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校教師該如何正確反思自我職業道德修養論文

時間:2021-06-21 10:50:34 論文 我要投稿

探討高校教師該如何正確反思自我職業道德修養論文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發展的核心基地。高校教師是偉大中國夢的實踐者和建設者的培育人。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現代化, 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已成為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是從高校教師自身素質和師生關系出發, 來探討高校教師該如何正確反思自我職業道德修養。

探討高校教師該如何正確反思自我職業道德修養論文

  關鍵詞:高校教師; 自身素質; 師生關系; 職業道德; 反思;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多元化和國際化等方向發展。高等院校也從社會發展的邊緣走向了社會發展的中心。而在當前新的時代背景下, 高校教師所面對的誘惑和選擇更為復雜多樣, 因此高校教師的自我職業道德修養也正經受著嚴峻的挑戰。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必須遵守“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等基本職業道德規范。而在西方教師職業道德研究體系[1]中, 主要是針對教師個體品質的探討, 關注教師的品性、品質和人格。可知對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是一種世界性的課題。

  筆者通過對兩年的教師生涯的一些思考、總結以及對自我的要求來闡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該如何正確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本文主要是從高校教師本身, 以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來思考自我職業道德規范建設機制, 完善自我職業道德修養, 從而能夠成為一個自我認可、學生認可以及社會認可的合格教師。

  一、關于高校教師自身素質的職業道德反思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主要分為師德理想、師德原則、師德規則。師德理想是對教師專業行為的最高要求, 師德原則是指導教師的行為準則, 師德規則是教師個人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2]。其中教師專業行為包括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 教學就是傳授知識, 科研則體現為教師專業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高校教師這份職業的主要職責在于教學和科研, 所以筆者認為要維護教師自我職業道德修養, 首先必須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 也就是說首先要讓自己在本質上有成為老師的能力。高校教師的教學專業行為重點體現在教育理念上, 即應該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教學風格, 形成自己科學的教育觀, 從而更好地為教育工作服務。科研專業行為則主要體現在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獨立見解和堅持研究的`方向, 升華專業底蘊, 把握前沿。并嚴守學術道德底線, 抵制花瓶學術。

  高校教師的自身素質的職業道德, 主要是在教學生活與科研生活中養成的, 從根本上來說, 道德與生活是一體的[3]。所以我們應該從具體的、現實的專業生活中培養和反思自身的職業道德。筆者主要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首先, 我們要學會培養本體性反思的能力[4]。這不僅要提高教育教學的知識與技能, 也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更新,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將自己的道德觀, 價值觀和學識滲透在教學里, 與自己的教學方式融合, 并充分保護和重視學生的創造力和個性發展, 與學生一起成長。其次, 提升自我的勝任力[5]。真正的教育要抓住人的靈魂本身, 教師真正能讓學生信服的就是自身學識, 人格魅力, 教學水平, 科研能力。這些素質的提高主要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和學習, 腳踏實地, 不斷的開拓自己的眼界。最后, 提高自己的心理韌性。不管從事任何職業, 每個人都會感受到這份職業帶來的成就和壓力, 以及“瓶頸”。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 教師面對的教學壓力和科研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因此, 教師的心理韌性就極其關鍵, 在面對工作的壓力和挫敗感時, 教師要學會自我剖析和自我釋放, 發揮自己內在的積極力量, 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潛能。

  教師這份職業是光榮和偉大的, 我們既要繼承和發揚前人所創造和積累的良好師德傳統, 也要與時俱進, 發展適應時代的道德規范。世界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 各行各業的人們都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來自金錢、名利的考驗, 人們的內心因此躁動。作為一名教師, 應該從根源上抑制這種急功近利的情緒。因為高校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和推動者, 而大學更是處在象牙塔和社會染缸之間, 高校教師應該全力以赴的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所堅持、有自我覺悟的文化人。

  二、關于師生關系的職業道德反思

  師生關系的職業道德反思是基于高校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反思的。教師不僅僅要把教育當成事業, 最重要的是培育學生。對一個教師最好的評估就是他的學生, 而教師最客觀的成長也是來源于學生, 尤其是高校教師。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 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起來, 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

  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 最直接, 最基本的關系就是師生關系。因此在師生關系中, 教師對自身的道德發展和行為反思是卓越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條件。目前, 師生關系普遍是一種以知識為中心的模式, 老師負責教, 學生負責學, 這種關系似乎過于機器化, 特別是高校課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思維引導, 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因此, 高校教師在師生關系這個“軟環境”下是失職的。筆者認為在師生關系中的職業道德建設和反思主要體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靈活的, 有生命的。這就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首先, 就是高校教師本身的專業能力。只有當教師自身的學識和德行使學生信服, 才能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共鳴和認可, 從而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會在教師思維方式上得到衍生, 生成新的邏輯。其次, 高校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共生相處模式。即共同學習, 共同進步, 互相激發各自對未知探索的潛在力。并在問題階段“拋棄”學生, 培養其思維的獨立性。最后, 從本質上認識和改善師生關系。此外在課堂實踐中, 老師對待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態度, 這是由個人情緒所導致的, 但是作為一名老師, 不能讓這種情緒正常化, 每個學生對于我們來說都是責任。老師應該充分的尊重每個學生人格的自主性, 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確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 即師生之間的互相信任和愛護, 筆者認為這是高校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提高過程中最需要注入靈魂的部分。

  三、結語

  教育是一份讓老師和學生都更完美的事業, 教師在教學實踐和學生反饋中更好地認識和反思自己, 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 堅定自己的職業初心。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習慣, 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更好地服務自己、服務社會。在雙贏局面的背后, 沒有付出是不能實現的。教師, 尤其高校教師所面對的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學生, 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了。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動態的, 不管是從自身思考, 還是從師生關系思考, 對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認識都應該有一定的高度, 不應該停留在義務教學的思維里, 而應該是更有感情, 更有生命力的奉獻自己, 指導學生, 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胥興貴。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分析及其對策思考[D]。西南大學, 2008。

  [2]張磊。西方教師德性研究的肇始、發展與問題[J]。教師教育研究, 2016, 28 (3) :108—114。

  [3]傅淳華, 杜時忠, 等。論當前師德教育的困境與超越——基于教師道德學習階段性特質的反思[J]。教師教育研究, 2016, 28 (3) :13—17。

  [4]回俊松, 饒從滿。職前教師本體性反思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與可能性[J]。教師教育研究, 2014, 26 (4) 。

  [5]何齊宗。我國高校教師勝任力研究:進展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10) :38—45。

【探討高校教師該如何正確反思自我職業道德修養論文】相關文章:

職業道德修養論文04-10

如何提高道德修養論文05-20

冬季該如何正確預防燙傷12-01

淺談高校教師如何養成教學反思習慣論文07-02

二孩家庭該如何正確教育12-26

關于高校教師教學反思論文06-07

文秘專業與秘書職業素養探討的論文03-22

通信企業職業道德探討的論文06-29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論文03-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 亚洲天天综合网久久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