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素質教育模式創新初探論文
摘要:語文是一門應用廣泛,接近生活,內容豐富的學科,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畸變為一種應試訓練 。這種現狀與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對立。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教師要充分展示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使語文課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本文立足探討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思考 素質教育 教學模式
一、 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因文解道,因道悟文,一篇課文的教學點或許有很多,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既互相區別又彼此聯系,若將這三者有機地綜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如復述、概括、背誦等,就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應該整體把握,突出重點,突出語文本體性。課堂教學目標不能過于寬泛,要突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學時間,只能都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所以,必須結合學段特點和文本特點,篩選出教學內容,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并突出教學重點。在確定目標時要結合文本培養學生感受語言、品味欣賞語言的能力,重視語言學習和訓練,突出語文本體。文本中涉及其他領域的知識點到為止。
二、激發興趣,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與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悅的體驗。因此,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愿望,營造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回答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來上,使學生學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只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才能在教學中盡量減少教與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三、加大學生閱讀量,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首先,加大學生閱讀量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廣博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大量自由的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社會、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這些依靠自由閱讀積淀在心靈深處的知識比老師在課堂上生硬灌輸的知識,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人生視野。學生因年齡的關系,對于人生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大量的閱讀反映人間百態的文學名著可以深化學生對社會現實的認識,大量閱讀中外名家的傳記作品可以增加學生對人生歷程的體驗……總之,這一切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豐富都有極大的益處。大量閱讀還可以讓學生學到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 由此可見,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會有知識的儲備和力量的'積蓄,也不會有出色的語文素養。
四、優化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采取的是“選文”的編寫方式,無非是例子而已。優化教學內容必須對教材進行切合實際的加工改造:一是要緊扣教材的“語文味”,二是要傾聽學生、掌握學情。在加工改造教材的過程中,要擺脫習慣性思維,探索教師、教材、學生多種矛盾運動、發展、聯系的可能性,擺脫思維單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種固定不變的思維框架,處理教材具有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具體教學時,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等來揣測某些詞義,理解某些句子深含的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結構、行文線索以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度和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要先粗讀課文,理解“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形式,詞句的學習、文意的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情感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過程中進行,通過關鍵詞、議論句、抒情句等有針對性地分析理解點,并以點帶面,深化理解。
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傾注情感
語文教學是有情的教學,而學生則更是充滿感情的個體。為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情感,在文本的情感中領悟情感。在教師情感的正確引導下,使得語文課堂變為學生情感的棲息地。如今的課堂效果不是看教師口若懸河的演講,也不是看學生無動于衷當聽眾,其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也就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必須有豐富的感情世界,憑借自身的情感去引領學生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傳神的動作,來激發學生求知的情感。
心理學認為: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的進行情感的培養,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其思想內涵、抒發情感并增強藝術效果這是作者描繪情境的目的。而教師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則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人情境,幫助學生從枯燥無味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主動探索代替以往變被動的學習,積極擴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明確課堂需要講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此外,現代教學技術也可以適當地運用到教學中來,有時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節教學氛圍的方法還有很多,除以上講到課前導語、借助音樂以外,還可以借助投影幻燈,展示實物的具體形象,或是運用電影、電視等,通過合理的運用,就能起到激勵學生情感,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目的。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切實將情感教育落實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陶冶情操、愉悅性情、滋養心靈、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
[1] 張桂霞.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敲開情感之門[J]
[2] 才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模式創新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藝術設計專業創新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初探論文01-01
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施論文01-11
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論文01-21
初中語文嘗試訓練模式初探12-07
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初探論文01-17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12-06
總承包模式中機電管理初探論文12-13
健康管理教學模式構建初探論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