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解析論文
摘要: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步入信息化時代,對于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來說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本文以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內涵為依據,結合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狀況和目前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了具體的針對措施,并進一步提出了“智慧校園”的概念。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智慧校園
一、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內涵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其表現形式是對信息資源的收集、處理、傳遞,以提高管理效率為基本目的一種優化過程。[5]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指把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整合,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高校的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和科學管理,進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決策水平和管理調控能力。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的優點在于其不僅可以節約開支,還可以改進工作方式、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向高校的各級管理、各部門、教師、教輔和學生提供超越部門分隔限制、時間和空間的規范、優質、透明的高水平管理服務。
二、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現狀
通過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運行情況來看,我國的很多高校目前都已經利用信息系統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已逐步實現了對教學管理過程大量數據的集中處理。[2]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單純用教務管理系統替代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諸如很多的高職院校用一套教務管理系統,實現網上選課、排課、排考、評教等功能就是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然而事實卻是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化校園,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而是由很多子系統組成的,更需要學校中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的進行管理。
(二)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很多高校忽視了學校本身的教學管理特點,喜歡使用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缺少個性化定制。教學管理系統由于大部分是適合普通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并不適應職業院校的教學的自身特點。比如,普通高校主要是采用以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而高職院校卻以理實一體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主,這就造成其無法完全滿足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的需求。[1-2]2.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和管理能力良莠不齊。基于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又龐大的數字化校園,這就需要各部門都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開展工作。然而,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其又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模式,對軟件進行擴展開發功能的主動性缺乏,這就導致系統的很多功能沒有被充分開發利用。對于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去鉆研和學習新事物的人員言,信息化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這些認識上的不足就導致了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滯后和被動。[1-3]3.很多高校沒有統一的數據信息標準,沒有合理有效的規劃管理信息化資源,使得對系統的擴展和對接遇到障礙。加之各個信息管理系統相對比較分散,缺乏整體的協調統一性,有的系統平臺和其他平臺無法進行統一身份認證,信息資源得不到有效流轉及更新,進而無法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此外,因為數據平臺不統一導致同類數據重復錄入保存于不同的平臺,也就無法確保數據的完整性。[1-3]4.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著一定的信息安全隱患。盡管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優勢是快捷、及時以及共享,但它的開放性和透明性也促使破壞網絡系統安全的人有機會對系統平臺進行攻擊,就目前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運行的情況看來,教學管理系統被攻擊和人為破壞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學校“因噎廢食”,不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而采用普通管理模式。因而,信息安全問題是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亟需引起重視的方面。
三、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一)改革教學管理體制使其適應信息化管理模式
對于傳統的教學管理體制,主導者是教務處,各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則是在教務處的統籌部署下工作,而教學管理信息化則需要將管理權下放給各教學單位,通過教學機制改革,建立起來以各教學單位自主管理的運行體制,提高各教學單位的自主權和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各部門的相互協作,共同將教學管理任務完成。高校要進行合理的規劃并且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起適合高校自身特點的教學管理信息化模式。
(二)創建符合高校自身特點的教學管理軟件系統
高校都是有自身的定位和特色的,因此教學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必須切合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由于面向普通高校的教學管理軟件不能很好地適應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及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依據自身的需求和教學方式,開發適合高職院校教學特點的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可以聯合多所同類學校共同開發,亦可以引進專業的教學管理系統研發公司進行開發,這樣一來,既可以提高教學管理系統的通用性并確保系統的安全性。
(三)建立高素質的教學信息管理隊伍
作為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操作者和維護者,教學信息管理人員非常重要。他們是整個系統正常運行的保證。由于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覆蓋面廣,幾乎學校各個部門都有專人負責管理,管理人員要不僅能對系統進行熟練的掌握,還要對系統的使用和維護非常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此外,還要保持教學信息管理隊伍的穩定性,如果工作人員經常更換,則會導致交接不到位以及管理銜接不上等情況的出現。
(四)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當今已全面邁入大數據時代,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渠道也漸漸通暢,高校應當鼓勵教師們積極申報教學管理信息化相關的教科研項目,并在經費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以期通過這種方式搭建出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的平臺。不僅如此,高校還應當順應大趨勢,在教學管理硬件配套方面加大投入,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管理中,不能夠因為落后的硬件配套措施而束縛了它的發展。
四、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緣起于2008年由美國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演講中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有學者相應提出了“智慧校園”的概念,智慧校園是集智能、開放、創新、協作為一身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第四代數字校園的呈現形態。[4]隨著云計算和物聯網傳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建設智慧校園建設要圍繞綠色校園、智慧教學、智慧校務、智慧科研、平安校園、便捷生活六個方面,利用先進成熟的技術手段開展智慧校園的建設,給師生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和生活的新環境,并在學校和家長之間搭建起新的溝通橋梁。通過智慧校園的建設,將會進一步推動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新技術的不斷創新,教學管理信息化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有助于學校決策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有助于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而,未來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一種重要方式就是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更全面,推進的更深入。而結合了當前熱門的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及大數據技術的“智慧校園”建設,也必將成為今后高校信息化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峰.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6(5):130-132.
[2]苑立娟,孫建華.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及改進策略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6(6):127-129.
[3]陳京.高校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9(5):119-121.
[4]任友群.智慧校園:高校管理信息化的轉折與挑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9):20-21.
[5]王仁高,徐鵬民.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0(1):42-45..
【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解析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論文07-04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探究論文07-02
論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論文07-04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論文07-04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解析論文07-04
高校教學管理論文07-18
高校檔案信息化論文參考04-05
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論文07-03
高校教學管理研究論文九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