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論文
1手術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1.1環境監控
維持適宜的溫濕度,溫度設置在22~25℃范圍內,濕度維持于40%~60%左右,溫濕度適宜既可避免術者汗液進入視野影響手術,又能預防低體溫損傷。保證空氣達標,術前及時開啟風機,控制空氣中的細菌總數不超過10cfu/m3。重視保潔工作,每周清潔消毒中效裝置、回風口、濾網1次,使用消毒液1000mg/L擦拭手術臺、醫療設備與無影燈。嚴格清潔患者與工作人員所穿的拖鞋,禁止攜帶私人物品進入手術室。加強層流系統的定期檢測,進行空氣培養,限制手術期間房門的開關次數。連臺手術需要保證室內衛生,待患者躺好后,關閉房門進行15~30min的`自凈,擺放下臺手術需要的無菌物品與醫療器械。手術患者需要戴好帽子,穿戴病號服,更換拖鞋,消毒處理后方可入手術室。
1.2人員要求
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均需換鞋與更換衣物,戴好帽子口罩,限制助手人數,參觀人員應于紅線以外進行觀看,禁止隨意活動。健全隔離制度與消毒制度,事先劃分區域,實施無菌術后方可開展感染手術。負壓手術室內進行感染手術,醫護人員需要穿腳套、戴雙層手套、穿防水的手術衣。堅持無菌操作原則,正確穿脫手套與手術衣,一旦疑有污染立即棄之不用。嚴格制定核對制度,保證患者信息、術式、手術部位、術中用物準確無誤。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學習法律法規,增強醫護人員風險意識、責任意識與防范意識,實施規范管理。
1.3訪視患者
做好患者術前衛生清潔工作,術日晨起與家屬、病房護士核對患者信息簽好核對表,注意檢查腕帶信息是否與病例相符,對于清醒患者進行反向核對,鼓勵患者說出個人信息與手術信息。麻醉前,由巡回護士、麻醉醫師與施術者三方核對患者信息,避免出現差錯。正確擺放患者體位,盡可能的保證患者處于舒適體位,避免損傷肢體與組織神經,合理選擇并且正確放置體位墊。避免暴露部位接觸金屬,及時遮擋隱私部位,做好保護工作。術畢后,巡回護士需與責任護士進行交接,加強引流管護理,防止墜床。
1.4設備管理
建立儀器設備檔案,由專人負責清潔、保養、維護,術前檢查醫療設備的性能,固定擺放位置,用后及時放回原處,定期進行全面檢查。制定儀器使用制度,引進新型儀器后及時開展培訓,邀請廠方的技術人員詳細講解儀器性能、原理、操作方法、故障、注意事項,保證醫務人員充分掌握設備性能。
2體會
手術室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關鍵場所之一,其安全管理直接關系到患者生命。醫護人員應當保證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能過硬,并且具備高度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與服務意識,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向患者提供安全護理,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施操作,從而實現安全管理。
【手術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施工合同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論文10-20
網絡安全防范措施論文02-18
中學體育運動安全與防范措施論文11-01
績效管理在手術室管理的應用論文06-29
鐵運處全面供電管理防范措施論文10-23
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政策論文04-09
關于安全管理的論文04-01
安全管理相關論文04-01
安全管理下安全建設的論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