40-43.

  [18]Linley P A, Maltby J, Wood A M, et al.Character strengths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 43 (2) :341-351.

  [19]Shimai S, Otake K, Park N, et al.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J].Journal of Ha ppiness Studies, 2006, 7 (3) :311-322.

  [20]張寧, 張雨青.性格優點:創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資本[J].心理科學進展, 2010, 18 (07) :1161-1167.

  [21]陳磊, 何云鳳, 夏星星.高校貧困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 2011, 10:87-91.

  [22]郭玉芳, 張娜, 張靜平.農村與城鎮生源護生積極心理品質及影響因素比較[J].中國公共衛生, 2013, 29 (7) :1041-1045.

  [23]林靜, 涂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應對方式, 領悟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 23 (2) :225-228.

  [24]張小菊, 趙敬.大學新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積極心理品質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 2013 (1) :92-96.

  [25]Ahmed S.Religiosity and pres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Muslim youth[J].Journal of Muslim Mental Health, 2009, 4 (2) :104-123.

  [26]段天宇.大學生性格優勢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 2011.

  [27]吳九君, 溫小平, 何莉.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對心理健康的多元回歸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 23 (12) :1885-1888.

  [28]Denton R T, Martin M W.Defining forgiveness: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process and role[J].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1998, 26 (4) :281-292.

  [29]Valle M F, Huebner E S, Suldo S M.An analysis of hope as a psychological strength[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6, 44 (5) :393-406.

  [30]黎嘉, 葉婷婷, 黃靖海, 等.大學生學業情緒對“手機依賴”的影響:積極心理品質的中介作用[J].肇慶學院學報, 2016, 37 (3) :86-91.

  [31]Nansook P.Character strengths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2004, 591:40-54.

  [32]Kashdan T B, Julian T, Merritt K, et al.Social anxiety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in combat veterans:Relations to well-being and character strength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06, 44 (4) :561-583.

  [33]王登峰, 崔紅.人格結構的中西方差異與中國人的人格特點[J].心理科學進展, 2007, 15 (02) :196-202.

【高校學生積極心理素養的測度及其研究現狀論文】相關文章:

1.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2.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展望論文

3.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的調查論文

4.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現狀及其展望論文

5.有關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室的研究設計論文

6.關于教育技術素質及其培養的論文

7.淺析教師的積極心理品質及其培養論文

8.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路徑的論文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 色综合中文字幕色综合激情 | 亚洲制服丝袜日韩熟女中文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