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大學語文改革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在課程設置、內容選擇、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方面存在著許多弊端,高校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對大學語文進行深度改革,創出自已的特色,使其充分發揮其人文價值和功用價值。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才興起,之后發展迅猛。二十一世紀更是職業教育的新世紀。但它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樣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起步不久的高等職業教育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關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設置,很多院校也都是邊摸索、邊總結,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大學語文課程也面臨著課程趨向邊緣化、課程內容設置隨意、課時量不足等種種問題。
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是由領導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大學語文課程內容的陳舊、教師的被動消極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筆者認為,大學語文課程應該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適應時代的要求,結合市場需求,與時俱進,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定位,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創出自己的特色,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獨特功用,配合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為高職院校培養出博而專的實用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價值取向
(一)大學語文的人文價值取向
1998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這里的“文化素質”重點是指人文素質。它是大學生諸多素質當中最根本、最基礎的素質,對于其它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因此,在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大學語文以文學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及優秀傳統熏陶、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較高的人文理性情感和獨立的文化視角。
但是,職業教育具有它的市場導向性。高職院校重點是培養實用型、技術型專業人才,許多人認為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和實用技術。在種情況下,很多職業院校急功近利,要么以《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這類功用性強的課程代替《大學語文》,要么認為高職院校學生語文差,將大學語文,視為中學語文的延續,基本沿用中學語文的教法,講課的重點放在段落劃分,中心歸納,寫作特點上。
市場經濟是功利的,但從長遠來看,一切功利而又短視的行為都會被功利本身所淘汰,市場需要的是真正的才能,而不僅僅是技能,只有當技能輔之以良好的綜合素質,才是一個健全的、能夠真正立身于市場經濟大潮而不敗的人才。所以,大學語文的教學不能急功近利,大學語文所傳授的應當是學生終身受用的東西。大學語文教師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幫助學生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文學用品,用“藝術魅力”來感染學生,注重人的內省,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用人文的形式來把握世界。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語文課程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在學生文化素質比較薄弱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更具有深遠的價值。
(二)大學語文的功用價值取向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注重實用。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要做到每個學生都善于使用這個工具,語文教學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分內的責任。
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素質較差,寫作能力和溝通能力較低。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大學語文應該與時俱進,緊緊抓住時代脈搏,結合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的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緊密結合不同專業,提高學生的實用寫作水平和口語表達水平,從而發揮自己的功用價值,為學生將來的就業、轉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時期的高等職業教育與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樣,都重視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人文和功用是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二個價值向度,做為職院的大學生,兩者更應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應偏頗。做為職業院校的基礎課程—大學語文,其價值取向也應全面,既要著重強調人文性,也不能忽略功用性。
二、建立高職院校自己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
(一)模塊化教學
我們不妨把大學語文分成三大模塊:文學欣賞模塊、應用文寫作模塊和口才訓練模塊,通過這三個模塊的配套學習,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并且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實用寫作基礎和一定的口語表達及溝通的能力。 I文學欣賞模塊。
文學既人學。大學語文要落實“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標,要通過對優秀作品的欣賞,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思想情操,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公民。
2.應用文寫作模塊。
相對于普通本專科院校的學生而言,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整體素質偏弱,許多學生的文字表達水平令人擔憂,有的同學甚至連一份簡單的請假條都寫得錯誤百出,因此大學語文課程也要擔負起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任務,一方面從遣詞造句等語文基本功著手;另一方面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培養一些實用性文體(調查報告、計劃、總結等)的寫作能力。行政公文的學習以“夠用”為度,不必太多。
3.口才訓練。
相當一部分高職畢業生,專業技能扎實,但在求職時卻由于溝通能力差而屢屢失意;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指出我們的畢業生缺乏起碼的表達溝通能力。對于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來說,在同等的條件下,是否能順利進人職場并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口才的好壞起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一定要從利于學生就業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才訓練。
(二)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
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方法,仍沿襲陳舊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采取“滿堂灌”的授課方法,重理論,輕實踐。這樣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缺乏開拓意識,函待改進。
1.語文基本功與文學素養并舉。
人文精神說到底是一種情感的、主觀的、個性化的價值判斷,教師的角色是著重引導學生通過體會發掘優秀文學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情感,體會文學魅力,在感受、理解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審美悟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感發學生的意志,鼓舞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一方面,大學語文還要擔負起提升大學生母語水平的任務。大學語文教師在每模塊都要注意加強學生的語文基本功。比如,講授文學欣賞這一模塊時,注重講講文章結構;上口語訓練課時,著重訓練學生口頭語言的邏輯性,簡練性;應用文寫作模塊,對于文章的格式(特別是公文)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著重抓學生用詞造詞方面的毛病,文章層次結構是否清晰的問題。
2.結合不同的專業方向,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
這應是我們重點研究和急需解決的問題。職業學院強調的是實用性,大學語文也應緊密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方向,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專業的教學中有所側重,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發揮大學語文的功用性。
例如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可在美文欣賞模塊選取歷代的旅游文章進行講解,口才訓練模塊則可側重于旅游口才的內容;面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我們口才方面應側重于訓練其推銷口才、談判口才,寫作方面則應注重于其市場調查報告、經濟活動預測報告、說明書等經濟文種的寫作,而對于文秘專業的學生,我們應增加閱讀和欣賞部分的內容,夯實其語文基礎,而且在寫作方面應側重于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等文種的寫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興趣,從而為其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3.豐富和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
開展課內、課外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討論、辯論、演講、情境模擬法等方式,提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邏輯思維、及口才能力。針對當前文學熱點,對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認知文學的真正內涵,組織學生開展觀看經典文學改編的影視片、參加文學社、征文等活動,使學生在切身感受文學的美,體會寫作的愉快。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需要全體大學語文老師共同努力,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認真研究新時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研究不同專業的專業特色,從而結合不同的專業方向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大學語文進行深度的變革,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滿足市場的需求,為國家培養出既專又博的高技能人才。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01-08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9-09
教學改革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論文05-24
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論文07-22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反思論文07-19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論文01-17
高職院校籃球教學改革研究的論文08-28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9-24
高職院校績效管理比較探討論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