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論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給教學帶來新的挑戰,我們應更新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老師的作用。教師的教學生一般是就書本講書本,就理論講理論,針對思想政治課應考的特點而勾畫重點、理出線索,而學生則沿襲“學政治就是靠死記硬背”方法。
顯然,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會起到反作用。因此,我們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圈子跳出來,注重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把過去啟發學生異中求同的方法變為引導學生同中求異的思維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聯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聯想、變形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教師、教材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造精神,把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轉移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能學。那么,如何在政治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
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自由、寬松、安全的狀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想進入一個自由馳聘的愉悅的心理空間。
(1)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
傳統的師道尊嚴使學生產生懼師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讓學生失去了創新欲望。為此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足夠寬松、愉悅的心理空間,構建真誠、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去發現、去創新。堅持教育的成功導向和正確鼓勵,允許學生在探索中出差錯,不求全責備,努力成為學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討者和知心朋友。
(2)樹立尊重、信任的信念,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
學生因受到教師的尊重而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師的教育,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鼓勵,要盡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話。其次,教師要信任學生,他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積極上進,教師要淡化過去政治課說教者的身份,改變過去居高臨下的態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現,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強加于學生,努力改變學生知識存儲器的角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學生有自己的見解。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討論中學
當代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導,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欲望:創新不能只從結果上看,實際上,青少年學生創新精神的可貴不僅在于結果“新”,更在于“創”———獲得“新”的過程。創新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獨立探究精神,關鍵在于使學生在創新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而不是盲從、迷信)、獨立探究和獨立發現(而不是跟著他人的腳印走)。青少年學生知識和閱歷都非常有限,教師要力求讓學生樹立獨立探究的熱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據此,在教學中應該去嘗試:
(1)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從而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比如互相討論。在講授新知識時,首先擬定出討論的問題,給出充足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想象,大膽的發表自己對新知識的見解和體會,參與到求知的過程中。再如相互質疑。在深化明理過程中,要求學生結合教學的知識點,收集平時生活中同學之間的行為,互相提問,互相討論,在討論中自己得出正確的結果。
(2)創設情境,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
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求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辨辨、演演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三、注重實際體驗,讓學生在操作中學
新課改中,突出的一是強化品德教育,二是強調人文素養,三是突出信息技術,四是倡導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操作中學,就是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驗有關的道德問題。在體驗感受和思考的過程中,經教師的點拔和引導,形成穩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為。這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從教師的“教中學”轉向自己的“做中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精神。要教會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活動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要堅持三個結合。一是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政治課中的許多內容都需要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實踐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二是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實施新課改以后,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會創造了時機,要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潛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三是與班團會活動相結合。與班級活動和團支部活動相結合是政治課課外延伸,是培養學生道德行為和學生進行道德實踐的又一有效途徑。
總之,要鼓勵撥類,鼓勵專長,鼓勵創新,使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形成主流,促進全體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我們廣大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淺談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論文12-08
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2
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論文10-13
淺談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6
體育教學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論文07-06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論文02-18
培養創新精神與激發學習的論文02-18
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策略論文09-11
淺談英語卡片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