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賓主變化教學鴻門宴論文
第一步,引導發(fā)現(xiàn)問題。
“鴻門宴”是項羽、劉邦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xiàn),是“楚漢相爭”的第一回合。這段極重要的史實在《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都有記載,為避重復,必有所詳略。鴻門宴上項羽掌握生殺予奪大權(quán),是矛盾的主導方面,這段史實詳細描述理應歸于項羽名下,所以《高祖本紀》中有關(guān)記載僅一百六十字。但是《項羽本紀》中的《鴻門宴》卻是賓顯主隱,項羽基本上是陪襯式的“許諾”、“默然不語”、“未有以應”,鏡頭始終對準劉邦及其謀臣武將,這是為什么呢?
我要求學生以此為“突破口”,反復閱讀,體味文章在選材立意、刻畫人物、安排情節(jié)上的妙處。
第二步,要求學生將《鴻門宴》放進《項羽本紀》這個整體中去考察[課前印發(fā)《項羽本紀》(節(jié)選)]。通過閱讀討論,同學們發(fā)現(xiàn),司馬遷將主要筆墨放在劉邦一方是匠心獨運的.。
《項羽本紀》是把鳥瞰全局的概括敘述和神采飛動的工筆刻畫結(jié)合起來的,最能表現(xiàn)項羽性格和為人的是“鉅鹿之戰(zhàn)”、“鴻門宴”、“垓下之圍”三段。鉅鹿之戰(zhàn),項羽勇敢過人,力挽狂瀾,一變而為諸以及四倍于劉邦的兵力,取得楚漢戰(zhàn)爭的勝利。但他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遠見卓識,在“鴻門宴”這個滅掉劉邦的關(guān)鍵時刻,優(yōu)柔寡斷,輕信內(nèi)奸,又獨斷專行,使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大好時機一失再失。
而劉邦這個政治冒險家由于洞悉其對手項羽的弱點,才敢于赴“鴻門宴”,并在宴席之上巧舌如簧地騙取了項羽的信任;他狡詐多謀,極盡欺騙拉攏之能事,才能化險為夷。至于以后取得楚漢相爭的勝利也就不足為怪了。
討論至此,同學們都以為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圓滿的解答。我又追問一句:“《鴻門宴》真的是賓顯主隱、喧賓奪主嗎?”大家一時語塞。我告訴他們:國畫大師潘天壽作畫時說:“我落墨處黑,我著眼處卻在白;”戴熙《習苦齋畫絮》言:“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边@是藝術(shù)的辯證法。同學們因此更進一層領(lǐng)會到:賓顯主隱,實是為了借賓突出主。項羽的致命弱點,正是從他的宿敵———劉邦那方面才反襯得最為明顯,明筆雖寫劉邦,暗筆卻寫了項羽。
這樣,不但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而且對比了雙方策略才智高下的懸殊,預示了勝負的必然趨勢。
【緊扣賓主變化教學鴻門宴論文】相關(guān)文章:
閱讀教學須緊扣文本論文02-02
導語設計要緊扣學生心弦論文04-20
教學總結(jié):緊扣標準把握教材08-20
《鴻門宴》教學反思04-06
鴻門宴的教學課件04-10
《鴻門宴》 教學設計01-04
鴻門宴教學課件03-30
鴻門宴教學設計01-07