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語言與思維的訓練論文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指導學生學習語言。“語言是思維的直接體現”語言離不開思維,思維也離不開語言。語言學習中的種種問題往往與思維活動分不開。“詞不達意”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因為有了清楚的思想內容找不到恰當的詞來表達,而是思想本身就不清楚或概念模糊造成的。所以,錘煉語言其實就是訓練思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訓練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
每講授一篇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去搜集語言材料。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廣告語,可以是歌詞,總之,凡與所授課文有一定聯系的都行。而且數量不限,少則一兩句,多則七八句。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預習課文,二是積累了語言材料,三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聯想等思維能力。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如何從浩渺的生活中選出與課文相關的精煉句子,就需要他們的觀察分析、綜合概括、想象、聯想等能力。而分析和綜合正是思維的基本活動。這些積累的語言材料還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如,講授《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拿了《召公諫厲王弭謗》來對比閱讀,提問:周厲王被流放于彘,齊威王戰勝于朝廷,說明了什么?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則載舟,亦可覆舟。”在講《石鐘山記》中“因笑謂邁曰”的“笑”的含義時,學生便能引用于生活“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來回答。顯然這些回答不僅一語中的,而且用語簡潔。
二、激勵創新
語言綜合運用題被稱為高考命題的試驗田,體現了對學生想象、創新思維等能力的考查。注重體現語文與生活,課堂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寫“遺忘是心的縫隙,漏掉了多少珍貴的昨天”這句話,如果僅從形式上考慮要求寫一句“比喻+疑問”的句子就會淪為文字游戲,也違背了命題者的初衷。
這句話的“神”之重點不是“遺忘”而是“心”,仿句時,必須從“心”入手。“神”會之后,再細酌句之形,運用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去推斷提煉歸納。我們可以由“心”推到“眼”,由“眼”想到屏障,由“屏障”想到金錢,再想到高遠的矚望。找開了思維的閘門之后,一句句美麗的語言噴涌而出:
金錢是眼的屏障,擋住了多少高遠的矚望。
記憶是腦的武器,攻克了多少遺忘的堡壘。
家鄉是腳的羈絆,束縛了多少男兒的壯志。
機械是手的兒子,延續了多少創造的夢想。
這樣的仿寫訓練絕不能只從語法分析入手,而應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既是語言訓練,更是思維訓練。課堂上的語言訓練畢竟有限,為了培養學生語言的創新能力,還可在教室里開辟“凡人凡語”專欄,要求學生把自己平時一些心得體會、思想火花用簡練的語言記下來,貼在專欄內,每周一次在教師的指導下全班同學一起評析、欣賞。由于內容和形式不受限制,學生們創新的熱情也比較高。比如,“請珍惜你所擁有的,也許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期待的”,“幸福是一種感受,年輕是一種心態”,“世上沒有絕境,只有對境遇失望的人”等等。這樣的語言對撰寫者來說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對其他同學來說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從而形成了“創新——積累——創新”的良好循環。一個學期下來,“凡人”們積累到不少“不凡”的語言,寫作文就順暢多了。
三、綜合運用
作文是文學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綜合訓練。寫好一篇作文取決于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觀察生活的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處處做有心人,細致觀察,勤于動筆,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啟發學生進行比較,展開想象、聯想,鼓勵創新。觀察細致深入了,積累多起來,作文的素材就有了儲備;與此同時,看問題也深了,思維活躍、敏銳,到作文時得心應手,就有話可說了。
【淺談語文教學中語言與思維的訓練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淺談少兒書法教學中的思維訓練05-06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誤區及對策的教學論文06-12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的訓練論文04-30
淺談書法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網友來稿)12-06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反思性思維訓練10-18
淺談初中作文訓練中語言的錘煉論文06-25
再談語文教學與思維訓練論文01-09
淺談職高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訓練論文01-10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論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