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
摘要:
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是近20年來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領域內的一個熱門話題。本文從自主學習的內涵闡述出發,淺談自主學習理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既需要學習者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又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從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機、建立自主學習的最佳狀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等方面入手,因勢利導,逐步提高。
關鍵詞:主學習 教師引導 學習興趣 能力培養
近20年來,英語教學的改革蓬勃發展,學術觀點百花齊放,教學實踐異彩紛呈,從教學方法的改革到教學模式的變化,從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到對學生學習策略的關注和研究,這些變化和發展充分顯示了教師和學生對英語教和學的過程中各自的任務和責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使他們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教學實際卻并非如此“。教學主導”往往被變為“教學主宰”。學生主體的學習活動總會受到教師的牽制,學生的主體發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眾所周知,語言學習的關鍵不在于教,而在于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成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建立和培養應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本文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視角,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實施這一過程的思路和做法。
一、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的內涵。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的過程。有關自主學習的研究近年來頗受關注。Dickinson(1987)認為學習的自主性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負責有關學習的所有決策并負責實施這些決策。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如Little—wood,Straka等人都曾從不同的視角和著重點對自主學習下過定義,他們認為自主學習主要涉及學習者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時間、地點、進度的確立和確定,以及對學習成果的自我檢查、評估和測試等方面。
自主學習的層次和內涵相當廣泛,本文涉及的實際上是非完全性的自主學習,因為目前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不可能在上述諸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主性。例如學校一般都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時內,跟著教師以統一的進度學習統一的內容,學校在適當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學業的評估和測試。但是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個人的基礎、學習需求、學習目標、學習手段以及因此產生的學習效果都會因人而異,而這些與學生能否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時間,特別是較寬裕的課外時間進行有效地自主學習息息相關。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首先,要充分發揮自主學習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1、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真正的主體。
學習者要想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實踐和認知活動中去,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教師的“教”相對于學生的“學”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性。
2、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探索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本人應建立學習檔案,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在建立學習檔案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及努力方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因而自覺把握進步,體驗點滴成功,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并不斷回顧自己學習檔案中的內容,不斷改進它們,從而尋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3、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反思者。
任何學習都有一個反思的過程,這就是認知心理學強調的元認知。在自主學習中,學習者要有批判思維,即嚴密的、全面的、自我反思的思維,還要有對思維活動的監控。有了這種思維,在學習中,就能考慮到更多可以利用的因素,不斷地驗證所擬定的解決問題的假設,獲得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習活動更好地獲得定向、監控和調節的功能。反思或監控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學會自我監控。通過反思,為自己找到更好的、更新的學習模式。使自己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其次,要充分發揮自主學習中教師的科學指導作用。
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培養教師自主的一個過程,因為教師自主會影響學生自主。在英語課堂里,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這對教師來說很重要。學習者應該有機會根據他們自己的風格及偏愛來學習,而教師只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提供一切必要的環境及輸入。當然,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沒有教師的學習,恰恰相反,教師在幫助學習者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從以教授知識為主,變為以指導、輔導學生的學習為主,由舞臺上的主角變為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這種指導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機。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機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使他們養成了極強的依賴心理,他們習慣于一切都聽老師的,老師教什么,他們記什么,老師要求什么,他們就做什么。如果這種消極、被動、缺乏自主性的學習觀念和方法不加以改變,學生很難適應和完成將來繼續深造階段的英語學習。因此從新生入學起,教師應當花專門時間向學生介紹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要求和目標,使他們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和本質,向他們傳達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訴他們自主學習能力能促進思考、引導思維、提高學習效果。從一定程度上扭轉他們被動、依賴的學習觀念。教師還可以聯系社會發展和未來生活的需要,引導學生從學生時代起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真正意義上的人。
2、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狀態。
有人指出影響學生的兩個核心因素是狀態和策略,將這兩者連接在一起的當然就是內容。每堂好的英語課都會有這三者的加盟,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卻忽略了最重要的“狀態”,所以在教學中應始終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學習欲望,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英語課。
3、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
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一方面要靠內在的要求意識和動力,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另一方面,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不少學生在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的同時,又不知如何做到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師應利用課內課外的時間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可分析學生各自不同的情況,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分析其薄弱環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再如,教師除充分利用規定教材外,可向學生推薦難易適中的課外學習材料,包括報紙、雜志和音像資料,保證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課余時間,擴大閱讀量,提高語言運用技能。
4、創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必事必躬親,其任務和職責應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宏觀層面的概念,鼓勵學生自己把握微觀層面的內容。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例如,課前的預習工作,課后練習的檢查和互評工作,都可以通過小組活動(group work)來完成。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帶動一大批學生。
5、創設良好的學英語的校園氛圍。
教師可以通過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角等形式積極開展和豐富第二課堂,進一步拓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精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外廣泛地閱讀,不斷擴大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充分利用語音室為學生提供聽力材料和錄音、錄像資料。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難度適宜、題材廣泛且使學生感興趣的報紙、書籍。這一些都可激發學生課外學習的積極性,為他們課外自主學習創造和提供良好的條件。對于當代高中生來說,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必要的,語言學習的本質和規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意愿,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特點以及未來社會的需要迫使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6、進行愉快教學、注重語言交際。
英語的教學實質是交際,即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際。在交際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也是相互促進的。教師應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課堂更生動,更具自主性和交際性。
三、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這主要靠教師與學習者共同努力,營造一種友好的、和諧的、開放的、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作為特征的氛圍,“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和交流是每一節英語課的靈魂”。作為英語教師,任務不僅僅是“teach student English”,更重要的是“teach howto learnEnglish”。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責任心。
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中自己應該承擔的任務并引導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真正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真正使學生從自主學習中獲益。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11-23
高中語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論文11-21
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2-18
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11-24
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7-01
高中化學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11-21
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論文12-01
小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論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